东来西往:东西方首饰间的艺术对话

原标题:东来西往:东西方首饰间的艺术对话

艺术与设计

2022年4月15日至5月28日,《东来西往》中国当代首饰群展在杭州东西艺术空间展出。此次展览以当下作为时间节点,汇集了19位来自欧洲和中国首饰艺术家的作品,即是一次成熟与朝气间的对视,也是一次东西方当代首饰间的对话。

“当代首饰”主要是指20世纪60年代以来,由欧洲(荷兰)兴起的,具有高度的实验性、艺术性、手工性,旨在讨论人与物、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首饰样式。相较于传统的珠宝首饰,它更强调其所蕴含的人文关怀和不同文化语境下的独立观点表达。它是当代艺术在首饰媒介上的体现,是自我个性的符号表达。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我们可以将当代首饰定义为个性的珠宝,抑或是可佩戴的当代艺术。

图上:《Golden Boat》,王智鹏

图左下:《Identity Ring》,王智鹏

图右下:《Broken》,保罗·亚迪(PaulAdie)

观念上的释放进一步拓展了当代首饰在材料上的外延。曾被赋予“财富”象征的贵金属、贵宝石逐渐淡出了当代首饰的视野,取而代之的则是能够与创作者、佩戴者的思想、感情产生链接的,能够更好地反映出作品所要表达的意境的多元化材料。《Gold Makes You Blind》便是其中最为经典的作品之一,奥托·昆兹利(Otto Künzli)将一颗18K金制成的黄金球包裹在毫不起眼的黑色橡胶手环中,只有当橡胶在使用过程中被磨损后,黄金球才会得已显现。在这件作品中,奥托·昆兹利以一种幽默的方式诠释了他对于对传统珠宝“贵重”材料的反思,同时也是对于人们盲目热衷黄金的讽刺。

《Between Circle andSquare》,井上贝鲁(BeruInou)

同样在材料方面做出大胆尝试的还有来自日本的井上贝鲁,《Between Circle and Square》充分展示了她对玻璃和瓷器材料的迷恋。这两种材料具有对立的美感。透明的玻璃,反射出冰冷而坚硬的光;哑光或不透明的瓷器,则营造了一种自然、温暖的氛围。艺术家用这两种极具吸引力的材料制作了色彩柔和的“甜美”珠宝。

《恐惧空虚》,弗里达·多费尔斯(Frieda Döerfer)

当然在当代首饰创作的过程中,传统珠宝的工艺和技法从未被丢失,它只是重新组合幻化为新的形式和视觉语言。《恐惧空虚》就是弗里达·多费尔斯(Frieda Döerfer)对于欧洲传统吉洛切雕刻机的当代演绎。曾被用于打造平行或交叉阴影装饰线的雕刻技术在她的手中变为巧妙的折叠,装饰性的金属片形成了中空的胸针和手环。这些作品极富细节,弗里达·多费尔斯就是用这种传统的工艺技法创造出了极具现代感的当代首饰。

图左:《Kristall Nr.5,3》,周立夫 图右:《On the edge》,刘小奇

中国首饰艺术家毕又之设计的《压点线》系列也源于其对于传统珠宝技艺的再设计。她用穿孔工艺在胸针表面形成压点线,佩戴者可沿虚线按照自身的意愿折叠或撕开胸针,从而形成两件相对独立且完整的作品。这些精心设计的压点线既为再创造留下了空间,也为佩戴者续写自己的故事留出了可能性。凯瑟琳·德塔(Katharina Dettar)的作品则是将穿孔工艺与光结合。在《Laying Necklace · wall object 2022》中,她用穿孔来模仿珍珠项链的光泽和象征意义。这种代表着纯洁、女性和财富的经典珠宝元素,在她的设计中已然成为了其对于墨守成规的传统珠宝价值观的背叛。

《I am not cooking pasta, I am doing jewellery》,王茜

如杜尚的观念艺术作品《泉》一样,当代首饰作品同样承载着当代艺术的精神,它是艺术家提出自己观点、表达自身情感和思考的手段。作为一名在德国生活和学习的中国人,文化的冲击无时无刻不充斥在王智鹏的日常生活中,他的创作主要立足于寻找东西方文化间的差异性。从生活中的细微处汲取灵感,偶尔严肃,偶尔幽默的将他在德国的感触以当代首饰的形式表达出来。《Identity Ring》系列的印章戒指由茶叶和咖啡制成,它们是东西方文化的寓言代表。这些源起于贵族传统的饮品仪式,早已融入平凡的生活,这也正如印章逐渐褪去的、关乎奢华和声望的光辉。这种对于当代人的生活方式、人伦情感以及社会结构等方面的关注也体现在他的《Golden Boat》系列中。面对新冠疫情的全球性爆发,王智鹏不禁思考该以何种方式去祭奠那些故去的灵魂。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文化,但“舟”却在其中扮演着极为相像的角色——灵魂渡船。古希腊神话中描述:在人死后,灵魂会前往冥界,摆渡者卡戒(Charon)会载着亡者的灵魂渡过冥河, 随后他们将忘记生前的记忆。而在中国,“舟”同样也有着相似的神话寓意。《Golden Boat》系列就是将中国的丧葬文化中沟通鬼神的金纸制成渡船以摆渡疫情下逝去的灵魂。

图左:《Dreaming in Blue》,许晨茜

图中:《Rebirth》,II石川佳丽(MariIshikawa)

图右:《Dumplings饺子》,早餐系列李嫱

除了对于逝者的慰藉,中国艺术家陈丽如还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治愈。她的作品旨在探讨珠宝与身体的积极互动。《Sound component series 3 /9》就是其设计的系列当代首饰装置。她在设计中加入传动结构,利用首饰结构自身的动能,来增强首饰对于视觉和听觉的疗愈体验。陈丽如希望通过她的作品给佩戴者带来一种舒适和放松的感受,以此抚慰其疲惫的身心。

图左:《Soul NR 6》,孙颉乙 图右:《Swimming With Plankton》,张勤

如果说当代首饰的思想和表达“无所不包”,那么此次展览则使我们得以窥见这一件件小首饰上的大思想,它们是艺术家们对于传统珠宝概念的背离,是对于珠宝边界重新探索,更是对于东西方文化彼此激荡,相互融合的时代回应。

文 Article / 庄冬冬 Zhuang Dong Dong

图 Pictures / 东西艺术空间 Dong Xi Art Space

版权声明:【除原创作品外,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图片、视频及音乐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内容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作者名称及原始出处标注错误等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603971995@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