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宣“减少考试次数,禁止分班考试”,网友:把升学压力甩给父母

2019-12-24   二胎全职妈妈亲子

​教育减负数十年,各式各样的减负令层出不穷,2018年底,教育部等9大部门联合发布《中小学生减负措施》30条,全国各省各市各地的教育纷纷制定了落实措施。

以南京、浙江等地为首教育减负试点,率先拟制出教育减负细则:下午3点放学,减少考试次数,不公布考试成绩以及排名,坚决禁止分班考试……。细则还没有正式落地,家长们便掀起了“腥风血雨”的争议:

@家长代表1:下午三点回家,孩子每天还能学到知识吗?学校不进行分班考试,优生差生都在一个环境下学习,这不是让“差生”祸害“优生”吗?

@家长代表2:学校缩短在校时间,每天孩子早早就回到了家中,家长正处于工作时间,无法正点接送孩子无法监督辅导孩子学习,怎么办?非得逼父母在陪伴和工作二者间做选择吗?

官宣“减少考试次数,禁止分班考试”,网友:把升学压力甩给父母

尽管普通老百姓在孩子和工作间难以平衡:放下工作养不起你,拿起工作陪不起你;尽管家长、父母对这样“一刀切”的教育减负早已怨声载道。但教育减负的决心并不能动摇。上月14日,教育部召开通气会坚定提出,要减少考试次数,不得公布考试成绩和排名,坚决禁止分班考试,实行均衡编班。并且做了相应的解释和补充:

一、减负不是让学生没有学习负担

减负是要优化学生的合理负担,减去强化应试、机械刷题、超前超标培训等造成的不必要、不合理的过重负担。简单地降低课业难度,减少作业量,一味的”“一刀切”减负等是不可取的。应按照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科学减负,做到有减也有增。

二、减少考试次数,不得公布考试成绩和排名,坚决禁止分班考试,实行均衡编班

会上明确要求学校要通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质增效,精准分析学情,注重差异化教学和个别化指导,解决好学生学习上“吃不饱”、“消化不了”、需求多样等问题。

针对这一点,笔者有两个疑问:

1.减少考试次数,不得公布考试成绩和排名

对小学生来说,不管学好学坏,家长最终只知道自己家孩子的考试分数,并不清楚孩子在班级的水平或等级。确实可以减轻孩子的负担和心理压力,因为小学阶段不存在升学问题,反正九年义务制教育,学渣学霸一起跟班上,没有竞争就不会有焦虑,父母也不再口口声声老惦记“别人家的孩子”,来刺激或激励自己家的孩子努力上进。

可是,九年义务教育结束了,中考是否以考试分数和排名论升学?在“高职比例大体相当”的政策下,大数据表明不到50%的中考生才有高中读,其余的一半多人只能读职高、技校类学校。知识经济时代,有知识才能有多种选择生活方式,试问会有多少学生心甘情愿响应“减负”而只满足每天4-5个小时的在校教育?又有多少家长能做到不问成绩排名不管竞争压力,云里雾里地把孩子送进中考现场?

官宣“减少考试次数,禁止分班考试”,网友:把升学压力甩给父母

又想减负又要在升学竞争中完美胜出,世间有这么容易的读书路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自古以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要想孩子在升学路上走得顺,在学校学的那些知识还远远不够的,只能父母显“八仙过海”的神功,要么挽起袖子亲自辅导,要么出钱请专业人士或机构辅导。说到底,只要有考试分数、排名的升学压力,一切不公布考试分数和排名的减负都是伪减负!只不过是把升学压力的重心从学校、老师转移到父母身上!

2.坚决禁止分班考试,实行均衡编班

这与“注重差异化教学和个别化指导”存在一定的矛盾,既然禁止分班考试,那么一个班里必然有学习天赋的学霸,也有根本不上道的学渣,老师讲课的内容和方式,就一定会有学生认为很简单,有学生却听不懂。老师如何做到因材施教?难不成让学霸放慢学习步伐等等学渣?或学习美国的选课走班制,学生根据自己的真实爱好和成长需要,自由地选择相关课程进行学习。一个学生可以同时在数学快班、英语慢班学习,既避免了在数学慢班里磨时间,又避免在英语快班里听不懂。

先不说这种模式存在学生多优质老师少的教育资源分配不均问题,就说近年来新高考模式“3+3”或“3+1+2”试点推行,与选课走班制如出一辙,已经暴露了很多缺点和不足,给高中生的学生和生活带来不便甚至麻烦。孩子在校学习效果适应不了高考,父母总不能眼睁着孩子学得很痛苦,最后怎么办呢?还不得出钱出力另想办法找专业老师帮助孩子冲刺高考,升学压力自然而然地从学校、老师转移到父母身上。

专家也明确指出,一刀切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发展存在极其不利的一面。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中小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快慢、心理状态、体能发展等诸多方面是不会整齐划一的。分班教学是基于学生的差异进行个性化的分层教育,在有中考升学竞争压力的初中阶段,只有分班考试,才能提高分数效率。

“减负是为了教育,教育不是为了减负”,如今减负措施缩短了学校教育时间,却让校外负担变重很多,此消彼长,学生的负担不减反而越来越重。

以上观点仅代表笔者自己,你是否赞同或有不同看法,欢迎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