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避免孩子产生自卑心理?有一句话,看似为孩子好,实际是PUA

2022-10-03     陪宝宝写日记

原标题:如何避免孩子产生自卑心理?有一句话,看似为孩子好,实际是PUA

孩子是父母爱的结晶,作为孩子本身来说无法选择自己的出身,而很多父母在作为爸爸妈妈之前也并未做好准备,在如今快节奏的生活中,养育孩子是一件费心费力的事情,然而有时候父母的无心之话可能会给孩子带来隐形的心理痛苦,在如今生活中,很多孩子都在一种“自卑”心理,这种心理的产生是长期形成的,也是很多新手父母所注意不到的。

孩子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不同阶段其形体、心理发育也是具有差异的,在生活中你或许会经常听到这样一句话—— “我们还不是为了你好.......”,当这句话听习惯了或许你会发现没什么问题呀,这不是很正常的话吗?

是的,一开始的我也是这么想的,但是在后来当我做了父母之后会发现这句话原来一直是错误的,

这其实是一种对孩子的隐形PUA。

或者你会有所疑问,“自卑心理”到底是什么样的呢?对于孩子会带来危害呢?为什么“为了你好”这类的话是不适合多说的呢?

“自卑心理”是对自己缺乏一种正确的认识,在交往中缺乏自信(主要因素),办事无胆量,畏首畏尾,随声附和,没有自己的主见,一遇到有错误的事情就以为是自己不好的一种心理状态。

顾名思义,自卑代表着消极,让人一听就觉得很厌烦的,厌烦的心理必然也是由令人厌烦的言语所引起的,而这种厌烦的言语其中就包括“我们都是为了你好”

为什么 “为了你好”这类言语不能多说?

看似是关心劝导,但会显现出其他问题在孩子面前

从贴近生活的层面上来看,经常说这句话的主要是这种家庭——家庭情况不好的。

阿强(化名)是我认识的一个朋友,他的父母都出身农村,在他幼年时,一家人举迁到了现在住的地方,脱离了老家的恶劣环境,但是对于其一穷二白的家庭来说,这不是一件易事。

每次出门上学前,他妈妈就会和他说“家里没多少钱,给你的钱要省着花”,“不要和同学打架啊”之类的话,同学都可以出去玩,而他在大多数只能呆在家里。

阿强和同学发生矛盾,他的妈妈总是跟他说这样一句话“我们做这些不都是为了你好,你能不能听话一些”.....

自此之后阿强变得忧郁寡欢,甚至一度出现想自杀的念头。

从局外人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因为家庭经济不好,所以希望孩子本身能够听话一点不要给父母惹麻烦,这其实没有错,真正错误的点在于父母只考虑了孩子应该做什么,但是表达的方式有所欠妥。

父母越是这样说,孩子内心就会越自卑,认为自己的家庭是十分悲惨的,与其他家庭的孩子相比最后自己会极度缺乏自信而导致自卑,到了青少年时期当孩子的心理发生了变化可能会造成一些极端的事情发生。

父母的期望值过高导致忽视孩子的感受

当今社会,很多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龙成凤成才,希望孩子按照他们设定的道路去发展,限制孩子的生活、学习和乐趣。

期望值过高是把双刃剑,父母走过的路他们深知什么比较重要,什么样的生活应该去追求,但是父母往往忽视了孩子内心的想法,一味的逼迫孩子做不喜欢的事往往会使孩子产生自卑逆反心理,如今处于网络时代,常常会看见父母给予孩子的期望压力过高导致孩子自杀、厌恶学习的事情发生,凡是需有度,期望需适时调整。

父母应该怎么做避免孩子产生自卑心理?

l 经济方面

疫情延续了好几年,父母的生存压力巨大,大环境下产生的经济原因不应该成为孩子生活的枷锁,父母应该慢慢让孩子从小认识货币概念,可以先从节约粮食这一小事做起,让孩子最初的接受度从小到大,而不是直接告诉孩子因为家庭什么原因让他不要做这些事不要做那些事,这样所产生的心理反差是巨大的,循序渐进才是优选方法。

l 生活方面

当孩子产生自卑心理后,孩子会变的不爱说话、变得情绪低落不愿交流、变得胆小怯弱等等,这些情绪化的变化是父母细心一些完全可以发现的,从细微之处观察后从本质上解决问题,多剖析原因,积极产生对策干预是最合适的。

l 情感方面

孩子对于父母的亲近程度是不同的,从情感方面与孩子多沟通,多聆听,多安慰,某些孩子产生自卑心理的一部分原因是感受不到家庭的爱,在一个缺乏爱的家庭中,孩子往往会感受到被冷落被忽视,所以良好的情感沟通是可以起到促进作用的。

l 认知方面

父母自己做不到的,不要强加给孩子。

在某些父母眼里看来自己未完成的事是可以要求孩子去完成的,而本质上这种想法是有问题的,不要总是以“都是为了你好”来要求孩子完成父母自己的理想,这是一种病态的自私化,孩子是需要放松的,高压的环境下难免会使孩子丧失生活的趣味,孩子之间的差异化是正常的,作为父母应该意识到这一点,寓教于乐,精准施教。

最后,综上所言,自卑化的心理和情绪非一日之功,教育需讲求正确的方式方法,从孩子自身的认知、文化、家庭生活等方面都需要去对孩子关怀关切,孩子感受到温暖才是最主要的事,将孩子内心的想法作为主线,而不仅仅是通过一句“都是为了你好”来解决问题。

作者:等风来
两个孩子的职场妈妈,左手执笔右手带娃,喜欢读书、写作、画画、坚信即便生活一地鸡毛,内心也要拥有自己向往的诗和远方,关注我,持续给您提供更多育儿干货。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5ec89e3264f5a32cc4e032dfa38dcbe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