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你在一起》试图和广大青年交上朋友、说心里话,成为知己,在现实和情感双重层面带给踌躇满志的青年人永远向上的精神力量。
轻暑四月天,围坐夜话时。80多年前,由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联合组成的西南联合大学曾跨越3500里国土,为莘莘学子带去时代先声;而在今天,一个线上会议室,上百个连线屏幕,通过简单而便捷的形式把学生、校友、主持人连接在一起,让青年把心中的焦虑、迷惘、渴望讲出,让对话成为每个人在面对风浪时的人生罗盘。
这个解压的线上会议室来自央视频。在即将迎来又一“史上最难就业季”之际,央视频“国聘行动”第三季再出新意,打造 对话式心理疏导类节目《和你在一起——与封闭在学校里的大学生聊聊天》。主持人白岩松与诸位嘉宾、学子的对话如同一阵适时的晚风吹入校园,声声回响,为万千青年带来继续前行的精神力量。
▍校友回“家”,与青年聊点心里话
“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启动3年以来,“国聘行动”始终与大学生相伴,对接他们的求职需求,提供更加广阔的就业机会。
今年4月,在国内多地疫情散发的局面下,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频携手主持人白岩松,通过直播的形式让对话走进校园,走到每个对未来憧憬却又迷茫的大学生身边。
“我们看到一种焦虑、一种封闭、一种隔离,但我们并不是疫苗,不是特效药,更不是一顿可口的饭菜。在这里,我们唯一的宗旨,就是陪你聊聊天。” 主持人白岩松的话道出了节目的初衷:聚焦在校大学生学术、生活、工作等多方面的心理困惑,和青年聊点实在话,聊点真心话。
为了做到这一点, 《和你在一起》并未采取传统电视节目中封闭演播厅内录制的拍摄方法,而是选择每期走进一所大学,在直播间内与同学们实时互动,围坐夜谈。
从已经播出的两期节目来看,无论是邀请校友江梦南回“家”,与吉林大学学子对谈,还是由总台主持人劳春燕、白岩松连线东方卫视主持人曹可凡,与上海外国语大学的同学们交流,如何在疫情期间缓解焦虑情绪都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
在谈到疫情期间如何克服不良情绪时,江梦南建议大家放平心态:“今天的事情到了明天就是小事,今年的大事到了明年就是故事。”主持人曹可凡则分享了缓解压力的三种秘诀:阅读、写作、健身。“把每天灵光乍现的小事记录下来,若干年后再回头来看,会发现是弥足珍贵的财富。”
新媒体的最大优势是容许观众在互动中寻求最大程度的陪伴感,《和你在一起》节目深谙此理。请知名校友回到校园,在对谈中解答毕业生的现实困惑和焦虑,这本就足够令屏幕前年龄相仿、求学阶段相近的同学们感同身受。从这个角度上讲,节目用人格化传播的方式,更好地实现了节目陪伴感,营造了温暖互动的场域。
▍屏屏共享,在对话里解决真问题
在对话中寻求共鸣,在回应中解决问题,这是《和你在一起》与以往面向大学生节目的不同之处。
通过央视频的线上会议室,在场主持人和嘉宾得以与上百位在校学生实时连线,屏屏共享。 这有效扭转了“主持人提问连线嘉宾回答”的传统样态,开拓了平等的、沉浸式的聊天场景。
在第二期节目中,主持人劳春燕以“做完核酸的举一下手”“有多少同学是学俄语的”等话题开场,在亲切互动中迅速拉近了与上海外国语大学学生之间的距离。
除了会议室内嘉宾与主持人之间的互动、会议室场景与学生屏幕之间的互动,直播间评论区还形成了节目的第三处互动场域。
无论是在首期节目中刷屏的“一日归属吉大,一生念念不忘”,还是上海外国语大学专场中“希望多举办一些这样的节目”“这样的聊天氛围真的太好啦”等由衷之言,同学们在评论区中不自觉的情感抒发已经打破了沟通的壁垒。直播过程中,导演组还帮助评论区一名听障网友实现直播连麦,引发网友感动刷屏。在这一场景之下,评论区成为了正能量汇聚场,传递出温暖、信心与力量。
与青年对话,关键在于了解青年所想,答青年所疑。作为一档对话式心理疏导节目,《和你在一起》走入青年“同温层”,把话题聚焦于学术科研、志愿服务、社会实践、求职就业等与大学生息息相关的校园生活。
第一期节目里,《和你在一起》走进吉林大学,并邀请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吉林大学药学院2015级硕士研究生、清华大学生物信息学博士研究生江梦南在直播间连线多位吉林大学在校生。
实际上,江梦南本人的奋斗故事就是激励每一位青年踔厉奋发的最好典范。年幼意外失聪后,江梦南在父母的引导下坚持练习唇语,不断克服求学路上的诸多障碍,最终实现个人梦想。而在第二期节目里,白岩松给两位即将奔赴内蒙古展开支教志愿活动的大学生提出了诚恳的建议:“好的支教是要平等地帮助孩子。”
从身边的故事谈开,用亲身经历做例证,再以真互动的方式解决青年人生活中的真困惑,《和你在一起》试图和广大青年交上朋友、说心里话,成为知己,在现实和情感双重层面带给踌躇满志的青年人永远向上的精神力量。
▍云上同行,在直播里与青年相伴
从春暖花开到春华秋实再到不负韶华,云上同行的日子里,三季“国聘行动”用一系列关切大学生、贴近大学生的实际作为彰显了总台的责任所在、初心所在。
无论是第三季启动以来接连推出的“碳达峰、碳中和专场”“女大学生就业促进专场”等专场招聘活动,还是名校教授云集的“大师课”线上直播,抑或是专注于搭建学术、心理、生活、服务等交流空间的《和你在一起——与隔离在校的大学生聊聊天》特别节目,央视频借助技术手段和媒介优势为青年就业保驾护航的路径越来越明确,手段越来越多样,方式越来越成熟。
隔离在校,当下的不少大学生都在为抗击疫情的大局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但隔离生活还是或多或少让正常的求职就业计划受到一定影响 。从这个意义上讲,央视频“国聘行动”以及新推出的《和你在一起》特别节目,都在尝试用技术搭建象牙塔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平台,在充满不确定性的大环境中为大学生朋友带来一些确定感,在媒体融合的理念驱动下为青年呐喊、加油、鼓劲,也在具有教育作用的媒介力量中激励青年敢于担当、奋斗、追梦。
适逢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在回答“如何引导和栽培中国青年”这个问题上,总台已经通过“国聘行动”“大师课”等生动具体地给出了答案——那就是走到青年身边,助力青年成长,对接发展需求。
据了解,“国聘行动”特别节目《和你在一起》未来的校园之行还将走进更多高校,邀请各自学校的杰出校友分享他们的青年寄语。而“国聘行动”接下来也将不断推陈出新,更进一步想青年所想,急青年所急,实现价值和情感层面的同频共振,发挥主流媒体在讲好青年故事、激发青春梦想等方面的社会责任。
刘宜庆曾在《绝代风流——西南联大生活录》中提到,“西南联合大学的教授和学子在那样艰难的条件下,他们靠什么精神力量支撑着?在历史的动荡中,他们遭遇了怎样的诡谲命运?在时代的分岔道路上,他们如何选择?”
今天,中国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青年奔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践场。站在新时代的路口,青年该如何选择奋斗方向?需要依靠怎样的精神力量?我们又该如何帮助青年实现人生理想?
在《和你在一起》节目塑造的一场场隔空对话中,我们通过平等探讨、走心交流和切实帮助看到了探索和可能,那就是走到青年中去,与他们在一起。
“广电独家”是广电业界第一订阅号,“影视独家”透视影视热点,北京中广传华影视文化咨询有限公司运营,长按二维码可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