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自打疫情公布以来,医务人员从始至终都是被歌颂的群体。
2020年1月23日武汉封城,全国各地医务人员迎难而上,奔赴武汉,世人称他们为逆流而上的英雄。
每个人都在感激医务人员的付出,可是,好像没人关心医务人员的家属心情如何。
作为一个自媒体,C妈好像应该毫不犹豫地跻身这场流量话题。
但作为一名医生的妻子,说实话,C妈真的不太歌颂的出来。
因为歌颂的声浪越高,做为医护家属的不甘愿好像就越没道理。
凭心而论,谁不想一家人平平安安?
这世界上从来没有真正意义的感同身受,但如果你愿意,只是换位思考,就大概能理解我的心情了。
我也是妈妈,我现在巴不得把自己跟孩子们藏在家里,离一切可能接触的病毒都远远的。
可是别人孩子的妈妈,却要放下自己的孩子,去最危险的疫区。
你也是爸爸,你可能也在想如何严防死守的减少每一次外出。
但我家孩子的爸爸,却要日日出入如今更容易被感染、每个人都避之不及的医院。
前几天看到一个视频,一个6岁的孩子哭得撕心裂肺:我不管生病,我要妈妈。
他的妈妈是山东日照市人民医院感染科主管护师,她叫甄潇,即将出征湖北。
收拾行李时,恰巧被6岁的儿子看到了。
视频的最后,他歇斯底里的哭喊道:我不管生病!我要妈妈!
对他而言,救死扶伤有那么多医生,但他只有一个妈妈。
而像这样的奔赴前线的医护妈妈,有太多太多。
前两天还看到一段刷屏视频。
一位头发花白的老母亲提着做好的饭菜放在门口,门里的人大声让老人走远一些。
门里的人,是郭医生。疫情发生时,他奋战在一线。
工作十多天后,他出现了感冒症状,在家进行自我隔离。他知道母亲的担心,却也不敢让她靠近。
对旁人来说,他是医生。
对母亲来说,他只是孩子。
更别提再三强调“大家不要去武汉”,自己却踏上了前往武汉列车的钟南山院士。
这张照片里,钟老眼睛里满是疲惫。
别人眼里,他是本次抗击疫情的定海神针,但在家人眼里,他是一位已经84岁高龄的老人啊。
84岁一天奔三城,34小时不休息,人民日报微博这样评价他:“84岁的钟南山,有院士的专业,有战士的勇猛,更有国士的担当。”
只有钟南山妻子微小的抱怨道出了作为医护家属的真心:别人家都会定期进行家庭聚会、外出游玩,自己的丈夫总是“失职”。
2
每次看到全国各地的医务人员一轮又一轮地踏上驰援武汉的列车,下面的评论都是鼓舞人心。
也许,只有医务人员的家属开心不起来,别人泪奔都是因为感动,他们泪奔,是担忧你有去无回。
137人的河南医疗队整装待发 ,从郑州驰援武汉。
一个大男人哭得像个丢了心爱玩具的孩子,冲着大巴痛哭大喊“我爱你啊!”
他的眼泪,我懂!
因为作为家属,我们不希望他们被人感激、被人崇拜。
我们只希望,他们能活着回来。
谁没有亲人呢?谁不怕死呢?
可是他们不冲上去,谁还能冲上去呢?
就像大年初一当晚,我看到C爸工作群里发出支援武汉的自愿报名的通知,他和他的同事们都毫不犹豫地接连报名。
他们之中:
我忍不住问“你们都不怕吗?”
C爸给我的回复却只有一句:这个时候,只要是穿着这身衣服的,谁都不能推,也不会推。
3
第一次听C爸说现在为了节省防护服,医务人员穿上都是最少坚持6个小时,这期间不吃不喝。
最初不太懂防护服的我还傻白甜的问:
“为什么穿上中途就不能脱?”
“因为防护服都是一次性,用一件就浪费一件,所以,医生们穿上之后,都是几小时内不吃饭、不喝水、不上厕所。”
“那想上厕所怎么办?”
“.....
里面穿尿不湿。”
那一瞬间的我,忍不住掉眼泪。
因为长时间穿着防护服,几乎每个人的手脱下来,都是这个样子:
因为长时间带着护目镜和面罩,几乎每个人的脸摘下来,都是这个样子:
面对镜头,她满不在乎地笑。
可当看到自己摘下口罩的照片,她转过身流下了眼泪。
那是一张由于长时间佩戴口罩和护目镜,满是压痕的脸。
她说:我不知道自己变成了这个样子。
好不容易有点休息的时间,他们穿着防护服:
席地而睡!席凳而睡!
他们也是普通人,不过是因为穿上了一身白大衣,就肩负起责任。
谁的生命都只有一次,谁都有难以割舍的亲人。可总有一群人,从未忘记自己的誓言。
我们也是普通的妻子/丈夫,只因为爱人穿上了一身白大衣,就一样要承担他们主动牺牲的后果。
这世上,哪有什么天生的英雄。
只是因为有人需要,才有人愿意牺牲自己成为英雄。
最近被一条留言刷屏:
作为普通人的我,觉得这句口号喊得极有道理,转发到朋友圈,没想到朋友圈的医生们,在下面的回复,是这样的:
不求赞颂,不求当什么英雄,只希望疫情过去之后,不要忘记我们做过的就行。
只希望以后,别打我们,别杀我们就行。
可惜的是,疫情还没被击败,就已经有人开始在医护人员背后“捅刀”了!
就在医护人员不怕死地奋斗在最危险前线的时候,有人扯下他们的防护服,说“凭什么你穿防护服,要死一起死!”
而就在前天,全国人民都在亲切称呼医务人员白衣天使时,武汉硚口区,两名抗疫医生被患者家属打伤。
因为岳父肺炎去世,他情绪激动竟然抓扯并殴打医生的头部和颈部,并且撕坏医生的口罩和防护服!
有人留言,打人者岳父死了,所以情绪激动,把医生给打了。失去亲人心情悲痛,大家应该理解。
理解个屁!
你的亲人是人,医生就不是人吗?
而就在全世界都向武汉捐助的时候,因为红十字会自称的“工作失误”,武汉各医院依然物资奇缺。
对于在一线的医生和患者来说,没有什么比缺少医疗物资更难熬。
在社会各界的爱心物资不断地涌向湖北、涌向武汉的时候,我们却看到了最不该看到的一幕。
全国各省都调集了精英医护人员,派出了精兵强将,毫无保留,如果因为种种原因不能给到医疗队很好的后勤保障和防护保障,透过屏幕的隔空疼啊!
我们放在心尖儿上的那个人,去保护你们了,难道不可以对他们好一点?
4
除了这些医护人员,还有太多不顾自己的安危依然选择奋战在疫情一线的人们。
他们是战斗在疫情前线的军人:
“若有战,召必至!”
大年三十,他们逆行奔向最危险的战场!
“吃了年夜饭再走行吗?”宋彩萍年迈的父母心疼地问。
但疫情不等人,她毅然收拾好背囊,离开温暖的家。
(左)2014年,11岁的儿子送宋彩萍参加援非抗埃任务。(右)2020年1月24日,除夕夜,17岁的儿子给即将奔赴武汉的妈妈一个紧紧的拥抱。
她,至今连名字都不知道。
除夕夜驰援武汉的军人中,有她一个。
记者问她的名字,她说:别播名字,妈妈会担心,我是党员,也是军人,名字就不说了吧!
“12小时没喝一滴水”
1月27日晚,军队紧急运送1.5万套防护服发往武汉,仅用20多分钟,官兵们就完成了装载、倒运。
从上“战场”那一刻开始,他们就争分夺秒不舍昼夜,展示了中国军人的效率。
他们是工地上日以继夜不停脚步的建设者:
1月24日,武汉效仿北京小汤山模式,准备6天建医院——火神山医院,收治病人。
1月25日,武汉市防疫指挥部举行调度会,决定在武汉蔡甸火神山医院之外,再建一所武汉雷神山医院。
上百台机械已到达现场同时开挖,调集物资的车辆望不到边!
可是,机器可以昼夜不停,但工人呢,春节期间,从哪找人。
就算找到了,人家敢来武汉吗?
但在火神山医院的施工现场,有着太多自愿支援建设之人。
(这位河南大哥,他之前从未到过武汉,在武汉也没有什么亲戚朋友。在得知火神山医院修建的消息后,他第一时间支援施工现场。)
4千万人在线云监工,全世界赞叹中国速度。
这让人骄傲的背后,藏着的是数千名一线工人通宵达旦不分昼夜的轮番奋战。
他们不眠不休、与疫情赛跑。
“哪有什么‘基建狂魔’,不过是朴实善良的逆行者”。
这群人冲在前方,用自己的平凡之躯,为身后的亿万中国人筑起防护的堡垒。夜深人静,你我安眠之时,他们仍在为生命而奋斗。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
但,如果我们设身处地的去想,他们也是父母的孩子,丈夫的妻子,孩子的父母。
别人或者感动,或者感激,或者歌颂,唯有他们的家人,始终悬着一颗一秒钟都不敢放松的心,在心疼着;每一分钟都没有停止的期盼着,平安回来。
这个时候,就请不要再让医护人员寒心,不要再让那么多奋不顾身护着我们安全的人们寒心了!
不然,被他们舍在身后的家属们,心会痛死的。
为众抱薪者,不能使其冻毙于风雪。
本文部分资料来源:人民日报、人民网、人民日报新媒体,综合新华社、央视军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