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型高超音速滑翔器采用“跳石”弹道,最高速度可达20马赫

2024-08-08     航空之家

参与新型高超音速滑翔飞行器(HGV)研发的科学家透露,中国的高超音速武器技术即将取得突破性进展。这种新型HGV采用了创新的“跳石”弹道设计,即通过多次点火新型固体燃料助推器,使飞行器能够在高超音速状态下反复进出大气层,实现更远的打击距离和更强的机动能力。

高超音速滑翔飞行器是一种能够在极高速度下进行机动滑翔的弹头,能够有效规避敌方防空系统的拦截。通过采用“跳石”弹道,这种飞行器的射程将大幅提升,其打击范围可比传统弹道导弹扩大三分之一以上。这意味着,中国的高超音速武器将不再局限于地区冲突,而是具备了全球打击能力。

近日,由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研究员领衔的团队发表了一篇重要论文。论文显示,他们研发的全新一代高超音速武器在军事应用方面展现出显著优势,具有射程远、机动性强、难以预测等特点。

这支平均年龄仅为30岁的年轻科学家团队正以饱满的热情,致力于突破科学界的前沿,将中国的高超音速武器技术推向新的高度。他们的研究目标,正是超越中国“火箭之父”钱学森的远见卓识。早在20世纪40年代末,钱学森就提出了高超音速滑翔器的概念,即利用火箭将滑翔器送入大气层上空,然后让其依靠自身产生的升力,以超过7马赫的速度在大气层内进行长时间的超音速飞行。

这种独特的飞行轨迹被称为“钱学森弹道”。目前,世界上已知的多种高超音速滑翔武器,例如中国的东风-17导弹,都是基于这一原理设计的。这些武器能够以极高的速度和灵活的机动性,突破现有防空系统的拦截,对目标发起精确打击。

中国军方近期披露的军事演习显示,他们研发的武器能够从戈壁沙漠发射,对美国在南海的航母舰队和军事基地构成威胁。这一消息引发了广泛关注。

与此同时,一个历史上的概念——桑格轨迹再次进入公众视野。二战期间,为德国工作的奥地利科学家尤金·桑格曾提出一个大胆的设想:研制一种名为“银鸟”的飞机。这种飞机采用助推发动机,能够在高层大气中进行跳跃滑翔飞行,大幅增加武器的射程和机动性。桑格设想,“银鸟”可以从德国起飞,飞越半个地球,对纽约投掷炸弹,然后降落在太平洋上的日本基地。

桑格的“银鸟”计划虽然在当时未能实现,但他的“桑格轨迹”概念却一直受到科学家们的关注。如今,随着高超音速武器技术的不断发展,桑格的设想似乎离现实越来越近。中国新型武器的出现,让人们不禁联想到桑格的“银鸟”,并对其未来的发展前景充满了好奇。

助推滑翔飞行器相较于传统的无动力滑翔飞行器,具有体积更大、重量更重的特点。同时,其所搭载的固体燃料发动机的多次启停操作也比液体燃料火箭复杂得多。此外,桑格轨道的优化更是比钱学森轨道复杂了许多。由于军事敏感性的原因,中国此前公布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论层面。

最近,一种新型的滑翔机设计引起了广泛关注。该机型具有独特的流线型机身,机身与机翼融为一体,以增强其气动性能。此外,机翼后缘配备了升降舵,方向舵则巧妙地设置在机翼凸起的顶端。

基于这种创新的设计,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全新的算法,用于优化桑格飞行轨迹。通过计算机模拟,研究结果显示,该型飞行器最高速度可达20马赫,并能够在大气层上空反复跳跃,长时间保持17马赫以上的极高速度。即使连续飞行超过一个小时,该飞行器仍能以7马赫以上的速度滑翔,具备全球打击的潜力。

更为平缓的下降轨迹能有效减少与大气的摩擦,与传统的无动力滑翔相比,新飞机所承受的最高热流预计将降低一半,这大大减轻了热防护系统的负担。军方对飞机的机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飞机能够灵活调整飞行路径,绕开特定空域,这就需要配备相应的控制系统。

研究人员指出,多种主动和被动转向方式的组合将给飞行控制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目前,中国正在积极开展相关技术的测试。据公开报道,可重复点火的固体燃料脉冲发动机已经研制成功。

桑格轨道已经在多次月球采样返回任务中成功应用,用于减速速度超过30马赫的返回舱。2021年,中国进行了高超音速滑翔飞行器的环绕地球飞行试验。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595c6244a3de236ab3de7bd6b0d6edd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