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人在陕西立了个碑,竟成世界四大碑刻之一,永久禁止出境展览
在陕西西安的碑林博物馆内,陈列着中国历史上最经典的碑刻,如《石台孝经》《多宝塔碑》《曹全碑》等,每一件都是独一无二的一级文物,被永久禁止出境展览。在它们之中,有一件与众不同,它是由外国人所立,且在世界上的知名度非常高,它就是《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
世界考古史上有“四大石碑”之说,它们分别是1799年发现于埃及的《罗塞塔碑》,现藏于大英博物馆;发现于约旦境内的《摩押碑》,现藏于巴黎卢浮宫;发现于墨西哥的《阿兹特克授时碑》,现藏于墨西哥国立博物馆;第四件就是出土于西安周至县大秦寺的《景教碑》,现藏于西安碑林博物馆。
《景教碑》螭首龟趺,通高236厘米、宽86厘米、厚25厘米,立于唐建中二年(781年),此碑以汉文、叙利亚文两种语言写就,全文1695字,碑额写“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九个大字,汉文以楷书写就,记述了罗马人阿罗本将景教从波斯地区传入长安,并受到唐太宗和房玄龄亲自接见的事。它也因此有“丝绸之路第一碑”之称。
《景教碑》在会昌五年(845年)时,为躲避武宗灭佛,被埋于地下,直到明天启三年(1623年)时才又重见天日,1907年,移藏西安碑林。此碑见证了大唐时期文化开放、万国来朝的盛世景象。李世民允许阿罗本开坛讲法,并暂住长安大秦寺。阿罗本一行人受中土礼仪影响,遂立此碑,由僧人景净撰文、吕秀岩书丹。
此碑文历史文献价值极高,特别是用儒释道典故解释景教教义,更是独出心裁。另一方面,此碑书法价值也不容小觑,清代书法家孙承泽评价它:“秀岩书《景教流行中国碑》,书法秀逸道劲,唐石之最佳者。”哪怕与《多宝塔》《玄秘塔》《九成宫》相比,也不遑多让。
晚唐书法受柳公权影响,呈现出由中唐时的“丰腴华贵”向“瘦劲硬朗”的转变。《景教碑》书写者吕秀岩风格就属于后者。此碑笔画细劲,露锋切笔,行笔中锋,楷书中略带行书笔意,爽利干脆中有飘逸灵巧的美感。以横画为例,行笔中略带弧度,并非横平竖直,且重横画头尾的提按,这种“拱桥”式的处理,使得笔画极具力量感。
此碑笔画的牵丝映带,能看出吕秀岩受“二王”笔法影响,笔速快、字与字连贯性强。它结字宽博,以横取势,横向的笔画有所拉长,而纵向的笔画偏短,稳重质朴。间架疏密有致,疏者如“舒”“张”等字,密者如“亲”“能”等字。再通过“签”“启”“紫”等字,还能看出《景教碑》结字有上大下小、左放右收、欹正多姿的特点。整碑章法严谨峻拔。
“书贵瘦硬方通神”一言在《景教碑》中有极好的体现,学唐楷的朋友也可以临摹此碑。
大家对这件文物有何看法,欢迎评论区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