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有观点大历史】进行考证、翻译、整理的二战装备录,让我们开启“德国火炮篇”,二战时期德国火炮多达数十款,观史君将分多期进行盘点,请关注我的百家号,持续获取更多内容。图为SPzB41(28/20毫米口径反坦克炮),重229公斤,有效射程500米,服役于1941年。SPzB41由毛瑟研制,主要由伞兵和步兵使用,由于轻便,它很容易上手,但其并没有和其他火炮一样的转动机制,而它的产量则是2797门。
图为PaK 36(37毫米口径反坦克炮),重327公斤,有效射程1500米。PaK 36由莱茵金属开发,1934年开始替代老旧的骡马拖拽式PaK L/45,并在1936年的西班牙内战中首次投入使用。在很长一段时间内,PaK 36都是德国基础反坦克武器,该炮能够在100米内击穿34毫米厚的垂直装甲,就算1000米的距离,也能对20毫米厚的护甲造成伤害,要知道,当时各国基本都是轻坦,护甲很薄,苏联的T-26护甲只有15毫米。
图为Pak 41(42毫米口径反坦克炮),重642公斤,有效射程1000米,服役于1941年。在外观上,Pak 41与PaK 36相似,但这其实是一门锥膛炮,所谓锥膛炮,就是将炮管设计成后粗前细的锥形炮,能够大幅增加穿甲动能。PaK 41的威力表现很好,在1000米的距离,能够穿透60毫米护甲。但由于该火炮设计过重,炮兵使用时不便移动,因此只生产了313门。
图为Pak 38(t)(47毫米口径反坦克炮),重590公斤,有效射程1500米。实际上,Pak 38(t)并不是德国血统的火炮,而是捷克厂商斯柯达于1936年研发的作品,除了捷克军队装配外,有些还卖给了南斯拉夫。在德军控制斯柯达后,他们继续着Pak 38(t)的生产,考虑到此时一号坦克已经落后,一些Pak 38(t)被安装在一号坦克上,作为坦克歼击车使用。
图为Pak 38(50毫米口径反坦克炮),重830公斤,有效射程1800米。Pak 38是PaK 36的替代品,虽然PaK 38的生产1939年就开始了,但真正投入实战却是苏德战场。PaK 38也是战争初期德军少数能够击穿苏联T-34中坦的武器,在配备AP40钨芯穿甲弹的时候,PaK 38甚至能够对KV-1造成威胁,但德国钨原料缺乏,因此钨芯弹并未盛行。尽管Pak 38的主力地位后来被更强力的反坦克武器取代,但它却一直服役到德国投降。
图为Pak 97/38(75毫米口径反坦克炮),重1.19吨,有效射程2000米。Pak 97/38是一款“杂交”火炮,由德国、瑞士、法国的组件拼凑而成,由于炮身主体为法国M1897式75毫米野战炮,因此,Pak 97/38能够发射缴获的法国炮弹。该炮于1942年抵达战场,是德国人专门改装用来对付苏联T-34的,算是个临时的过渡品,虽然其威力不错,但并不稳定,打击小型移动目标时很吃力,但仍然有着3712门的产量,可见当时德军反坦克武器的缺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