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为什么会被称为“移民之国”呢?这跟美国短短两百年的历史有着莫大的关联。
美国独立战争打响之前,还是英国的13个殖民地,构成这13个殖民地的人来自世界各地,为了争夺资源和土地,美国人背弃了印第安人,一场种族灭绝行动展开了,为了鼓励殖民地掠夺土地和资源,美国当局就下达了一个印第安头皮50~100美元的奖赏。
经常数百年的掠夺,印第安人被美国人赶走了,而英国极力阻止他们向西部发展,英国的土地政策,助长了当地反英情绪。
1773年,英国为了拯救东印度公司,通过了《茶叶法》降低了东印度公司茶叶出口税,东印度公司狠狠压低了出口美国的茶叶价格,波士顿商人顿时哗然,从而爆发了波士顿倾茶事件。
波士顿倾茶事件是独立战争一根导火索,1775年莱克星顿的枪声拉开了美国独立战争的序幕。13个殖民地的代表也一同签署了《独立宣言》,13个殖民地正式以美利坚合纵国为名联和法兰西王国一同抵御大不列颠王国。
战争长达7年,1782年达成了停战协议,次年签订了《巴黎和约》英国也是被迫承认了美国独立,美国虽然独立,但是国内的战争不断,紧接着又打响了南北战争。
而英国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迅速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由于美国不在属于英国的殖民地,出入关税都由美国来制定,因为战争的影响美国的市场很难在销售英国的工业、手工业制品,英国就想要谋求东方的经济市场。
独立战争结束时,正好是乾隆四十八年,爱新觉罗·弘历也已经72岁了,早年时期的乾隆殚精竭虑,打下了清朝全盛时期的“康乾盛世”,然而进入中年之后,乾隆皇帝好大喜功,大兴土木工程,又六下江南。
六下江南是南巡,“东巡”是出关告祭先祖,拜谒陵寝,乾隆一生就有四次东巡。
乾隆曾强调:君者为人伦之极,五伦无不系于君。臣奉君,子遵父,妻从夫,不可倒置也。又将父母、祖宗、天地放在一起对比,将祖先作为中心,这种尽孝思想,也促成了乾隆东巡。
乾隆第一次东巡是在继位后的8年、第二次乾隆已经44岁、第三次是68岁高龄,最后一个是在《四库全书》修成之后,他深感体力大不如前,就决定尽快东巡。这次东巡也有庆祝的《四库全书》的意义。
1783年6月23日,乾隆一行人从圆明园出发,先是抵达了热河,然后一路向东,抵达盛京,再前往山海关的清东陵祭拜,11月11日返回京城。
这次东巡除了祭祖外,最多的还是考察民情,乾隆帝途径之地,都减免了一些钱粮,又加强了边防戒备,不过东巡声势浩大,耗光了国库不少的白银,加上各地官员都要安排都要清街、吃住问题,这也导致了地方诸多不便。
乾隆皇帝回来之后,又准备着手下江南一事,最后一次下江南,是在乾隆74岁,作为最后一次南巡,乾隆也是大大的花了一笔巨资。
步入70岁大关,乾隆南巡、东巡非常频繁,70岁是他第五次南巡,72岁开始东巡,74岁第六次南巡,短短4年就走了三遭,这也败光了国库钱银。此时的乾隆并没有意识到自己酿成了后果,还自诩“十全武功”。
越是晚年,心境变化就越快,对于南巡他又有了新的认识,有一天召来了军机大臣吴熊光对他说:“朕临御六十年,并无失德,惟六次南巡,劳民伤财,作无益,害有益,将来皇帝南巡,而汝不阻止,必无以对朕。”
乾隆之后,清朝也从盛转衰,而西方却在迅猛发展,美国同英国一样为了更大的市场盯上了清朝,他们也向清朝运输鸦片,但英国更加明目张胆,1840年又是同英国交战,鸦片一直归属在英国身上,其实西方列强都有染指。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清朝从此一蹶不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