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有没有发现
有些歌好听是好听
但从医学角度上来说
真的不科学
...
比如:
“听着自己的心跳,没有规则的跳跃
我在安静的思考,并不想被谁打扰”
心跳都不规则了
还不想被谁打扰
只能说心可真大!
再比如:
“一颗心扑通扑通的狂跳
一瞬间烦恼全忘掉”
听起来像是浪漫的小鹿乱撞
但如果从医学角度来说
那就是另外一个故事了
无缘无故心脏乱跳
——多半是房颤!
59岁的张阿姨(化名)就因为
夜间几次有“心颤”的感觉
体力变得越来越差
肚子也经常胀气
直到在老伴的坚持下
带她到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
(简称:厦心)就诊
确诊了房颤
并接受了导管射频消融手术
生活才重新回到了正轨
具体怎么回事呢?
今天6月6日正是中国房颤日
我们一起来聊聊房颤
配图 图文无关
01
夜间 “心颤”,肚胀、体力变差
原来是房颤在作祟
张阿姨今年59岁了,刚退休4年,平时身体挺硬朗的,日常生活也过得相当惬意。可最近半年不知道什么原因,夜间有几次心脏“心颤”的感觉,起初张阿姨并没有在意,但近日又感觉自己体力也变得越来越差,肚子经常会胀气。
张阿姨的老伴越想越不对劲:“原本去菜市场来回2公里,轻轻松松,提几斤的菜肉都没问题,现在居然空手走300米都要停下来歇口气了。 ”想想张阿姨退休后4年都没体检了,在老伴的坚持下,张阿姨来到了厦心。
结果经厦心心内科李强主任医师问诊,发现张阿姨的心跳很不规律,心电图检查结果是:心房颤动!(即房颤)。
这可把老两口吓到了:“ 什么是房颤?情况严重吗?”
经李主任详细介绍房颤的发病机制、并发症及导管射频消融手术后,张阿姨决定积极接受治疗。因为是微创介入手术,局部麻醉,也无开放伤口,张阿姨在术后3天就出院回家了。
经过治疗回家后的张阿姨,在恢复体力活动时发现原来的气喘症状消失了,也不会腹胀了,随着心跳恢复正常,扩大的心脏和受损的心功能也逐渐恢复了正常,张阿姨又元气满满地开始了新生活。
看到这儿大家肯定忍不住想问了,那心脏不规则乱跳就是房颤吗?到底什么是房颤?
别急!接下来就跟着厦心一起来了解了解。
02
什么是房颤?
房颤又称心房颤动,是最常见的 快速心律失常。简单来说就是心房跳得不规律了,心房乱发指令, 导致心房各部分的心肌杂乱无章地自行收缩,每分钟可以快到350-600次。
而房颤引起的紊乱快速的心跳,长期可导致心脏扩大、心功能减退,甚至心力衰竭,这种临床情况称为房颤性心肌病。一旦发生心衰,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恶化。
03
避免房颤带来的危害
早发现、早治疗是关键
房颤称得上是21世纪的心血管流行病。据数据显示,40岁以上人群中,男性一生中患房颤的风险为26%,女性为23%,换句话说,也就是 平均每个人一生中可能有四分之一的概率患有房颤。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 老年人是房颤主要发病人群,像高血压、糖尿病、老慢支等都属于高危因素,但并不代表年轻人就不会患上房颤。
如有 心悸、眩晕、胸部不适、气短等任意症状,应当及时到医院就诊。但由于近 三分之一的房颤是没有症状的,极具隐匿性,导致大家知晓率不高,往往会忽视它的危害性。所以房颤尽早发现、尽早治疗尤为重要。
1
主动进行房颤筛查非常重要
传统的房颤检查方法是医生在医院通过体检、心电图等手段发现。目前,新型简便的房颤筛查工具已不断涌现,一些可穿戴心电检测设备能显示简易的心电图波形,有助于及早发现房颤。
2
根据房颤发生的危险因素,老年人、高血压患者、肥胖者、睡眠呼吸暂停患者,均为房颤重点筛查的人群。
需要注意的是,部分进行导管射频消融的患者可能出现无症状复发,也应当进行定期检查。
3
目前治疗房颤的主要方法
包括药物治疗、电复律、导管射频消融和外科手术消融等。简单来说房颤就好比是后天形成的心脏电路老化,而这些手术就是对这些老化漏电的电路进行修理,达到根治目的。
总之,大家一定要对房颤引起足够的重视, 尽早发现、尽早干预。毕竟现实“一颗心扑通扑通的狂跳”带来的并不是歌词里的“一瞬间烦恼全忘掉”,而是身体的不适、时间的消耗、以及账户余额的咆哮…
Doctor Introduction
医生介绍
李强
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心内科 主任医师、博士
厦门巿重点引进人才和高层次人 才
从事心血管疾病诊治工作20余年,擅长起搏器、心脏电子植入设备的植入及管理(包括心电事件记录器、单双腔起搏器、三腔起搏器、自动除颤器、希氏束和左束支起搏等),自创心房主动导线改良植入方法等。尤其擅长心律失常(室上速、房颤、房扑、室早、室速和房速等)的导管介入治疗,包括射频消融、冷冻治疗以及左心耳封堵术。
┃转载授权请联系微信号:daydayxiaoyu
点击查看厦门六区积分入学实施细则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