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留不住人”, 德国小伙在中国大山支教10年, 最后遗憾离去

2022-03-08     生活幸福

原标题:“大山留不住人”, 德国小伙在中国大山支教10年, 最后遗憾离去

司马迁在《史记·高祖本纪》中写道:“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古代人称故乡为家乡、故国、桑梓,这些都是故乡的代名词,古人更是对故乡有着难舍的感情。司马迁的这句诗中,就说明了在威风之时,回到家乡光宗耀祖。家乡是我们每个人心底的根,从古至今,中国人也都有着故乡之情,都热爱自己的故乡。即便有些人的故乡非常落后,但他们在发达之后,也不忘回到自己的家乡搞建设,例如赵丽颖在红了之后,就特意给家乡修了一条路,足以看出他十分热爱自己的家乡。

美国相比于中国,则少了一些家的概念。美国人不愿意买房子,他们可以在任何地方租房子,这样便没有了束缚,生活的自由自在,可是这种生活方式却让人少了一种归属感。有一位外国小伙,曾经为了寻找归属感,特意来到中国的大山支教10年,然而大山却留不住人,这位德国小伙最终抱憾离去。

目前虽然城市化建设很快,但是在一些偏远地区中,依旧很落后,这里的人为了能够更好的生活,只能无奈的选择出走去打工,以获得更多的收入,此时就出现了一批批留守儿童。这些留守儿童,大多和村里的老人们一起生活,教育便成为他们面对的首要问题,于是有一些年轻人,来到深山为孩子们支教。

在支教队伍中,甚至出现了一些外国人。作为德国人的卢安克,就在1990年来到中国,并且爱上了这片土地。当时我国并没有如今发展的繁荣,因此卢安克在了解到中国的某些地方还是很贫困,就于七年后再次来到中国,希望能够为中国做一点事情。在1997年,卢安克来到残障学校,授过学生们德国、英国、绘画等。

卢安克是一个外国人,即便他的心意是好的,但在那个落后的地方,人们并不看好外国人,甚至认为他是人贩子以及外国派来的间谍,大家猜测纷纷。当地的孩子们也从小无拘无束,因此很淘气。看到这种情况,卢安克决定重点教育这里的孩子,除了给他们上课之外,周末还会带孩子们一起出去玩。

有的孩子很喜欢武侠,卢安克就为他们写了一本小说,希望这些孩子们合理的使用自己的“功力”。除此之外,卢安克还特意为孩子们拍了一部电视作品,这部作品中,每个孩子都能轮流当主角儿,拍摄第2天,卢安克则会将这部片子拿到教室中放映,看着孩子们的笑脸,他很是欣慰。当年,柴静还特意采访了卢安克。卢安克在采访中,穿着老人为他缝的运动鞋,而周围的人对他也越发的亲切。

在采访中,卢安克也直白地回答出自己很讨厌媒体。在支教当中,很多节目都找过卢安克,但卢安克却并不愿意将这件事弄得人尽皆知,他只希望能够过好自己的生活。即便如此,卢安克依旧被大家认识了,甚至有人假装志愿者,到卢安克身边记录他的生活。一时间,这部纪录片也引起了关注,最终卢安克在2009年选择接受采访,并且让我们看到了真实的卢安克。

看到一个德国人对中国的孩子们如此上心,一时间吸引了更多的中国人投身于支教事业中,希望那些孩子们能够受到良好的教育,社会上充满了正能量。可是也有一些人对卢安克投来了恶意的言论,致使卢安克在2010年关闭了自己的博客。

此后,卢安克和一位同样是志愿者的女士结婚了。此后,妻子有了新的工作计划,并且为卢安克找了一份新的工作。随后,卢安克表示很舍不得这个地方,可如今他已有了家庭,所以必须要和妻子步调一致。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故乡即便落后,但他永远是我们心中宁静的港湾,是我们的归属,那些落后的地区,虽然缺少资源,但是这些留守儿童不应该被忘记,当地的资源也需要得到合理的分配。在我国,确实有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但我们应该正视,即便这是一个伤疤,但敢于直面,才能让我们的国家发展的越来越好。如今,在社会广泛的关注下,留守儿童已被越来越重视,很多人都想去大山支教,更有无数爱心人士为其伸出了援手。

参考资料:

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

李白《静夜思》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54487b07040ec72e96bb686a97d4b9f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