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名人家事情事、新人物
将新闻播报得生动,这是一项非常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如果没有日积月累的读书学习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加持,朱广权的“出口成章”是万万做不到的。
作为家喻户晓的央视著名新闻主播,朱广权主持过 《国际时讯》《晚间新闻》《午夜新闻》《新闻直播间》《共同关注》《新闻30分》等众多名牌新闻栏目。
他饱读诗书,博学多才,主持新闻节目时金句不断,是央视有名的“段子手”。网友将他与康辉、撒贝宁、尼格买提4人戏称为“央视F4”,可见人气之高。
从吉林省松原小城走出来,最终成为一名央视主播,朱广权的成名路上经历了不少艰辛。
▍ “像自己的偶像一样,做一名电视主持人”
1979年,朱广权出生于吉林省松原市,父母都是知识分子。
他的家乡松原市位于松嫩平原的南端、美丽的松花江畔,面积只有2.2万平方公里,人口225万。在全国范围内来说,松原市属于比较小的城市。
朱广权天资聪颖,语言天赋惊人,且记忆力相当好。他不到2岁就能背诵上百首古诗,3岁可以看儿童读物。
从小学到中学,朱广权一直是学习成绩遥遥领先的尖子生。他痴迷阅读,尤其偏爱历史,除了读世界各国的历史书籍,也常读《史记》《资治通鉴》等国内史学名著。由于用眼过度,刚进入初三,朱广权的眼睛就近视了。
那时候,朱广权就早早确定了自己未来的职业目标——像自己的偶像白岩松一样,将来做一名电视主持人。
进入高中后,朱广权成为了学校广播站的播音员,他自己采访、写稿、播音,体现出良好的播音潜质。
早年朱广权
1998年,朱广权高中毕业,报考北京广播学院播音主持系。虽然文化成绩名列第一,但专业成绩没有达标,朱广权因此“名落孙山”,这对他来说是不小的打击。
其实,按照朱广权的高考成绩,完全可以考取其他一本院校,但他就认准了北京广播学院。朱广权的父母希望儿子去读其他一本院校,但朱广权告诉父母,他想复读一年。然而,复读一年不仅家里要承担巨大的经济开支,而且还面临很大的风险,因为谁也无法预料朱广权将来会考成什么样。
朱广权十分执着,非北京广播学院不上。在这种情况下,父母只得尊重他的选择。
1998年下半年,朱广权进入吉林油田高级中学复读。整整一年时间里,他每天只睡5个小时,除了学习文化课,他还跟着收音机学播音。
大学时代的朱广权(左二)
他大段大段地读报纸上的文章,请同学们听,直到大家说他的普通话和收音机里差不多,朱广权才会露出开心一笑。
1999年9月,朱广权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广播学院的播音主持专业。大学4年,他的学习成绩始终是班级第一名。因过于用功和熬夜,朱广权过早出现了白发。
大三时,动画片《狮子王》风靡一时,其中的角色“木法沙”就是由朱广权配音的。
▍ 进入央视
凭着绝佳表现,大四时朱广权被安排到央视新闻中心实习。央视对实习生要求很高,能去那里实习很不容易,朱广权被安排做幕后编辑和配音。
因为是从小城市走出来的,没有背景和人脉,朱广权从来没想到自己将来能进入央视工作。当时,他最大的目标就是毕业后能进入吉林省电视台。
青年朱广权
由于综合素质出众,2003年大学毕业后,朱广权被正式分配到央视工作。
喜讯传来,朱广权热泪盈眶。他跑到街头公用电话亭给父母打电话,父母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反复追问:“这是真的吗?”确定消息属实后,父母也泪流满面。
谁知进入央视后,朱广权却坐起了“冷板凳”,一直没有出镜的机会。据媒体报道,可能是觉得朱广权长相不够帅,加上他有白头发,才没有让他出镜。
但其实很多网友觉得朱广权长相帅气,且白头发可以染黑,便替朱广权感到委屈,但他自己心态一直很平和。
朱广权主持《晚间新闻》
当时,朱广权在央视新闻频道担任编辑和配音工作,偶尔也会做出镜记者。多年的磨砺,朱广权终于迎来了属于自己的机会—— 2006年,他开始担任国际新闻资讯类节目《国际时讯》的主持人。
一年后,朱广权因表现出色,从央视新闻频道被调至央视综合频道,出任《晚间新闻》的主持人。该节目每晚10点在央视综合频道首播,节目结束他还要收看回放,忙完一切已到了凌晨。
那时朱广权在外面租房子住,住处离央视有一定距离。一般晚上8点半他就得到岗,凌晨两点多到家。
朱广权与同事康辉
由于作息时间颠倒,他傍晚5点就得上床睡觉,睡两个小时就起来。凌晨到家后,因错过了最佳入睡时间,朱广权常常睡不着。因此,在播报《晚间新闻》那段时间里,朱广权的睡眠一直不好。
尤其是冬天,凌晨回家时街头人迹稀少,寒风从脸上刮过,像刀割一般。朱广权多次站在寒风里等出租车,路灯将他的影子拉得很长。
远在松原的父母牵挂朱广权,但他对父母从来都是报喜不报忧。生活中的艰辛被他笑着一语带过,儿子的坚强和懂事让父母感动。
朱广权与文静主持《一年又一年》
▍ “段子手”
2017年1月26日,朱广权在主持除夕特别节目《一年又一年》时,有网友在直播间问他:“春节你们电视台放假吗?”
朱广权脱口而出: “亲爱的观众朋友,地球不爆炸,我们不放假。宇宙不重启,我们不休息。风里雨里节日里我们都在这里等你,没有四季,只有两季。你看就是旺季,你换台就是淡季。”
朱广权的回答简直就是在说段子,幽默、押韵而又带有深度,瞬间他上了热搜。
一直以来,央视主持人的播报风格相对比较严肃,朱广权别具一格的播报方式让观众觉得轻松、有趣。成千上万的网友纷纷留言,对朱广权给予充分肯定。
央视F4:朱广权(后右)
此后,朱广权将自己段子手的幽默发挥到极致,每次播报新闻都金句不断,他成了网络红人,在观众中有着很高的人气。网友也将他与康辉、撒贝宁、尼格买提并称为“央视F4”。
2020年4月6日晚,朱广权与李佳琦为湖北带货做公益直播。 这场直播持续两小时,点赞数达1.6亿,卖出了价值4014万元的湖北商品,引起不小的轰动。
在用“段子”来播报新闻,被网友称为“炫腹大爷”之后,朱广权很低调地表示, 用“上段子”这个手法,只是想让新闻有一点温度,让观众觉得说,这个主播不是只在念稿子,而是在说话。
但要一直保持接地气的状态并不容易。朱广权每天不仅花费大量的时间上网获取资讯,而且坚持紧跟时尚,每天不断学习最新的网络用语和词汇。
将新闻播报得生动,这是一项非常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如果没有日积月累的读书学习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加持,朱广权的“出口成章”是万万做不到的。
朱广权非常喜欢读书,从小就对古代文学、古典文化很感兴趣,每天坚持读书来充实自己。
正是因为有了这份不停汲取读书养分的坚持,朱广权的好多段子就是自己在上直播之前细细打磨加在稿子里面的,完完全全是他自己的原创智慧。
▍ 文艺青年朱广权
镜头外的朱广权,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文艺青年。
此前,他和央视其他主播还做了个“星艺雅集”的公众号,专门为关爱留守儿童的公益项目创作音频节目,朱广权负责给孩子们讲解《水浒传》。
朱广权讲起课来滔滔不绝,光是解释“楔子”这个概念,他就能从金圣叹说到红楼梦。除此以外,他还经常在微博上分享自己的读书心得,李敖和金庸的名字,是他书单里的常客。
读书之余,这个骨灰级的文艺青年只会安安静静地躲在书斋里玩篆刻。他把古代器物的肖型比如殷商甲骨、战国钱币、秦汉瓦当、哥窑瓷瓶与印章巧妙结合,制作完成了一枚又一枚精美的印章。
2016年,他将个人创作的篆刻作品放在网上进行拍卖,将拍卖所得款项捐给了留守儿童艺术教育相关公益项目。
朱广权说: “我们想让孩子们懂得欣赏和认识美,培养孩子们的爱好,艺术能让孩子们从精神上得到满足。”
“广电独家”是广电业界第一订阅号,“影视独家”透视影视热点,北京中广传华影视文化咨询有限公司运营,长按二维码可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