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胎家庭中,如果父母不能一碗水端平,被伤害的不仅仅是孩子

2021-12-29     喵姐早教说

原标题:二胎家庭中,如果父母不能一碗水端平,被伤害的不仅仅是孩子

当家里只有一个孩子时,他自然是整个家庭的中心。

当家里不止一个孩子时,总会有人得到的爱少一点。

父母的爱,能不能有一个平衡?

01

齐齐的刘海,圆圆的脸蛋,可爱的樱桃小丸子陪伴了很多80后的童年。这个动画片里有很多有趣的故事,而让我多年以来印象最深刻的一集,叫做《渴望的鼻血》。

是的,你没看错,是鼻血哦。

小丸子作为一个健康活泼,身体倍儿棒的小孩,十分羡慕那些流鼻血的人。

比如经常“欺负”她的姐姐杏子。

杏子小时候身体不好,经常会流鼻血。每当杏子流鼻血时都会得到家人的特别关怀,爸爸妈妈都会围绕在她身边嘘寒问暖,从而冷落了一旁的小丸子。

比如在学校里,一个同学流鼻血了,其他同学前拥后簇地围着他,有的帮他递手绢,有的问他疼不疼,有的问他还好吗。而老师更是会温柔地为他止住鼻血,轻声轻语地安慰他。

小丸子就好羡慕他们啊,她也好想被这样众星捧月地关心着,爱护着,享受一次这样的特殊待遇。

于是小丸子特意去问那些流鼻血的同学,“你们是怎么让自己流鼻血的?”

同学们众说纷纭,有的说在单杠上倒吊,有的说鼻子磕在了台阶上,有的说他爱挖鼻孔,挖多了就流鼻血了。

于是小丸子就开始实施她的鼻血计划,在单杠上长时间倒吊,故意摔跤,经常挖鼻孔,想起来就挖,随时随地挖,可是她渴望的鼻血迟迟都没有来。

有一天,姐姐又生病了。爸爸妈妈带着姐姐去医院,让小丸子自己在家玩。小丸子自己拿罐头盒做了铁罐高跷,在院子里玩得不亦乐乎。

突然,小丸子的“高跷”踩在一块小石子上,霎时小丸子重重地摔飞了出去,跟地面来了个亲密接触,惊慌失措的小丸子发现自己的两个鼻孔蜿蜒流出两行热热的鼻血……

哇,鼻血!渴望已久的鼻血!

渴望的鼻血终于来临了,可是小丸子没有想象中的惊喜,因为流鼻血居然这么难受!而且爸爸妈妈都!不!在!家!

第一次流鼻血的小丸子无助地哭着,怎么才能止住鼻血啊,她从来没有流过这么多的血,自己会不会死掉啊。啊,爸爸妈妈怎么还不回家,好难受哦。

就这样,可怜的小丸子哭累了,不知不觉睡着了,等到爸爸妈妈和姐姐回家时鼻血已经止住了。爸爸妈妈很是惊讶,妈妈一句“这孩子怎么会这样”就轻轻揭过了这一幕。

这就是小丸子“渴望的鼻血”的故事。

与其说小丸子是渴望鼻血,不如说她渴望的是父母对自己多一点关心和关爱,渴望父母不要只把关爱放在瘦弱的姐姐一个人身上。

02

电影《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女主角松子也是出生在一个大家庭,有妹妹弟弟。

“生而为人,我很抱歉”的松子对家庭和童年生活的回忆,全都集中在爸爸和妹妹的关系之中。

因为妹妹久美病重,父亲只把爱投注在妹妹一个人身上,松子永远只能看到父亲带着冷漠或面无表情地走上楼,走进充满阳光和温暖的妹妹的房间,微笑地把礼物拿给妹妹,“啪”的一声关上的房门,无情地将松子残酷地隔绝在父爱的门外。

年幼的松子多么渴望父亲的关注,多么渴望父亲的爱。甚至对她影响最深的一件事,就是一次跟父亲一起去百货公司,“和父亲独处,我很快乐”。

在演出时,松子模仿台上的小丑做出一个很丑陋的表情,父亲被逗乐了。从此松子就认为,这个表情能够使父亲高兴,让她得到父亲的喜爱,“我希望爸爸转过来看我,希望得到他的爱”。同时,松子“念他希望的学校,做他喜欢的工作,努力成为他理想的女儿”。

但是松子发现“所有的努力都是白费的”,父亲的爱永远只在病重的妹妹一个人身上。而这个她一直在做鬼脸,成为了她自欺欺人的保护伞。

这个从小被父亲忽视,习惯了迎合和讨好的女孩子,认为自己不值得本该得到的一切,在异性面前不自觉地弯下膝盖,卑微讨好,最终造成了自己的悲剧人生。

03

家里孩子大于一个,父母难免会偏心。

父母偏心是一种怎样的感受?相信很多人心里都深有感触。

大概就是父母把偏爱的孩子当成金子,而不被偏爱的孩子就是外面包金子的那张纸。

《请回答1988》里的二女儿德善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上面有姐姐宝拉,下面有弟弟余晖,名字都是很好寓意的紫色晚霞,而德善的名字就像我们随手起的“二狗子”。

邻居送来食物,父母把最好吃的鸡大腿分给姐姐和弟弟,唯独忽视了她;吃荷包蛋的时候总是没有她的。家中煤气中毒,父母把姐姐和弟弟救出来,忘了她还睡在屋里,是她一个人拼了半条命才逃出来;家中丢了钱,父母第一个怀疑是她偷的,妈妈就算知道她受了委屈也不安慰她。过生日只能在姐姐过完后拔掉三只蜡烛,用同一个蛋糕再举行生日仪式。委屈的德善要求要过自己的生日,爸妈却总是敷衍说“明年明年”。

直到有次德善崩溃大哭,控诉父母的不公,爸爸才专门为德善私下补了一个生日蛋糕。她几乎一秒钟都不到,就原谅了爸爸,就忘记了自己是在这个家里永远不被重视的二女儿。

被忽略的孩子,会用冷漠和生气表达不满。德善心里的不满是真的,可她立刻原谅爸爸,因为不满不是目的,渴望被爱才是。

04

一个家庭的大孩子,对后来者嘴上虽不说,但心里会有一种类似“原本都是我一个人的,现在被你分走”的恼怒,小孩子会有一种“我最小,你们都该让着我”的撒娇,夹在中间那位。惧怕老大,羡慕老小,会变的很会看脸色。又因为缺爱,内心始终有个坑,需要来自外界的肯定,直到她认为自己是全然被爱,被接受的,才会停止索爱,变回正常人。

我们这一代,大多是被碰在手心里的独生子女,很少能体会到这种父母有意或无意偏心的感受。随着二胎政策的放开,让越来越多的家庭添了二宝,如何将一碗水端平,估计很多的父母都很为难。

二宝出生以后,大宝都经历了什么?他必须要跟另外一个孩子分享父母的爱。看起来两个孩子都拥有了手足,但心理体验完全是不一样的。

他们害怕被父母抛弃,害怕自己不再被爱。有些小孩会尽力表现的懂事,力争优秀,或者制造行为来吸引父母的注意。

曾经有一位妈妈哭诉过:我生完老二以后,在月子里的时候,有一天老大从幼儿园回来趴在我的床边,那个时候我正在喂奶,她就不吵不闹地叫了我一声“阿姨”。我当时听到孩子这样喊自己的时候,心都要碎了。我就问她,你刚才喊我什么?她就重复叫了声‘阿姨’,然后就不吭声了。

生了老二以后,全家人的注意力都到老二身上,把老大交给老人,关心过问的少了,疏忽了她。本来有了老二,老大有一种非常明显的不安全感,经常无缘无故地就发脾气,而且在外边玩的时候,也会有邻居问她,你妈妈生了妹妹了,是不是就不要你了?这种“内忧外患”的境地给孩子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那么身为老二就高枕无忧了?也未必。

作为二宝,一方面可能要面对大宝的敌意和嫉妒,另一方面也会有父母的忽略。

因为很多人初为父母,因为没有经验所以特别上心,各种学习如何做父母。等到有了二宝,父母在养育方面已经是有经验的熟练工种,所以放在二宝身上的关注有可能会更少。

还有的父母因为生了老二而觉得亏欠老大,各种对老大偏爱以此来弥补。而二宝穿大宝剩下的衣服,玩过的玩具,也会想要去讨好父母,跟大宝竞争、争宠。

这是很多非独生子女的家庭都可能遇到的情况。

当两个孩子是一男一女时,很多女孩就成了《欢乐颂》樊胜美的翻版,随时要被家里敲骨吸髓。

不管是老大还是老二,还是老三老四,每一个孩子都渴望父母的爱。

请别忽略任何一个孩子。

因为你不知道的是,年幼的孩子,他们的世界里除了父母,什么也没有。

家有二宝的家庭应该怎样做?

1.有了二宝,别忽视大宝

弟弟或者妹妹的来临会让老大紧张焦虑,觉得妈妈不爱自己了,自己再也没有做小宝宝时的特权了。于是有的孩子可能会出现行为倒退。孩子利用这种方式来吸引妈妈的注意。遇到这种情况,妈妈一定要接纳和理解老大的倒退行为。

妈妈千万别说,你都这么大了,怎么还不如弟弟妹妹啊。这样的做法会伤害老大。妈妈可以试着让老大体会做大孩子的特权和做小宝宝的不便。

比如,大孩子可以和妈妈坐在一起吃饭,大孩子可以自己翻书读故事,大孩子可以跟妈妈一起爬山跑步,大孩子可以和妈妈一起看动画片,而小宝宝不能到处乱跑,不能自己看书,不会自己上厕所,当他体会到还是长大更好,就会自己变回来了。

妈妈平时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尽量别对老大说什么:弟弟正在睡觉,你别折腾了,吵到弟弟。你是哥哥,得谦让,别把弟弟弄哭了。这样不但一点用处没用,还会让老大觉得,妈妈心里就只有弟弟,压根都不爱我了。

妈妈可以让老大参与到照顾老二行动中来。比如告诉老大:妈妈,现在给哥哥一个任务。小妹妹还什么都做不了。那大哥哥要帮忙给妹妹拿东西。让妹妹看看大哥哥是怎么做的。以后长大,妹妹也来像大哥哥学习好吗?

这是一种信任也是一种担当。当然,这种任务要和家人达成共识。不要妈妈认可了,爷爷奶奶又来制止。规矩制定,全家都要遵守。

请老大帮老二拿杯子,拿纸尿裤,拿衣服。给老二买东西时,让老大出谋划策。这样老大就不会有被无视的感觉了。

2.给老大高质量的陪伴

陪老大,就要专心的陪伴,要有感情的交汇和语言的交流,身体上的接触。

在陪老大的时候,如果老二哭闹,可以让家人帮忙去照顾一下,而不是立刻抛下老大去照顾老二。

如果家里没有其他人在,那妈妈陪伴老大之前要提前声明,告诉老大:妈妈现在陪你玩,有时可能听不到弟弟妹妹的哭闹。你要是你听到弟弟妹妹的哭闹,马上告诉妈妈好吗?我们一起去看看他到底怎么了,好吗?

3.爸爸也要多花时间陪大宝

在妈妈照顾二宝时,爸爸可以多带大宝玩,不仅可以换得大宝的健康的心理,还可以赢得大宝更多的依赖。

给孩子读一读相关绘本。比如《家有俩宝》系列绘本,《嘘,小点声》《我是大姐姐了》,《你们都是我的最爱》《彼得的椅子》等等,让老大可以正视老二的到来这个事实,知道两个宝宝妈妈都爱。

4.给老二也要设定规则

为了让大宝明白,爸妈并不是对他一个人有许多规则方面的要求,所以可以当着大宝的面诉说一些规则给几个月大的小宝听,例如:“小宝,睡觉时可不能大声地哭哦,这样会影响姐姐睡觉的!”“小宝,你不能这样踢哥哥哦,哥哥会疼的!”

这样做会让大宝明白,无论是大宝二宝,爸妈的要求是一致的,并不会有偏颇。

比如当二宝非要跟哥哥抢时,妈妈不要硬逼着哥哥把玩具让给弟弟,要知道老大也还是孩子,只有当他得到尊重后,才能发自内心地去爱护、谦让二宝,所以要培养二宝对哥哥尊重。

同时要建立孩子的物权意识,告诉弟弟,这个东西是哥哥的,如果要玩,必须得到哥哥的许可。

在教育弟弟的同时,也要引导哥哥在被抢后,自己解决问题,让他明白自己是玩具的主人,他有权利去弟弟那里要回来。如果“谈判”破裂,妈妈再稍微介入一下,比如帮助他们建立轮流玩的机制:哥哥先骑5分钟自行车,然后换弟弟骑。或者当弟弟非要坐琴凳时,在哥哥练琴前,先让他坐10分钟,到时间了就下来,换哥哥练琴。

哪家的兄弟姐妹,不是在打打闹闹中长大的呢?只有得到了父母足够的爱的孩子,才会不吝啬自己的爱。而只要父母能够保持一颗平常心,不刻意偏袒哪一方,那么,有一点小的吵闹,也是二胎生活中的正常小插曲呀。

在家里得到充分的爱的孩子,会更自信,会更有安全感,在能力方面也会更出色。家庭是孩子们的小小社交场,父母既要教会孩子爱,也要教会孩子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END

学习更多育儿知识

请将我们设置为“星标”或者点击“在看”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512665001_401203-s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