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孩子的什么行为让父母最尴尬,可能就是孩子打人了。一旦孩子动手打人,就给对方造成了自己孩子没家教的印象,好没面子。要说孩子的什么行为让父母最揪心,可能就是孩子被人打了。看着孩子被打,让孩子还手吧,会显得很小气,不让孩子还手吧,很窝心,凭什么我的孩子要受人家欺负。
在社交中,似乎打人与被打都是无法避免的,我们该怎么帮助孩子解决这个问题呢?
第一种情况
孩子两岁之前动手打人,基本上是没有恶意的,只是不知道如何交往。
小迪是一个可爱的男孩子,1岁之前,胖嘟嘟的特别招人喜欢。到了1岁半的时候,小迪出现了打人的行为,经常是玩着玩着就拿玩具敲别人一下。
有一次,妈妈带着小迪去朋友家玩,一上午,小迪把朋友家的孩子打哭了三次,弄得小迪妈妈特别尴尬,只能抱着小迪回家了。妈妈很担心别人给小迪贴一个小霸王的标签,也很害怕小朋友都不跟小迪玩,想过很多方法制止小迪,训过很多次,但都没有什么效果。
其实小迪这种打人的情况,是没有什么恶意的,不能把他归到小霸王一类。
他多半是想和小朋友交往,但是不知道该用什么方法,用拍打别人的方式来试探交往。
如果妈妈只是单纯的阻止孩子打人是没有作用的,那应该怎么办呢?
1. 告诉孩子正确的与人交往模式。
妈妈一定要给孩子做出与人交往的示范。比如带小迪去朋友家后,不要把俩孩子扔到一边玩,大人就去聊天了,这样两个孩子都不知道如何交往,就很容易产生冲突。
妈妈可以先陪着小迪,认识一下朋友家的孩子,告诉彼此叫什么名字,还可以让两个孩子轻轻的握握手,抱一抱,摸摸小胳膊,一起玩玩具,等等。
2. 及时制止孩子打人的行为,但不要过度批评孩子,否则就变成真打人了。
当孩子处在爱打人的阶段,出去玩的时候,妈妈最好一直在孩子旁边,不要离太远。
当发现孩子举手想要打人的时候,及时抓住孩子的手,告诉他:“如果你想跟小朋友玩,可以轻轻地拉一下手,或者说出来。”
告诉孩子:“如果用这种方式,就需要离开,不能在这玩了。”这并不是威胁,而是告诉孩子打人的后果。
切记不要很凶地对孩子说:“你怎么又打人了?”,这样不仅没有效果,反而会强化孩子打人的行为,养成打人的习惯,就不好了。
第二种情况
孩子打人,有可能是一种模仿。
现在流行的一些动画片,真的是坑孩子、坑家长,很多暴力打斗的画面,孩子们又特别喜欢这些场景,模仿起来一套一套的。
3岁的小满就特别喜欢动画片《奥特曼》,每天都要看好几集。每次小满出去跟小朋友玩的时候,都会幻想自己是奥特曼,然后比划出一种姿势,打向小朋友。
后来妈妈觉得不对劲,禁止小满看奥特曼,但是他依然喜欢打人,因为在他的认知里,遇到问题只能用打来解决,打赢了问题就解决了。
这种问题,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从一开始让孩子远离暴力动画片,像是奥特曼,熊出没,喜洋洋之类的,可以看一些轻松的小猪佩奇,超级飞侠,海底小纵队等等。
如果孩子已经有了模仿打人的习惯,你可以这样做:
1. 陪着孩子一起看这部动画片,一边看一边和孩子沟通。
就拿小满看奥特曼来说,当奥特曼打小怪兽的时候,妈妈可以说:“因为小怪兽做错了事情,破坏了地球,伤害了人类,所以奥特曼才会出现,他只是想阻止小怪兽做坏事,保护人类。”
当小满出现打人行为,妈妈可以说:“宝贝,你是代表正义的奥特曼,只惩罚错误的事情,你看小朋友都是人类,你要保护人类的。”
2、多陪孩子玩奥特曼和小怪兽的模仿游戏,满足孩子的英雄主义。
假设妈妈是人类,爸爸是小怪物,孩子是奥特曼。怪物的出现吓坏了人类,并且破坏了人类的东西,这时候奥特曼出现,阻止小怪物,两人开始抵抗,最后奥特曼赢了。
当孩子想当英雄的需求被满足,就不会在交往中到处展示自己的力量了。
这里说的是孩子打人行为是模仿动画片,其实孩子还有一个模仿对象,就是大人以及别的小朋友的行为。
如果爸妈经常因为孩子做错事情打孩子,那孩子会认为打人就是解决问题的方式。
我们一直强调父母对待孩子要温和而坚定,不能动用武力,不仅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还会让孩子学会用打人来解决问题。所以,想让孩子温和待人,父母先温和的对待孩子。
当孩子看到其他小朋友打人时,可能也会模仿。
这种情况,爸妈要跟孩子解释清楚,那个小朋友的行为是不对的,会让人很不舒服,如果经常这样,小朋友都不愿意跟他玩了。
第三种情况
孩子打自己的家人,这种情况怎么办?
乐乐就是家里的小霸王,一不开心就打家里人,尤其是爷爷奶奶。如果爷爷奶奶不让他看电视,乐乐就会大喊大叫使劲拍打爷爷奶奶,闹一会之后,爷爷奶奶只能很无奈的让他看电视了,其他事情也一样,只要不同意他干啥,他就开始打人,直到大人妥协。
这种情况,是典型的孩子用哭闹打人来威胁大人。
孩子一打人一哭,大人就立马同意他的要求,尤其是老人比较心软,看不得孩子这么闹,一旦孩子得逞,那么下次他想要什么,自然还会用打人的方式,他知道这种方式最好用。
那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很简单,就是立规矩。
比如规定孩子每天只看两集动画片,无论他怎么打人哭闹,都不妥协,只能看两集。
规定孩子每周吃一根冰激凌,无论他怎么打人哭闹,不能多吃一根。
家庭的规则要统一标准,统一执行,不能爸妈要求严格,爷爷奶奶很敷衍,总是帮孩子破规矩,这样也会出问题。
第四种情况
最后来说说孩子被打了,爸妈该怎么解决。
我的女儿性格偏内向,就属于被打的那个,有的孩子一兴奋起来就开始打人,经常把她打的莫名其妙。
我是这么做的:
1. 问她的感受。
当默默打她之后,我问她:“宝贝,刚刚默默打你,你是什么感受啊?”她会说疼。
我说:“疼,应该怎么办啊?”,女儿说:“不让他打。”
我说:“嗯,这样就对了,打人会让人疼、不舒服,所以你可以告诉默默‘你打人不对,你应该给我说对不起’,以后我们既不能打别人,也不能让别人打自己。”
2. 教她自我保护的能力。
我和女儿在家玩打人的情景游戏。让她假装打我,我伸手攥着她的胳膊,然后大声的说:“打人是不对的”,然后换我打她,让她来防卫。
我还教他如果阻挡不住,要学会躲开,或者使劲把对方推开,去寻求大人的帮忙。平时让孩子多锻炼身体,是十分有必要的,提高身体素质和灵活性,这也是防止别人欺凌的最好的办法。
如果别人故意打你,对方又很有力量,一定不能和人家硬碰硬,主动跑开,去找爸妈或老师,让大人帮助你解决这个问题。
这就是孩子被打了之后,爸妈该怎么做:
1.关注孩子的感受。
2.教她自我保护的能力。
好了,孩子在社交中,打人或者被打的问题咱们都说完了,最后我想提醒大家一点,要多关注孩子内心的感受,不要只看到打人或者被打的行为,找到根源,才能真正的解决问题。
END
学习更多育儿知识
请将我们设置为 “星标”或者点击 “在看”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488030708_401203-s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