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历史才有现在,唯遗产才知兴衰。”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就算是从我们比较熟悉的封建王朝开始计算,那么距今也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所以想要了解更多古代历史有一定的难度,而专家们还原古代文化一般是以书籍为主,文物为辅。
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文物更像一种证据,它从古代流传至今,见证了朝代更迭,所以不论是从收藏还是从研究方面来说,它都具有极高的价值。但如果不了解文物的话就很可能将之作为废品处理,比如今天我们故事要说的《上虞帖》,就几次面临着进垃圾桶的危险。 事情得从1972年说起,某天晚上,博物馆领导安排员工万育仁留下来清理一下垃圾,在清理垃圾的过程中,万育仁在一堆废纸里看到一张泛黄的纸张,出于职业本能,万育仁捡起来仔细看了一下,才发现上面的内容是王羲之的《上虞帖》。 所谓《上虞帖》其实又叫做《夜来腹痛帖》,再通俗一点就是“请假条”,开头内容是:“吾夜来腹痛,不堪见卿,甚恨!......”主要内容说的是王羲之原来跟朋友约好一起相聚,但快要出门的时候突然感到肚子疼痛难忍,实在没有办法赴约,感到非常遗憾抱歉,所以特意写了一张“请假条”。 这张请假条共有58个字,虽然对后世而言,其中的内容没有什么太大的文学价值,但王羲之是谁?那可是古今著名的书法家,说他一字值千金都不算夸张,更别说是一张58字的《上虞帖》了。虽然不是王羲之真笔所书,但也具有一定的收藏和观赏价值,而且上面还有宋朝皇帝的印章,可见他们对这幅《上虞帖》的欣赏价值还是认可的,于是经过一番波折之后,《上虞帖》终于得以正身,成为了上海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5063f336f250acd6b83d2ad37ebf4c8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