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凌晨,杰迷打榜已经告一段落,“夕阳红粉丝团”也就地解散,各自回归到自己的生活当中了。
然而,在热度已褪的今天,笔者作为一个周杰伦18年的老歌迷,作为一个热爱音乐,时刻关注华语乐坛的听众来说,我觉得可以静下心来总结一下这次的打榜的前因后果,以及对于如今被很多人认为“畸形”的演艺圈造成的影响了。
起因
整件事情的起因是本周二7月16日豆瓣上的一个帖子:周杰伦微博数据那么差,为什么演唱会门票还难买啊?
这则帖子虽然被很多人认为是无知,但是语气还算中肯,可以说代表了一小部分目前的低龄粉丝群体的真实想法,但是这并不是能引起这么大一个事件的理由。
其实网上关于周杰伦的讨论与质疑一直都有,也有很多可以说是黑周杰伦的帖子发出来,但是都没有激起什么水花,为什么偏偏这个帖子就引发了这次的杰迷大规模打榜事件呢?
这个帖子的特别之处,首先,在于它的发布时间。
7月16日,许多的路人粉,甚至周杰伦的新歌迷都不知道7月16日这个日期代表着什么。
今年的7月16日,是第17个周杰伦日,这则帖子就在这一天好巧不巧的发了出来。在“周杰伦是80后90后的青春”这句话被喊烂了的今天,周杰伦日,就是杰迷们集体回忆青春的日子,那么青春最值得回忆的是什么?不就是那种不服输,不放弃,不妥协,不低头的激情吗?
于是,这个适时的帖子在发布之后,不知是被人有心或者是无意的搬运到了受众更广的微博,势必在正处于回忆激情青春的高亢时期的杰迷中引起轩然大波。
其次,以往对于周杰伦的讨论和质疑,都是相比于同期的林俊杰,陶喆,王力宏等人,还有少数是相比于更老一辈的罗大佑,李宗盛,而这个帖子对于周杰伦的质疑,则是相比于现在被人们诟病更多的“流量”。
近些年来,关于一些流量明星数据造假,天价片酬,商演假唱,海外刷榜等等一系列的新闻屡见不鲜,但是敢于拿流量明星与周王林陶这些老一辈实力顶尖的歌手相比的粉丝还是少之又少,但是这个帖子则直接用看待“流量明星”的眼光直指老一辈实力歌手中的佼佼者周杰伦。
不光是杰迷,很多的实力歌手的歌迷,或者说真正喜爱华语音乐的听众,都对如今“流量明星”霸占荧屏却几乎无法带来好的作品深恶痛绝。
所以与其说这次屠榜是杰迷为了证明该偶像依然能打,倒不如说是“天下苦流量久矣”的一次舆论疯狂反扑。
经过
在这样的前提下,这件事在微博上疯狂发酵,“周杰伦需要做数据吗?”也被推上热搜。
就像JayCn微博说的这样,杰迷们不愿意做数据,毕竟周杰伦连微博都没开,但是杰迷更不怕做数据,因为周杰伦作为全国国民度最高的男歌手,歌迷群体有多庞大真的不是如今的“流量明星”可以比的。
于是,一场看似荒诞却实实在在发生的杰迷打榜开始了。
各种奇葩的打榜方式,花样百出,却从周三开始正经的把流量做了上去,直到周六上午,周杰伦的超话排行榜到了第二位,面前,是遥遥领先的蔡徐坤。
本来只想玩玩的杰迷们这时也是骑虎难下,继续的话前面还差很多,放弃的话又不舍得。于是,前面埋下的种子在这个时候生根发芽,他们青春时候的那种不服输的激情让他们继续了下去。加上之前微博CEO的下场帮助周杰伦打榜,于是这场“战争”势必要战斗到最后一刻了。
从影响力2000万左右开始的拉锯战,终于在21日凌晨,影响力达到5000多万时周杰伦超话超越蔡徐坤超话到达了第一位,而蔡徐坤粉丝们面对持续了54周的超话第一被超越的事实,疯狂抛分守榜的行为,加上持续几天热度的发酵,则是引发了全网的爆发。
从22日早晨开始,周杰伦的圈内好友萧敬腾、林俊杰、郎朗等人,明星李现、陈赫、蒋欣等人,人民法院、人民网、CCTV6等官微,纷纷下场为周杰伦打榜。加上英雄联盟、天猫、联想等为周杰伦号召,周杰伦超话的影响力一天之内几乎翻了一倍。从5000多万跃升至1.1亿。
结果
整个事件的结果,在7月21日23:59,周杰伦超话以史无前例的1.1亿登顶周榜。
而此时,人民日报官微作为政府媒体,则及时的站出来定调收尾,“结案陈词”。一如既往的有水平,却又不失公信。
“夕阳红”打榜团前赴后继,送周杰伦上了微博超话榜首。中老年歌迷用一次行为艺术解构了数据与热度:流量不等于流行,榜单在网上更在心上,音乐品格终究由时间检验。过去的经典会过去,未来的流行还会来,老歌迷有自己的倔强,也希望:今天的中国音乐,有足够精彩供明日回响。
影响
很久以来,“流量歌手”一直是许多人眼中影响华语歌坛发展的一大“毒瘤”,他们拿着比实力歌手更好的资源,更多的收入却无法产出更优质的作品。
从《超级女声》开始,到现在的《明日之子》,《创造101》,不计其数的选秀综艺成了歌手的重要产出手段,观众的投票成了选择一个歌手出道的重要指标,这种“造星”的参与感让越来越多的粉丝们觉得自己是自己偶像的创造者,进而用自己的最大限度去拥护从自己手中走出的偶像。但是自己能为偶像做的,也仅仅是流量而已。
于是就造成了一个可怕的循环,粉丝创造歌手,歌手却拿不出优质的作品吸引更多的粉丝,老粉丝为了保证自己创造的歌手有市场而做数据刷流量,歌手没有优质的作品依然有着表面上很高的人气,从而各种代言,综艺接踵而来,更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创作优质作品。
在实体唱片行业名存实亡、歌手行业普遍浮躁、资本控制市场的今天,本身优质的音乐人也很难有安心创作的环境,再加上一众“流量歌手”抢占资源,我们这些普通的听众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歌手,却接受不到更多的优质作品。
这无疑是一种悲哀。
回想曾经华语乐坛最鼎盛的90年代末到2008年左右,那个号称华语乐坛“神仙打架”的年代,那个时候没有流量,选秀和综艺很少,网络甚至都没有这么发达,我们获得音乐的途径,一个是电视,一个是磁带和CD,还有一个,就是口口相传。
我们看不到那么多的炒作,也没有那么多的综艺,也不了解那么多的歌手,我们从来都是先听到作品,再去知道这个作品是谁的。那个时候的听众,都是因为作品而喜欢上某位歌手,而不是像现在,因为参与感或者是因为外貌、人设等原因喜欢上某位歌手而去喜欢他所有的作品。
在这次打榜过程中,尤其是21日凌晨,当周杰伦超话超越蔡徐坤到达第一的时候,许多杰迷去蔡徐坤的超话表达了问候,他们从这一次的打榜体会到了粉丝们打榜的不易,更能理解“流量明星”的粉丝们所作所为的辛苦。而且这次的打榜并不是针对蔡徐坤,而是单纯的只想要第一,不论第一是谁。
但是当蔡徐坤的粉丝说出“他只有我们”,“数据是他唯一的底气”的时候,大多数的杰迷可能会感到可笑吧,却又不忍心伤害这些为了偶像辛苦的粉丝们。所以只能说一句“蔡徐坤有你们这些粉丝真的是他的福气,加油。”
周杰伦在出道之前,相比于如今的一些“流量歌手”,当时的周杰伦真的可以说是一无所有,甚至连一个可以唱歌的舞台都找不到,但他有对音乐的热爱和一丝不苟的认真。吴宗宪找到他说:“你这些歌曲,别人不喜欢唱,但是我感觉还不错,那就你自己来唱,如果你三天之内能写出个十几首歌,我就从中挑出十首歌,给你出一张专辑。”
周杰伦买了一整箱方便面,把自己关在工作室里,终于他不负众望,《Jay》专辑横空出世,当年在台湾拿下五十万张的销量。从此走上了属于自己的音乐道路,而且越走越宽,直到走向顶峰。
而现在的“流量歌手”们,在粉丝的拥护之下,不忍心让他受到一点的批评甚至是建议。只要出现任何一点不和谐的声音,就会被定义成黑粉,或者营销号,然后控评甚至辱骂。
这点笔者深有体会,曾经在写关于一位“流量歌手”的新专辑的文章时,我只是用了“希望歌曲早日出圈”这几个字,便被粉丝扣上了“欣赏水平低下”的帽子。说我不懂欣赏不配听这位“流量歌手”的歌。
既然选择做了公众人物,那么,接受公众的评判和建议不是很正常的吗?
就好比一个人如果永远活在一个(粉丝为自己创造的)“无菌”的环境里,那么免疫力永远都不会提升。
这次的杰迷打榜事件为众多“流量名星”敲响了警钟,比你们有实力的,他们只是不需要流量而已,而当他们也做起流量,你们的流量简直不堪一击。
与其整容化妆用外型吸引粉丝,或者参加综艺用人设吸引粉丝,再或者让经纪公司与粉丝们日复一日的打着那些已经被刷得毫无公信力榜单,都远远不如拿出一首可以出圈可以广为流传的作品更为有用。
流量总有用完的一天,外型也有衰老的一天,但是只有作品,是可以流传下去的。
很高兴现在的华语歌坛有以梁博,邓紫棋,李荣浩等人为代表的新生代优质歌手出现,也希望“流量歌手”们在自己相比于其他歌手有更大优势的情况下,可以沉下心来专心打磨作品,让自己的作品流传下去。
最后引用人民日报官博的那句话。
希望:今天的中国音乐,有足够精彩供明日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