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15日,伊朗德黑兰当局,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准为理由,提高了国内的燃油价格,从10000里亚尔每升,提高到了15000里亚尔,约合12.7美分。此举在伊朗国内引起了轩然大波,多地民众爆发了大规模抗议,波及多达50多个城市。
美国也在这个时候煽风点火,国务卿蓬佩奥公开表达了对抗议者的支持,甚至喊出“美国与你同在”。伊朗也发出强硬声明,指出是美国在幕后主导了这一切,并直言这个计划将不会得逞。
美国在玻利维亚曾经策划过军事政变,赶走了当时的总统莫拉莱斯。如今陷入震荡的伊朗,是否会重蹈玻利维亚的覆辙?
国务卿蓬佩奥
反美先锋——莫拉莱斯
玻利维亚前总统莫拉莱斯,是个具有传奇色彩的政治人物。他出身于当地一户印第安的贫苦家庭,父亲是一名矿工,母亲则是普通的农民。迫于生计,莫拉莱斯不得不早早辍学,去干一些体力活,赚点微薄的工资补贴家用。
当地的印第安人大多是种植古柯的农民,莫拉莱斯非常了解他们遭受的困苦,在他通过工会组织步入政坛后,被打上了“古柯农代言人”的标签,得到社会底层广泛的支持。
在政见上,他奉古巴的格瓦拉、卡斯特罗,委内瑞拉的查韦斯为偶像,反对各种压迫,寻求社会自由与正义的种子。
玻利维亚前总统莫拉莱斯
1997年,莫拉莱斯当选为玻利维亚众议员,五年后组建了“社会主义运动党”,并在国会选举中拿下35个议席,一举夺得第一大党位置,他也因此当选为总统,成为玻利维亚两百年历史上,第一个印第安裔领导人。
从2005年一直到2015年,玛拉莱斯两次获得连任,任上积极为民谋求福祉,大力推动南美能源一体化,本人也维持朴素的生活,还主动降薪一半。这些举措,为他在民间赢得了极高的声望。
但是,他在禁种古柯、美洲自由贸易等问题上,与美国存在着根本的分歧。玛拉莱斯在公开场合也毫不隐瞒自己对于美国的反感:他宣称自己领导的“争取社会主义运动”是“美国的噩梦”,并且“从骨子里反对帝国主义”。
玻利维亚前总统莫拉莱斯
美国的阴谋
美国当惯了“世界警察”,自然眼睛里容不得任何沙子,很想将莫拉莱斯除之而后快。一套“萝卜加大棒”的组合拳失效后,美国又在背后暗戳戳搞起了“政变”、“革命”的伎俩。根据外媒披露的几段音频资料显示,美国策划了针对玻利维亚大选的破坏的行动。
根据计划,一旦莫拉莱斯成功连任,反对党将立即组建过渡政府,指控选举中存在舞弊,不承认选举结果。并在各地鼓动民众骚乱,制造政治危机。实事的发展几乎与计划的如出一辙,莫拉莱斯被指控选举造假,遭到警察部队的追捕。
无奈之中他宣布辞职,并前往墨西哥寻求政治避难。在暴乱中,他位于首都的房子,也被暴民夷为平地。激进反对党民主联盟的阿涅斯就任临时总统,美国第一时间宣布承认其合法地位。出国逃亡莫拉莱斯一方面指出了美国的阴谋,另一方面又表示,如果人民需要,自己将时刻准备好回到祖国,为国家和平做出努力。
根据维基解密的信息,早在这次政变之前,美国对于玻利维亚的分裂组织进行了长期的支持。从2006年至2009年,美国国际开发署利用各种渠道,向玻利维亚东部分裂运动组织至少拨付了400万美元。
莫拉莱斯
政教领袖——哈梅内伊
美国在玻利维亚的“成功”,能否复刻到伊朗身上呢?
伊朗有着一套与众不同的政体,有宗教和世俗两套权力机构,是“政教合一”的国家,具有宗教神权凌驾于一切之上的特点。根据伊朗宪法的规定,伊斯兰教为本国国教,《古兰经》是全体国民需要遵守的最高法律。
国家的权力,掌握在“最高领袖”手上,一般由最富盛名的宗教人士担任。“最高领袖”拥有统率全国武装力量、任命各级军官的权力,甚至可以任免总统和最高法院院长,集军事、司法、行政大权于一身。
现任的伊朗“最高领袖”,是哈梅内伊,他在国内有着极高的声望。在推翻巴列维王朝的伊斯兰革命中,他极力支持宗教领袖霍梅尼,成为了他的亲密战友。霍梅尼很早对哈梅内伊就委以重任,让其担任过“德黑兰星期五礼拜领祷者”、国防部代理部长、伊斯兰革命卫队的主管等重要职务,对其信任有加。
哈梅内伊
1981年10月,哈梅内伊以一面倒的票数成功当选总统,成为伊朗历史上首位担此职务的神职人员,并成功获得连任。霍梅尼去世后,哈梅内伊被专家会议选举为新的“最高领袖”,正式成为伊朗的实权派人物。
在宗教领域,他被挑选为已故的穆罕默德·阿里·阿拉基的接班人,成为“大阿亚图拉”,被奉为什叶派伊斯兰8000万教徒的精神领袖。
任上,哈梅内伊维护了国家的领土主权,抵挡住伊拉克的进攻,并展开了反击。政治上比较偏向保守,呼吁重视伊斯兰革命的价值,反对激进的改革。由于历史、政治等多方面因素,哈梅内伊坚定走在与美国对立的立场上。
他抨击美国的霸权主义,批评美国为了自己利益践踏他国主权的行为。他甚至认为,伊朗应该全面断绝与美国的关系,以此阻止美国的全方位渗透。相较于玻利维亚的莫拉莱斯,哈梅内伊的政治资历更老,掌握的权力更大,在宗教界也处于至尊地位。此外,他还手握一张“王牌”——伊朗革命卫队,这个完全听命于他的强大武装力量,是他内外征伐最有利的武器。
加之他在伊朗苦心经营四十年,政权的稳定性还是相对较高,远非是煽动几场骚乱就能推翻政权的。由于革命卫队的存在,美国想通过收买、支持国内的反动力量,进而发动军事政变,其成功几率也非常渺茫。
霍梅尼
内部的隐忧
长期以来,美国对面伊朗也没有太多的办法,无非就是进行封锁和禁运。近几年来,伊朗经济结构变得越来越畸形,其国民收入的35%,都是依赖了原油的出口。
即便如此,伊朗的军事实力并未因此受损,反而在中东到处出兵,彰显着自己的实力。他们的目标,是要打造一个囊括阿富汗、伊拉克、土耳其、沙特、叙利亚、巴基斯坦和印度的“什叶派之弧”,以此复兴昔日波斯帝国的荣光。
尤其在伊拉克,从美国撤出以后,伊朗填补了权力的真空,利用什叶派的同宗教义,牢牢控制了伊拉克上层。气急败坏之下,美国出动了无人机,斩杀了伊朗革命卫队圣城旅指挥官苏莱曼尼。美国不仅在伊朗没有任何成功,甚至在整个中东,都已经全方位失势,无力应对伊朗咄咄逼人的高歌猛进。
在这背后,是美国实力的衰弱与式微,特朗普上台以来,提出了“美国优先”的政策,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了战略收缩,给了伊朗反击的机会。
特朗普
但是,也并不能就此认为伊朗是“铁板一块”。哈梅内伊固然能够通过强有力的政治手腕,控制住伊朗国内的各大势力,但他已经有80多岁的高龄,健康状况令外界担忧。需要考虑的问题是,哈梅内伊之后,伊朗将何去何从?
在伊朗国家内部,隐藏着一股“民主改革”的暗潮,他们代表着新兴中产阶级的利益,正在积极寻找着改变伊朗政治体制的机会。因反对燃油价格提升而爆发的多城动乱,正是这种诉求最为集中、激烈的体现。他们力图通过种种举动,对执政的保守派势力施加更多的政治压力。
长期的“封锁”对伊朗经济造成了非常极端的影响,国家经济每况愈下,人民收入持续减少。同时,通货膨胀严重,物价快速上涨,年化CPI高达40%左右。在这种极端态势下,伊朗的普通民众还能坚持多久,这需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宗教、政党之间的矛盾也逐渐公开化。总统鲁哈尼当年是以温和派的身份上台,频频向美国示好和让步,促进了“六方伊核会谈”,为伊朗赢得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但是随着美伊嫌隙加大,鲁哈尼的位置越来越尴尬,哈梅内伊和革命卫队,多次公开批评了他的软弱立场。
鲁哈尼
哈梅内伊“最高领袖”的继承人问题,也变得愈发复杂。此时需要一个宗教和政界都颇有重量的人站出来,才能控制住局面,如果控制不力,国家内部鼓吹“民选总统”的势力,必定会借题发挥,造成政局的动荡。
玻利维亚是个仅有800多万人口的小国,美国的计谋轻而易举就得逞。而如今伊朗的实力,放之中东也是屈指可数,两国实力完全不在一个量级上,伊朗不会轻易步玻利维亚的后尘。
但是,哈梅内伊执政的四十年,一些被压抑的矛盾与不满也已逐渐释放。伴随着他的老去,以及美国大选的换人,历史也已然走向了新的方向。
文/陈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