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都是孝心“热”的祸,你在临床是不是也见过?

2020-01-11   护士网

案例一:孝心热能鞋惹的祸

81岁的奶奶,患糖尿病多年,平时血糖控制一般,进入冬季后时常会双脚发凉,儿子心疼老母亲,为其在网上购置了一款可以保暖的充电热能鞋。据说是晚上充电后白天穿着可以持续发热,这不没穿多长时间,老人的足底出现了严重烫伤、感染,经过20多天的换药,并没有明显的好转。见图1。

案例二:阿尔茨海默症的爷爷又被烫伤了

S爷爷患阿尔茨海默病已经好几年了,虽然不会言语,但是双手还是会无意识的胡乱抓,爷爷的老伴每天都会从饮食、翻身、擦洗各方面耐心打理,由于北方近来下了2020年的第一场雪,使得气温也有所下降。所以,爷爷的老伴就为爷爷那双经常无意伸出被窝的双手使用了热水袋。虽热护士多次告知不让使用,但是奶奶还是很自信自己的护理。就在放置热水袋几小时后,爷爷的手背被烫出了一个大水泡。经过抽出泡内液体,涂抹红霉素软膏后已无大碍,但是却给护士及照顾者上了一堂教训课。见图2。

案例三:可疑的脚踝和小腿肚之间的水泡

这个患者是一名年岁较大的无意识的爷爷,家属为爷爷在小腿下使用了类似暖水袋的水囊,既可以取暖又可以防止压伤,就在护士交接班为老人检查皮肤时,发现脚踝及小腿肚之间的部位有一个窄椭圆形褐色水泡,张力不大。但是这个部位处于不管是平卧还是侧卧都不受力的部位,怀疑是烫伤。图3。

这三个案例都属于低温烫伤导致的皮肤损伤,在三九天的寒冷季节,如何避免低温烫伤呢?

一、什么是低温烫伤?

这里的低温是指温度相对比较低,并不是指平时说的零下几摄氏度那种低温。低温烫伤是指在50℃左右的温度下,热源在人体局部作用时间过长,热能慢慢渗透进入软组织而引起的烫伤。低温烫伤对热敏感度低的人往往是在毫无知觉的情况下所引起的红斑、水泡等症状。理论上凡是高于人体的温度都有可能引起低温烫伤。

就像温水煮青蛙一样,不会很快引起局部疼觉的敏感,尤其是老年人感觉迟钝,婴幼儿等不能及时沟通的患者。

有研究显示引起低温烫伤的最低温度为44°C下放置6小时以上会引起低温烫伤。在44。C到51。C间,若温度每上升1。C,发生低温烫伤的时间将会减半。

二、常见的可引起低温烫伤的物品

热水袋、暖宝宝、暖贴、电热毯、艾灸、电烤灯、电动洗脚盆等。

三、易发生低温烫伤的人群

麻醉后未清醒患者、脑血管病神经功能缺失的瘫痪肢体、糖尿病合并神经病变者、截瘫病人、意识不清的老年患者、无法表达的小儿患者。


四、伤口的处理

1、水疱的处理:用生理盐水冲洗后,对直径>2cm的清澈水疱使用注射器扎破抽吸,无菌干纱布擦干,创面内层给予油纱银敷料覆盖,外层用纱布或泡沫敷料保护。

2、破溃的处理:用生理盐水冲洗,无菌纱布擦干创面。使用油纱银预防及控制感染减轻疼痛,外用泡沫敷料吸收渗液,促进上皮组织生长。

3、清创:用生理盐水冲洗伤口及周围皮肤,无菌纱布擦干创面。采用适量水凝胶敷料敷于坏死组织上,起到自溶性清创效果,外层敷料可选用半透膜敷料 封闭,动作轻柔,注意患者舒适度,或采用保守锐器清创清除伤口松散的坏死组织及伤口边缘失活的角质层,避免再损伤。

4、控制感染:渗液少且周围红肿热痛时,可选用油纱银敷料控制感染,外层用纱布或水胶体固定。渗液多时,选用藻酸盐银敷料覆盖,外层用纱布或泡沫敷料固定。

5、促进上皮爬行期:当出现100%肉芽组织时,可使用薄型泡沫外用,促进肉芽组织生长,促进上皮爬行。

五、如何预防低温烫伤?

任何有效的治疗都不如预防到位来的更实在,预防的关键是不使用这些易导致低温烫伤的热原,可使用提高室温及加盖被褥等方式解决问题,尤其是糖尿病神经病变、偏瘫、截瘫、意识不清的患者一定一定不要使用、更不要直接接触皮肤使用热原。

参考文献:

1、佚名,使用暧宝宝的注意事项,《安全与健康》2014年第2期。

2、 谭春丽 刘海燕 张凤霞, 老年低温烫伤的护理,《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2019年33卷2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