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脚下看直播,“发现中国特有物种”系列纪录片来了

2022-09-28     中国国家地理

原标题:秦岭脚下看直播,“发现中国特有物种”系列纪录片来了

秦岭脚下看直播,“发现中国特有物种”系列纪录片来了

巍巍 秦岭,横亘天下之中,划分南北。她也是14亿中国人的 “中央国家公园”,以磅礴的身躯,孕育数不清的珍贵生灵。

秦岭,是珍贵的“世界生物基因库”。

摄影/吴学文

无论是野生动物、植物,还是人类,在秦岭都找到了安放自己的 家园。当夜幕垂下,秦岭静谧,山脚下的稻田边, 一场直播即将上演——

央视频联合制作,携手影像技术合作伙伴 高通骁龙,联袂打造 《中国我的家》特别节目,将于 今天晚上八点在全网同步直播。

这是继2021年推出 《我眼中的国家公园》特别节目之后,为推动大众对于中国特有物种与生物多样性的关注与保护,《中国国家地理》再次与高通骁龙和央视频联袂打造的特别节目。这一次,节目组将深入 秦岭,从物种、文化、文明的角度,探寻 人与自然的关系

本次直播的四位嘉宾,

与主持人在秦岭脚下畅谈。

此次直播的嘉宾有《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 李栓科、高通骁龙技术专家 徐恒、陕西长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巡护员 向定干,以及野生动物摄影师 徐健。四位嘉宾将与主持人 路伦一深入秦岭,探寻 大熊猫朱鹮的踪迹。在今晚的月光下,他们将畅谈一路发生的有趣故事,共同探讨中国特有动植物,以及野生生物的保护事业。

手机镜头下生命力量将如何精彩呈现, “中国特有物种”在中国大地上如何繁衍生息,与人类共享自然家园,这场秦岭脚下的直播还藏着多少惊喜, 今晚八点,让我们拭目以待!

为什么选择秦岭?

秦岭,从来不是一座简单的山脉。

在地理学家眼中,她分隔中国南北,也是 长江流域黄河流域的分水岭;在气象学家眼中,秦岭又与 年降水800mm等降水量线、一月0度等温线、湿润与半湿润区分界线大致重合;在历史学家眼里,秦岭是孕育中国人精神与文化的 “龙脉”华山、终南山等众多名山与历史古迹,见证着华夏沧桑历史。

俯瞰秦岭,才能感受到“云横秦岭家何在”的气魄。

摄影/闫世龙

如果把目光投向自然界,秦岭同样厚重磅礴,这里堪称 中国动植物区系最复杂的地区之一,生活着中国最丰富的山地野生动物。动物学家以秦岭为界线之一,划分出动物区系的 “古北界”“东洋界”。南北方动植物在秦岭交融、荟萃,在不同海拔高度各自安居。

威风凛凛的羚牛。

摄影/胡秋生

秦岭的高海拔,还塑造出 中国东部垂直分带性最完整的山地森林。这也就意味着,一旦气候发生轻微变化,这里的动植物只需要爬升或者下降数百米,便能重新找到适合生存的环境。所以,很多古老而珍稀的生物幸存至今。

秦岭密林里的川金丝猴。

摄影/欧阳冠来

更重要的是,秦岭是众多中国特有物种赖以栖息的家园。 “秦岭四宝”——大熊猫、川金丝猴、朱鹮、秦岭羚牛,除朱鹮外都是中国的特有物种。秦岭也是中国植物特有属分布中心及传播枢纽,以 “植物界的活化石”独叶草、华山新麦草、红豆杉等最为珍稀。

“东方宝石”——朱鹮。

摄影/袁允

在秦岭举办这场关于 “中国特有物种”的直播,意义非凡。

山间探密林、村边寻朱鹮

更有三支自然纪录片今晚发布!

今晚的直播,四位嘉宾将带来满满的 “干货”

社长李栓科(右)、主持人路伦一在寸耳沟探访大熊猫。

社长李栓科和主持人路伦一同行,深入秦岭皇冠山自然保护区的寸耳沟,寻找大熊猫的踪迹,途中偶遇了哪些珍稀植物?打开红外相机,又会发现哪些意外 “出镜”的动物?

除了展现探访秦岭途中发生的有趣故事外,今晚的直播,更有三支 “发现中国特有物种”系列纪录片重磅发布。讲述中国丰富多彩的土地上,中国特有物种的生命故事。

向左滑动

“发现中国特有物种”三支纪录片今晚发布。

在纪录片 《我的家乡在中国》里,诸多中国特有物种惊艳亮相—— 大熊猫、绿尾虹雉、白头叶猴、荒漠猫,在中国独特、多样而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哺育下,走上截然不同的演化道路。

我国的国宝——大熊猫。

另一部纪录片 《中国的自然符号》里, 藏羚、川金丝猴、丹顶鹤、中华鲎,这些珍稀物种与中华大地共同经历久远的年代变迁,族群历经兴衰起落,从濒临灭绝到逐渐恢复,成为中国独特的自然符号。

白头叶猴。

而第三支纪录片 《中国的自然之声》,展现的是中国竹子千变万化的生命力。 竹笋的生长、竹沥的萃取、竹笛的制作……不同情境之下竹子生命深处的声音,这正是来自中国的自然之声。

竹笋生长时会发出爆裂声。

“发现中国特有物种”系列纪录片,均使用搭载 骁龙处理器的手机拍摄。今年,第一代骁龙8移动平台,率先支持了 8K HDR 视频拍摄,在拍摄大动态范围场景时,能让细节呈现和色彩还原更上一层楼。

手机镜头也能拍出“日照金山”的景象。

骁龙手机搭配的新一代 Spectra ISP,是首个专为移动终端打造的18-bit ISP,可捕捉达前代平台 4096倍的影像数据,为照片和视频带来动态范围、色彩和清晰度的巨大提升。同时 18-bitHDR 结合会带来更令人惊艳的颜色表达和画面细节。

骁龙影像技术,让绿尾虹雉绚烂的羽毛极致呈现。

此外,骁龙通过影像技术与智慧网联终端的 互联技术,以及高画质的影像技术,将其部署在 手机、无人机、汽车上。让我们有机会用各种 智慧网联终端来记录,传播野生动物保护,甚至发现新的物种。

这种革新为野生生物的关注带来激动人心的机遇与前景,正如影像技术合作伙伴,高通技术专家徐恒所说: “我们所追求的用科技的力量传递生命的力量,有了更丰富、更便捷的方式,也就变得更有意义。”

今晚八点,不见不散!

今晚的直播,将在 中国野生生物影像年赛B站、新浪微博账号同时播出。在秦岭脚下,在纪录片的镜头中,让我们一起身临其境地感受中国生物 “大家庭”的精彩与丰富!

文丨李亦

图片编辑 | 李亦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4b53308e77202ceed893ee3d875dd7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