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一个母亲在女儿出嫁前嘱咐女儿:“到了婆家,记住不要一直做好事。”
这位母亲正是深谙“边际效应递减”规律。母亲担心女儿一直做好事,婆家会认为这个媳妇天生就是这样,对她所做的好事不会记上心,反而会有更多的要求,甚至不允许她日后出现一点点的细小差错。
“边际量”是指某个经济变量在一定的影响因素下发生的变动量。它是指当消费者在逐次增加1个单位消费品的时候,带来的单位效用是逐渐递减的。
这是个非常内行的词。通俗点,我们就来举那个百说不厌的——“包子的故事”。即当你在饥饿的时候,吃第一个包子的感觉可能是非常满意,吃第二个包子的时候可能是很满意,等到你越吃越多,这个效用就在递减了。渐渐的,吃得多了,也就不觉得包子有多好吃了。
经济学家用边际变运(marginalchange)这个术语来描述对现有行动计划的微小增量调整,边际变运是围绕你所做的事的边缘的调整。
个人和企业通过考虑边际量,将会做出更好的决策。而且,只有一种行动的边际利益大于边际成本,一个理性决策者才会采取这项行动。
再举一个考虑边际量如何有助于作出决策的例子,考虑一个航空公司决定对等退票的乘客收取多高的价格。
假设一架200个座位的飞机横越国内飞行一次,航空公司的成本是10万美元。在这种情况下,每个座位的平均成本是10万美元除以200,即500美元。有人会得出结论:航空公司的票价决不应该低于500美元。
但航空公司可以通过考虑边际量而增加利润。假设一架飞机即将起飞时仍有10个空位。在登机口等退票的乘客愿意支付300美元买一张票。航空公司应该卖给他票吗?
当然应该。如果飞机有空位,多增加一位乘客的成本是微乎其微的。
虽然一位乘客飞行的平均成本是500美元,但边际成本仅仅是这位额外的乘客将消费的一包花生米和一罐汽水的成本而已。只要等退票的乘客所支付的钱大于边际成本,卖给他机票就是有利可图的。
正如这些例子说明的,个人和企业通过考虑边际量将会作出更好的决策。只有一种行动的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一个理性决策者才会采取这项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