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每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让儿童参与积极向上的家庭生活实践

2023-09-30   守望新教育

原标题:发现每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让儿童参与积极向上的家庭生活实践

【置顶标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守望新教育 守望真善美】

发现每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

作者|苏霍姆林斯基

“我们内心中应当对人,对他身上的良好开端具有无限的信心。”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每一个儿童身上都蕴藏着某些尚未萌芽的素质。这些素质就像火花,要点燃它,就需要火星,教育最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不要让任何一颗心灵里的火药未被点燃,而要使一切天赋和才能都最充分地发挥出来。”

苏霍姆林斯基:关心儿童的健康,是教育者的最重要的工作

回到元点,面向未来——做苏霍姆林斯基那样的校长

教师要相信学生,首先要让学生自己相信自己。为了建立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老师要特别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不说损害学生自尊心的话,慎重地对待给学生的评价。

学校里智育起着重要作用。但是,智育不等于简单地传递知识。学生获得知识是为了增长智慧、增长才干,以后能创造性地工作,造福于人类,同时成为一个精神充实,文明幸福的人。

苏霍姆林斯基坦言,对我这个教育者来说,一件必须的、复杂的、极其困难的工作,就是使年轻人深信:知识对你来说之所以必不可少,并不单单是为了你将来的职业,并不单单是为了你毕业以后考上大学,而首先是为了你能享受一个劳动者的丰富的精神生活;不管你是当教师还是当拖拉机手,你必须是一个文明的人,是你的子女的明智的和精神上无比丰富的教育者。

在苏霍姆林斯基看来,知识既是目的,又是手段。知识不是为了“储存”,而是为了“流通”。教师不只是让学生记住知识,而且要注意发展学生的精神世界。“不要让上课、评分成为人的精神生活的唯一的、吞没一切的活动领域”。

“教学和教育的艺术和技艺就在于揭开每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

苏霍姆林斯基重视研究每一个学生。他在帕夫雷什中学担任校长23年,一直坚持不脱离教学,不脱离学生。他同时担任一门课的教师,还兼任班主任,从一年级一直教到十年级学生毕业。23年中,经过他长期直接观察的学生达3700多人。

他了解每一个学生的个性,注意培养他们的个性。他提出学校要达到三项具体要求:

一是让每个学生都有一门特别喜爱的学科,鼓励他“超纲”;

二是让每个学生都有一样入迷的课外制作活动;

三是让每个学生都有他自己最爱读的书。

他提醒教师,如果一个学生到十二三岁在这三方面还没有明显的倾向,教师就应当为他感到焦虑,必须设法在精神上对他施以强有力的影响,以防止他在集体中变成一个默默无闻、毫无长处的“灰溜溜的”人。

苏霍姆林斯基说,最主要的是在每个孩子身上发现他最强的一面,找出他作为人发展机源的“机灵点”。

对于学业不感兴趣的学生,并不意味着他们智商低,相反,在充分的发掘之下,他们会带来无数的惊喜与奇迹。尊重学生个性的发展,发掘他们优秀的一面,顺应他们个性的成长,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图文选自网络、守望新教育。

朱永新:家庭教育促进法对于家庭教育的具体方式方法提出了哪些明确而详细的要求?——一本微言大义的家庭教育指导书

李镇西:学校教育无论多么重要,都只是家庭教育的重要补充——回归朴素和幸福的教育

让儿童参与积极向上的家庭生活实践

作者|张志勇

人类教育不断面临着重大的挑战。比如,儿童的知识学习本身已经过度,再加上应试本位的教育环境,儿童的知识学习、学科学习、为了考试科目的学习过多,上课、作业、考试、补课占满了孩子的生活时间。相反,儿童的生活学习和实践学习就贫乏了、没有空间了,这对儿童的智慧发展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生活是儿童的智慧之源。我们今天必须要大声疾呼:要让孩子过好丰富多彩的劳动生活、阅读生活、体育生活、自然探索生活、社会实践活动等。积极参加劳动生活,劳动既是智慧之源,也是责任养成之根;要让孩子们对大自然充满丰富的想象,笔者今天尤其要大声疾呼自然教育,让孩子走进大自然,去感受大自然的奇绝美丽。我们能不能让孩子在自然中感受阳光普照的公平呢?大海般包容的胸怀呢?去探索人生的智慧和人生的哲学呢?能不能让孩子在社会生活实践里去发现人性之美呢?

在这里,我们呼唤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五个协同”:

一是要有共同的教育理念。我们现在需要凝聚教育共识。笔者曾到一个地方去调研,当地一所高中的校长跟笔者谈了一个真实的故事。他说,学校的班主任一天早晨接到家长的电话,家长说孩子在家没吃早饭,请老师帮孩子把带的鸡蛋壳剥掉。这件事听起来可笑吗?但实际上,现在有一种理念,孩子什么都不要管,只管学习就行,孩子把学习搞好了,一切都好了。其实笔者想,家长包办即意味着代替学生学习,代替即意味着剥夺孩子学习,剥夺即扼杀孩子成长的机会。

二是要在教育方式上进行协同。过去讲“棍棒之下出孝子”,家庭教育理念是居高临下的。今天要调整这种家庭关系,现在要从父子关系、母子关系转化成平等的教育关系,家庭教育不要有强迫,要有平等协商、示范引领和启发诱导。

三是在学业安排上,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要寻找协同。前段时间,笔者参加了一个座谈会,一位校长讲了一件事,说有的小学生不愿意在学校里做作业,为什么?因为孩子说在学校做完作业之后,回到家父母还要布置额外的作业。与其这样,还不如在学校多玩一会儿,回到家里再做作业。所以,在孩子的学业安排上,学校和家庭要协同起来。让学生在学校做学校里该做的功课,回到家里做家庭教育应该做的功课。

四是在习惯养成上协同发力,包括作息时间、守时习惯、学习习惯等,在家庭教育中要高度重视这些习惯的养成。习惯养成比学习本身重要,有了这些良好的习惯,孩子的学习就有了“能力上的支撑和保障”。

五是在亲子教育上协同。希望家长朋友能挤出时间与孩子一起劳动、读书、旅游、运动、看电影、参加博物馆、做公益活动、做小科学试验、清洁环境等等。

本文转自: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守望新教育。

新教育实验的家庭教育——教育始于家庭,与孩子一起成长

做高质量的陪伴者——最好的教育是家校社合作共育

因为真正懂得,所以幸福完整——新教育实验通识与实践五十讲: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了解和加入新教育最新指南|中国陶行知研究会新教育分会:关于发展团体会员、个人会员的通知

分享美好,致敬原创!【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相约真善美,【守望新教育】!

《麦田里的守望者》有一个词语,守望。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与不管之间,有一个词语叫“守望”。——陈东强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日新之谓盛德。惟进取也故日新。道在日新。德贵日新。常新,自新,全新。日新无已,望如朝曙。——日新集

相信种子,相信岁月。埋下种子,以日以年;守望岁月,静待花开。——陈东强

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 让师生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守望新教育:聆听大师的教育智慧,分享高人的教育心得,汇聚田野的教育创造,助力有缘的教育梦想。
新教育实验, 是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以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新教育新在何处? 对于我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续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