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东战役,日本关东军发挥失常?老辣的苏联元帅一招击中对手命门

2019-08-15     田瑞安

提到苏联红军在1945年8月发起的远东战役,被誉为“皇军之花”的日本关东军表现实在拙劣。不管是因为丧失精锐还是防备不足,百万关东军在10天内灰飞烟灭却是不争的事实。

出于对俄国传统的戒心,日本在当时还是做了一定防范,在将战线推进到南亚大陆和太平洋诸岛时,日本人就料到苏联迟早会从中国东北乘虚而入。1945年4月,苏联宣布不再续签还有一年到期的《苏日中立条约》,这更引起了日本人的警惕。

虽然对苏联从欧洲战场到远东的“万里大运兵”没有察觉,但为避免腹背受敌,日本也作出了相应的战略部署,一面同苏联人套近乎尽力拖延时间,一面在中国东北和朝鲜半岛加强防御。

苏军发起“八月风暴”前,当时的日本关东军下辖第1方面军、第3方面军、第4集团军和第2空军集团军,兵力约80万。此外,战争一旦爆发,驻守在朝鲜境内的日军第17方面军和第5空军集团军也将划归关东军,再加上约28万伪满蒙军,关东军的总兵力达到120多万。

日本的三个主力方面军分别部署在中国东北的西北东三个方向,呈“几”字形分布。其中,第1方面军担负东部防卫,全部展开在苏联滨海地区南部的边界上;第4集团军担负北部防卫,分散部署在海拉尔、齐齐哈尔、哈尔滨一线;第3方面军担负西部防卫,其中两个师部署在西线,其余主力则集中在沈阳附近。另外,驻守在朝鲜的预备队也时刻警惕着美军登陆。

针对苏军可能的进攻,日本关东军采取了“三层防护”措施:投入三分之一兵力主要防御东部滨海方向,其余三分之二兵力配置在纵深担负战役机动,战役企图非常明显:

首先,利用中苏边境复杂的地形和长期构筑的坚固要塞堡垒,一线日军设法抵挡苏军从各个方向的深远突破。其次,一旦外线失守,日军则坚守长春、沈阳、锦州等东北腹地,与苏军作长期“周旋”;最后,实在不行就撤至朝鲜境内,以中朝边境山区凭险固守,为所谓的本土决战赢得时间和条件。

日本关东军的防御部署不可谓不严密,但作为苏军的总参谋长,二十多年戎马生涯淬炼出华西列夫斯基元帅老辣而敏锐的战场洞察力,这位远东苏军总司令很快找到其中的漏洞。

由于战线过长,日军不可能有足够的兵力在所有地区全面设防,而防守最薄弱的“命门”就是西线的大兴安岭。

这里幽深高耸的山岭,茂密的原始森林和无际的荒漠为“满洲”筑成天然屏障。人迹罕至的山地远离苏军的补给线,日本人理所当然认为,这里是苏军最不可能进攻的方向。“如果苏联人非要取道于此,他们将自取灭亡”。

1945年8月9日零时一过,150万苏联红军从北西东三个方向对日本关东军发起猛攻。针对日军“东强西弱”的兵力部署,西路的外贝加尔方面军担任主攻,东路的远东第一方面军担任辅攻,两路大军形成东西对进的钳形攻势。

一切来得如此迅猛,被打了个措手不及的日本人彻底懵了。战争最初的18小时里,日军将领几乎无法做出有效的指挥,连前线和指挥部的通讯都出现了问题。面对毫无招架之力的关东军,苏军在第一天就完全夺取了战场主动权。

在西线,由马利诺夫斯基元帅指挥的外贝加尔方面军兵分十几路,一路狂飙穿过大兴安岭西部的荒漠地区。就这样,在日本人认为最不可能进攻的方向,苏军不仅没有自取灭亡,而且成功翻越大兴安岭活灵活现出现在东北平原。

战事进展至此,关东军已无险可守,只得按“预案”且战且退进入东北腹地。陆上深入突进的同时,苏联空军也开始大展神威,一边为翻山越岭的t-34坦克和装甲部队运载补充燃料,一边用运输机搭载作战部队空降到大小机场和城市中心,短短几天,东北各重要城市陆续被苏军占领。

被击中了“命门”,日军一溃千里,开始向中朝边境方向溃逃。8月18日,关东军末任司令山田乙三大将下令日军放下武器,停止抵抗,至此,远东战役实际上已结束。接下来,苏军怀着急切的心情赶去“收复”南库页岛和千岛群岛了。

文/田瑞安 图片/来源网络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4MCAwWwBJleJMoPM3g8_.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