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App下架引发新一轮网约车补贴大战

2021-07-08     AutoR智驾

原标题:滴滴App下架引发新一轮网约车补贴大战

市场就这么大,对手们虎视眈眈,一鲸落,万物生的戏码会上演吗?

文丨AutoR智驾 王硕奇

当滴滴出行APP被监管部门要求下架之后,出行市场一时天下大乱,群雄再起之势。

而对用户而言不少人担心打不到车,甚至有人担心发票开不出来扎堆开发票,但在短暂的担忧之后,滴滴目前最大的问题是无法获取新用户,这似乎不是一个大问题,已具备垄断地位的滴滴基本已拿下了主要的受众消费群体。

但现实世界比数字世界要复杂的多,几天来,一方面是滴滴股价在美国纽交所延续着跌势,一方面国内出行市场已是暗流涌动,大有江湖变天之势,高德打车、美团打车正找准空档,用尽一切手段提升市场占有率。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3月,中国网约车用户规模达3.62亿,占网民整体的40.1%。取得经营许可的网约车平台公司有140多家,合格网约车驾驶员已达150多万人,日均完成网约车订单超过2000万单。

经常打车的朋友一定看到了,这两天几乎所有的打车软件都推出了极巨诱惑的优惠措施,仿佛一夜之间回到了网约车补贴大战的2014年。

作为中国市场的出行巨头,滴滴首先在商城中上线了包月的75折快车券,仅售12.99元。

而高德打车则在主流平台上释放了大量的广告,并且所有用户都可以领到100元的优惠券。

而在司机端,高德上的免佣联盟,紧急推出免佣活动,吸引更多的司机来注册,转移到高德的各个平台上。

当然与此相似的还有美团打车,打出了千元大奖司机招募的活动。

可以说几乎一夜之间,似乎又回到了2014年抢客户,占领资源的时代。

2014年的那个春天,滴滴和快的两家打车软件的补贴大战可谓回味悠长。

在当年1月10日,嘀嘀宣布使用微信支付,乘客车费立减10元、司机立奖10元;10天后,快的和支付宝接招,宣布与滴滴相同的补贴措施。

此后,双方更是携各自母公司腾讯和阿里疯狂砸钱,直到5月17日才同时宣布取消乘客补贴,转为发放红包的“暗补”模式,补贴大战客观上促进了在线打车行业的快速发展。

而双方的合并,也造就了滴滴如今一家独大的局面。

虽然在随后的日子里,大大小小的出行企业相继出现,有的玩分时租赁,有的主打地域性的突破口,但始终没有一家能与滴滴抗衡。

而到了2017年之后,高德、美团等推出了聚合性的出行平台,虽然提供服务的有各种公司,但相较于高峰期的滴滴,打车更快,也赢得了一定的市场,但相聚滴滴的规模仍然相差甚远。

网约车发展是一个线性发展方向,从2015年开始兴起的网约车市场,最初也是由几十个网约车平台共同推动发展起来的,最终在快的打车、滴滴出行、Uber中对决出来一位胜利者,确立了滴滴出行的行业龙头地位。

在滴滴与快的合并,再之后一举收购Uber大中华区业务之后,滴滴出行的市场份额一度在2018年之前占据着网约车95%以上的规模。

滴滴虽绝对领先,但近两年持续受到冲击

2020年底,根据网约车行业报告显示,滴滴出行平均月单量在5.6亿以上,曹操出行在1600万单,T3出行在1500万单,其他美团、首约等网约车平台均在百万级单量。

仅仅按照单量计算,滴滴出行的行业规模已经从19年的95%已经下到89%~90%之间,这项数据给了其他网约车平台一定的信心,曹操出行和T3出行、美团等都在2021年的年度计划中,表示了会加大对于网约车方面的投入,在乘客端和司机端各显手段。

这样带来的结果就是,滴滴出行的司机端和用户端,开始向第二梯队的网约车公司流入,例如2020年12份的一份网约车新司机增长率中,有四个平台的增长率超过50%。

不过在2021年3月份,网约车行业数据再次刷新,曹操出行从第二的位置让出,美团打车上升至第四位。

而T3出行的订单量达到了1800万,仅次于滴滴出行。

可以说市场虽然看起来滴滴遥遥领先,但第二梯队一直在想尽办法抢占蚕食滴滴的市场份额。

在他们身后也都站着无论是资金还是资源都不可忽视的巨头。

网约车市场会重回战国时代吗?

那要看滴滴监管风波何时结束。

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吗?

根据天眼查数据,目前我国有超过3万家网约车相关企业,注册资本在1000万以上的企业也有238家。

曹操出行、美团打车、哈啰出行以及高德等后来者在市场上留下的印象也极为深刻。

特别是在滴滴流年不利之时,对于网约车市场而言,现有的格局被猝不及防地冲击,无数新鲜血液一拥而上,跃跃欲试地等着取而代之。

不过纵观整个出行行业,除了持续曝出的安全问题,盈利问题也是时刻悬挂在头顶的一柄断头剑。

即便强大如滴滴,在2018到2020年,也常年处于百亿级别的亏损状态,虽然在今年一季度,滴滴宣布首次取得季度盈利,净盈利54.83亿元,但这主要归功于投资收益的大幅增加,该部分收入与主营业务无关,从财务角度看具有不可持续性,倘若剔除该部分收入,滴滴依旧处于亏损状态。

占据市场霸主之位的滴滴尚且如此,其他网约车平台可想而知。

这种盈利困难的肇因,即是因为持续不断的补贴。

开始,网约车以便利经济、快速实惠等多重优势力压出租车等出行方式,尤其在烧钱补贴阶段,彼时打滴滴的费用便宜到与公交车齐肩,网约车司机一度动辄月薪过万,也使这项自由职业成为逃离职场压力的不错选择。

然而无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当潮水褪去,现在的网约车市场,一度出现三输的局面:高峰期叫不到车、司机赚不到钱、平台盈利困难。

有网友评论,现在的状况似乎没有把出租车干掉,反而成为了比出租车还贵的出租车。

对于滴滴的垄断地位,不少用户认为只是出租车公司的垄断换了一个主体,所谓屠龙者终将成为恶龙。

这其中的原因是打车费用贵,同时各地城市抬高了网约车司机的入职门槛。

另一方面,疫情之后,物价上涨加大了出行成本,而滴滴迫于盈利压力,加大了抽成。

不过这种局面,已经给高德打车、美团打车和T3留出了市场空间。

此次滴滴突遭下架,只是让这种市场空间也突然变大了而已。

不过时移事易,虽然当前阶段各家都在抢市场,但要想复制滴滴当年的做法几乎没有可能,而就算替代了滴滴,也只能成为下一个滴滴。

市场的共同期待是,希望有其他打车软件和滴滴分庭抗礼,没有一家独大,良性竞争,让企业进步,客户受益。

当前这种竞争会不会持续?

事实上一部分取决于监管部门对滴滴审查的时间长短。

今天,在美国市场传来消息,美国Labaton Sucharow律师事务所正式对滴滴发起集体诉讼。

Labaton Sucharow律师事务所是全球领先的代理复杂诉讼的律所之一,主要业务领域包括证券、反垄断、公司治理和股东权利、消费者网络安全和数据隐私诉讼。

美国商业电报(Business Wire)和雅虎财经7月4日报道称,美国股东权益律师事务所Labaton Sucharow LLP以及罗森律师事务所(Rosen Law Firm)日前宣布,其正在代表滴滴全球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调查潜在的证券索赔。

About the Firm

此前有指控称,滴滴可能向投资公众发布了严重误导性的商业讯息。而罗森律师事务所通过提起集体诉讼,以挽回投资者的损失。

而7月6日午间,据晚点报道,滴滴出行已从微信支付出行服务栏内消失,微信搜一搜中搜索 “滴滴出行” 小程序也已经不可见。

不过如果用户曾经使用过滴滴小程序,依然会在历史小程序记录中出现,可以继续使用。

与此同时,支付宝中也已无法搜索滴滴出行小程序。

可见的是,滴滴此次受到的审查不会在短时间内结束,这无疑给其他出行平台争夺司机资源和用户预留了足够的竞争时间。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滴滴涉及的过度收集用户隐私等问题,未必不在其它平台存在。

7月6日,深圳市公布了《深圳经济特区数据条例》,这个被称为国内数据领域首部基础性、综合性的立法,将于明年1月1日正式实施。

这部实际具有法律惩戒性质的条例特别针对数据要素市场“大数据杀熟”等竞争乱象明确了处罚金额:处罚上限设为5000万元。

而伴随同样受到审查的满帮,我国针对互联网平台的治理模式正呈现出反垄断化,以法代管和主动监管的新特征。

在滴滴受困于监管之际,其市场份额被竞争对手抢夺一部分几乎是可预见的事实。

用积极的视角来看未来的出行市场,这也许是建立一个完全竞争出行市场的历史性契机,但是我们更希望看到透明可判断未来的法律环境,通过法治手段,明确各自边界让中国的出行行业更加成熟,在其中竞争的企业更充分的公平竞争。

当前网约车市场各大平台的优惠券大战,似乎让我们重回2014,但那个时代永远也回不去了。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476207927_122982-s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