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豆妈,多年不联系的朋友求助豆妈,才有了豆妈的这个系列育儿文。想要了解更多这位妈妈的经历,可以移步
经过朋友的同意,豆妈称她为陪读妈妈。之所以叫陪读妈妈,是因为这位妈妈的确是一位爱学习的好妈妈,也是非常努力的陪伴孩子一路成长。只是孩子进入了五年级,也开始进入了青春期,很多之前忽略的育儿细节,现在都开始扩散成大问题,暴露出来,让妈妈束手无策了。
豆妈和陪读妈妈有过很多次的沟通,发现陪读妈妈虽然注重孩子的教育,也有努力去学习各种育儿理念和方法,但是在实际运用中,细节掌握还是有问题,这也导致了,她都是照书养的娃,娃却没按书上讲的成长。
问题虽然很复杂,涉及育儿的方方面面,但是豆妈会带大家一起梳理讨论。
努力夸孩子的妈妈
陪读妈妈说,孩子现在五年级,学习成绩从四年级开始下滑,现在五年级了成绩已经惨不忍睹,但是孩子看上去一点压力都没有。
成绩第一次下滑的时候,她告诉自己不能因为一次成绩波动就否定孩子,她对孩子说了很多鼓励的话,告诉孩子别灰心,这次没考好,只要努力下次争取考好。
孩子也有认真学,只是下一次考试成绩依然不理想,后来孩子对成绩的下滑越来越漠视,现在只有妈妈着急,孩子一点都不急了。
陪读妈妈无奈地说,我儿子从小我都注意沟通方式,经常都鼓励他,夸奖他,就算学习成绩不好了,我也没太责怪他,还是以鼓励为主的。
可是,为什么我的鼓励和夸奖都没用呢?孩子变得根本不能说,即使他做的不好,也不能说,越来越敏感。
豆妈想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这句话,并没有你想的那么不简单。
为什么夸出了学渣?
孩子没有考好成绩,妈妈保持理性不随意指责孩子是对的,但是像陪读妈妈这样的处理方法也有问题,本来是一个小问题,但后来积累成了大问题。
首先是,妈妈对孩子的鼓励时机问题。这位妈妈没有和孩子做任何的沟通,直接就给了别灰心这样的鼓励,所以起到了反作用。
什么反作用?
那就是让孩子没有充分地体验挫折感,孩子没考好成绩,心情低落是正常的,如果妈妈和孩子先沟通这次考试成绩不好的原因,再询问孩子的感受,然后再根据孩子的情况给到相应的回应。
孩子对考试成绩不理想的应对,才能是正向的,如果妈妈和孩子一起把试卷错题认真分析一遍,就是 用行动告诉孩子,面对挫折应该如何应对。
孩子进入小学四年级后,无论课程内容还是知识深度都是一次质的飞跃,需要孩子的听课理解能力和做题学习力相应的提高。
所以,孩子出现成绩下滑是正常的,但是家长的引导比成绩下滑更为重要。
妈妈的鼓励和夸奖选择的时机不对,是按照自己对待成绩不好的体验来猜测孩子的感受,然后直接给了不落地的鼓励话术,这就给孩子造成一种错觉,这次没考好,还有下次考试,可是下次考试也没考好,还有下下次。
等到多次考试成绩都在下滑没有提升的时候,孩子的挫败感已经很强的,对于妈妈的鼓励也再相信,对成绩下滑这件事情也觉得自己无法再改变了。
这就出现了孩子对学习成绩的漠不关心,妈妈着急还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的局面。
夸的重点错了
这位妈妈除了夸孩子的时机不对,应对考试成绩差的方法不对之外,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原因,就是长期以来,她对孩子的夸奖内容有问题。
豆妈问陪读妈妈,你平时都夸孩子什么?
陪读妈妈有点迷惑,说就是夸人的那些话,夸人当然就是说孩子好呗。
豆妈让陪读妈妈再说具体一点,这位妈妈说,儿子你真棒,儿子你太好了,儿子你做得对。
我们可以看到,这位妈妈夸奖儿子的语言是比较简单的。简单意味着不能具体描述,也就是说,妈妈夸孩子的重点都太模糊了,对于小孩子来说,这是一个非常容易忽略的问题。
这样的夸奖,对于小孩子来说,他并不能理解妈妈在夸自己具体的东西,但是从妈妈的表情和态度上,他知道是在夸自己。
所以说,当我们在夸孩子的时候,越小的孩子越要用具体的描述去做夸奖。比如,他学会了穿鞋,就要把夸的内容重点在学会了穿鞋这件事情。下一次穿鞋快,就可以把夸奖内容重点放在穿鞋速度快这件事情。
同样,对于这位妈妈,孩子成绩不好鼓励孩子的时候,也要把鼓励的重点放在提醒孩子之后学习上要注意改正的地方,而不是简单的说努力两个字。
只有让孩子听明白自己做的具体哪一方面好,才能体现夸赞孩子的力量,促使他的行为叠加正向发展。
肯定孩子更为重要
对于大一点的孩子,尤其是进入青春期的孩子,夸赞孩子的时候,父母把注意力更多地要放在平时对孩子的肯定上面,而不是简单的夸赞。
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你明明在夸孩子,但是孩子根本不领情,反而会更生气了。这是为什么?
这是因为,夸赞之所以让对方愉悦,是因为夸赞的内容,对于本人是认可的。如果他不认可,你就是说再多的话鼓励和夸赞他,也会让他不舒服的,无法起到夸赞应有的作用。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对于低个子的人来说,你要夸他个子高,他肯定会认为你是在讽刺他,现实中也不会有人这样去夸赞。所以,同样的道理,在夸赞孩子之前,要了解清楚孩子是否认同自己,不能盲目夸赞。
这里也涉及另一个深层的问题,我们认为多夸赞孩子,孩子就能认同自己,其实不是的。这当中,需要我们引导孩子培养自身的能力,只有当能力达到或者快达到的时候,我们再给予夸赞,孩子才能获得满足感,才会有愉悦感。
所以说,就小小的一个夸赞的举动背后,是我们引导和培养孩子的能力,只有把引导和培养这件事情做到落地,让孩子真正地生出能力,夸赞才能起到它应有的作用。
豆妈告诉陪读妈妈,现在要做的就是从夸赞这个小事情上做出改变,包括对孩子成绩下滑的态度,只要做出改变,一切都不晚。
你觉得陪读妈妈的做法还有哪些问题呢?或者你对孩子的那些行为苦恼呢?可以留言评论区,我们一起讨论。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