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两大天才:尹希和张湛高中同桌,分别多年事业巅峰哈佛再相聚

2023-12-09   历史有看点

原标题:中国两大天才:尹希和张湛高中同桌,分别多年事业巅峰哈佛再相聚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不论是同学,还是朋友,又或者是家人、爱人,都会经历离别。因为我们都在奔赴不同的人生,朝着各自的方向继续努力。

夏天,毕业季,一个令人欢快的季节,又是一个令人悲伤的时光,不过青春本来就是一直不停的相遇和错过。

有很多情侣因为毕业而错过对方,又有很多朋友因为选择不同而不再联系,但是暂时的分别都只是为了在顶峰相见。

张湛、尹希就是如此,曾经是高中最亲密无间的同桌,后来因为求学的道路不同而分散,阔别多年,竟然在哈佛大学相遇。

这是一个什么戏剧化的故事,真是令人难以置信,这么大的缘分,在他们身上又有什么惊喜在等待着对方。

“物理天才”尹希,他可是一个正儿八经的天才少年,5岁就能背下300首唐诗,8岁的时候自学了微积分和量子学分,这智商简直令人“瞠目结舌”。

9岁半的时候,尹希因为智力超群,进入了北京八中的智力超常实验班,并且只用了三年的时间就学完了这些难懂的内容。

12岁那年,他以总分572的高考成绩考入了中科的少年班,中科大的招录条件很苛刻,不仅仅要通过高考,还要有单独的初试复试。

尽管这样,尹希还是考中了中科大,成为少年班里最小的一个孩子,但他的成绩一直都名列前茅,没有因为年龄的差距而成绩落后,反而一直稳居全班第一。

五年之后,尹希顺利完成了中科大的学习,然后他准备出国留学,在众多学校里选择了哈佛大学的物理系攻读博士。

后来,年仅24岁的尹希因为成绩优异,哈佛大学不想错过这个有着极高天赋的物理天才,于是打破了以往的惯例,一个惯例保持了300年。

按照这个惯例,博士毕业后是不能留在本校,继续从事博士后的研究,需要离开哈佛,但是这个惯例因尹希的存在而突破。

于是,他成为了哈佛大学物理系的助理教授,在通过几年的磨合下,他被晋升为正教授,直到如今,他又做出了更高的成就,成为了哈佛大学最年轻的终身教授。

但是他和他的团队全部留在了美国,对于为什么不回国发展的疑问,尹希也做出了相应的解释。

他认为,如果回国,他希望带着他的物理团队一起回来,不过只要祖国需要他,他随时都可以。

他能够把自己做出的成就结果随时奉献给祖国,报效祖国,这足以证明他对祖国的热爱,所以不管他在美国发展还是在中国发展,这都是他个人的选择,我们不该多加干预。

有人曾说,张湛是高晓松和老狼的结合体,但是你以为他人生的履历上,只有这么一张相似明星的脸吗?那你可想错了。

他的人生也同样精彩,张湛14岁就考入了北大化学系,起初,他十分刻苦地学着化学,化学这门课的成绩也十分优异。

就在人们以为这个天才要在化学的道路上,为我国的科研技术贡献出一份力量的时候,他做出了一个决定,这个决定让在场的人都大吃一惊。

他改专业了,其实改专业,这一事上来说并没有什么,因为学霸嘛,不管学什么,都会学的很好,但是他选择的这个专业,可以说是非常冷门了。

梵语,这是印度的一种语言,这种语言就跟它的名字一样,繁琐复杂,学霸的世界,我们凡人果然不懂啊。

本以为这个专业已经很冷门很难学了,没想到在他读研的第二年,他又开始研究起了阗语。

这种语言要是放平常人身上,可能听都没听说过,学霸就如此奇特嘛?原来,张湛除了学习好,还有一种很喜欢研究稀有语言的兴趣爱好。

阗语是我国和田、巴楚一带的语言,在宋朝以后就没有人在使用过这种语言了,而进来考古学家发现了一封1000多年前的阗语信,所以,张湛打算研究出这门语言,翻译出这封信,让它重新回到人们的视线中。

在张湛的潜心研究下,他终于破解了这封信,为了学好阗语,他掌握了二十多种语言,也让千年前的阗语重新出现在人们的眼前。

后来,张湛凭借这个学术研究,成功地被录到哈佛大学读博士,并且在这里遇见了昔日的同桌尹希。

张湛和尹希的相遇是在中学,作为最亲密无间的好朋友兼同桌,每天互相督促学习,他们也同样经历了毕业季的分别,没想到再见之后,却是顶峰。

在分别期间,他们都在为属于自己的人生而努力着,从没有过懈怠,也正是因为他们同样优秀,才能够有后面的相遇。

因为朋友、爱情、事业不会永远在我们身边,但是我们知道,我们都在各自的领域里成就着,去展望未来,为未来而努力奋斗着,各有所成,老友依旧。

其实真正的好朋友无论在不在眼前,都不会因为距离的改变而改变情谊,人生的道路是不同的,每个人的选择也不相同。

我们不能去干涉别人的选择,同样也要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在不同的地方也能够做出相同的成就。

暂时的分开不是永别,只是为了更好的相遇,张湛和尹希的例子就很好的像我们演示了,即使两个人一开始有不同的人生选择,也会在最后有着相同的成就,即便在不同的领域内。

在有限的时间里,做更好的自己,他们的成功离不开他们在背后默默付出的努力,如果只看到了他们的成功而不付出实际行动,那么你将一无所有。

离别,并不代表友谊即将逝去,而是力量的延续,他日再见时,必定是顶峰,其实,只要肯努力,我们都会在属于自己的领域里发光发热,未来可期。

跟朋友们共同进步,共同成长,在我们共同的交际圈里,展现不一样的人生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