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奉系军阀之一的张宗昌以“三不知将军”著称,他不知道自己手下有多少兵力,不知道自己的财富有多少,也不知道自己有多少位姨太太。这种粗犷、野蛮的形象在乱世中显得极为突出。然而,尽管如此,他却有一大批忠心耿耿的部属。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他善于用一种方法来笼络手下——那就是“给钱给官”。
首先是“给钱”。有一个颇具代表性的故事可以解释这一点。有一次,张宗昌招揽了一支杂牌队伍,为了讨好这些人,他慷慨激昂,写了一张字条,上面写明可以领取一万元现款。然而,这支队伍的首领却趁机在字条上添了一竖,将一万变成了十万!当首领持着这张被“修改”过的字条去领钱时,负责的军需处立刻察觉异常,迅速向张宗昌汇报。而张宗昌却毫不动怒,反而大笑着表示自己确实是开了十万元的字条。这个首领因此感到尴尬,但张宗昌却开导道:“幸亏你手下留情,只加了一竖。如果再加一竖,不就是二十万元了吗?到时军需处可拿不出这么多钱!”张宗昌轻松地说着笑话,让这位首领感到既无奈又感激。从此以后,他对张宗昌忠心耿耿,一直随左右。
张宗昌不吝啬给手下发钱,同样,他也慷慨赐官。在被奉系首领张作霖派遣到山东后,张宗昌成为一方诸侯,许多人纷纷投奔而来,其中大多是土匪和流寇。对于这些人,他不仅慷慨赠送金钱,还随意封官,使得济南城充斥着“副官满街走,差遣多似狗”“司令满街走,参谋多似狗”的现象。这种行为让许多手下不理解,纷纷劝他减员,但他却不以为意,甚至辩解说:“这二十多万人都是冲着我张宗昌来的。他们投我,是因为我慷慨封官、给钱,满足了他们的名利欲望。如果我和别人一样,吝啬官职又吝啬金钱,他们为什么要投奔我呢?我所有的声望和利益都是这些人帮我赢得的,我取之于人,又送之于人,有什么损失呢?”这番“大道理”实在颇有“清新脱俗”的味道。作为一代流氓军阀,他的这套逻辑在动荡的年代确实非常有效,为他吸引了众多追随者,创造了“不知兵有多少”的传奇。然而,正是因为他这种方式,却给山东老百姓带来了巨大的苦难。
在张宗昌的无休止剥削下,山东的百姓陷入水深火热之中。张宗昌通过各种手段对广大劳苦大众进行残酷的剥夺,不仅加征了各种苛捐杂税,如烟酒税、矿税、筵席税、渔船税、青菜税、营房捐、军鞋捐、军械捐、娼妓捐、人头捐、锅头捐、狗捐、鸡捐等,甚至连“大粪捐”也出现了,堪称荒唐至极。在张宗昌的无情剥削下,商铺纷纷倒闭,人民纷纷离乡背井,仅在1927年,济南就有700多家商号倒闭,1928年冬天就有100万人逃离济南,移民东北。张宗昌的这些罪行使得他在历史上留下了千古的骂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