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岁被抓当壮丁,终生未娶只为完成一个承诺,91岁安然离世

2022-03-20     适应生活

原标题:14岁被抓当壮丁,终生未娶只为完成一个承诺,91岁安然离世

庹长发

2015年11月6日,彭水黄家镇新家村举办了一场久违的欢迎仪式,欢迎的是已经阔别这片土地77年被称为“现代关云长”的老兵——庹长发。

那日,庹长发在志愿者的陪同下终于回到了自己想念了几十年的家乡,这七十七年中,他已从一个14岁的少年变为了一位双脚颤巍,需要被人搀扶的暮年老人,年过九十的他望着眼前这片既熟悉又陌生的土地,心中无限感慨……

大概当年14岁的他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与家乡的别离会长达77年。

庹长发

1924年,庹长发生于彭水一个非常贫困家庭中,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庹长发最大的愿望就是吃饱穿暖,全家平安,长大后娶个媳妇儿,过上“老婆儿子热炕头”的日子。

作为家中长子,庹长发从小便懂事,五六岁时便帮父母分担养家的压力,照顾年幼的弟弟,承担了大量的农活,割草放牛喂猪更是他每天的必须完成的任务。

庹长发从来不说辛苦,对他而言,割草放牛是快乐的,他喜欢在山里奔跑,喜欢把牛当成他的玩伴,喜欢感受山间的气息。

孩子在山间干农活

1938年的一天,庹长发像往常一样去山里割草,却没想到自己会被当时前来征兵的国民政府抓去当壮丁,那时的他,年仅14岁。

14岁的他还不知道这次被抓意味着什么,更不知道这次被抓会改变他此后漫长的人生。

就这样,庹长发加入了国民政府军队。一开始,他十分慌张害怕,只想回家。慢慢地,他逐渐接受了生活在这里的事实。

14岁的他是部队里年龄最小的,而且他平日里还勤快听话,因此大家都很照顾他。

18岁时,庹长发被编入了部队,他的长官是黄埔十四期的国民军官易祥。易祥平日里待人温和,是位难得的好长官。

他见庹长发年龄小,又忠厚老实,头脑灵活,所以就把他留在身边做了勤务兵,让他免于上战场的危险。

对于当时的庹长发来说,年长他五岁的长官易祥像是哥哥般的存在,给予他很多照顾。

易祥不仅在战场上几次救他于危难之中,空闲时间还教他读书写字,开导安慰年少的他,让他感受到了亲人的温暖。

易祥会对庹长发说起家里的情况,说起自己的妻子与孩子,而庹长发也在与易祥的聊天中开始期待他以后的家庭,他常常想他会有一个怎样的妻子,会有几个孩子……

庹长发

那时的中国,炮火连天,战争越打越烈,两人的感情却在这样艰难的环境里越发亲厚。

庹长发也早已把易祥当做他的亲大哥,对于易祥对自己的照顾他心中也充满感恩。

他们一起经历了艰难的抗战岁月,结下了过命的交情。

终于,抗日战争胜利的消息传来了,从1937到1945,八年的浴血奋战打跑了妄图侵略我们的日本人,中华大地迎来了片刻的安宁。

这时的庹长发已经做好了回家与家人团聚的准备,他满心期待着之后没有战争的生活,可没有想到的是,内战爆发了。

炮火又一次在这里响起,这时的长发不知道自己的未来会是怎样。

庹长发

1949年,内战结束。

国民政府败落,易祥准备随国民政府一起逃往台湾。

临走前的易祥知道自己前路茫茫,更不能确定归期,他不放心一家老小,因此嘱托他最信任的庹长发替他照顾老家的妻子与两个孩子。

他向庹长发保证等时局稳定了便把妻儿接到台湾。到时庹长发便可自己选择是去是留。

庹长发望着待自己如兄弟的长官易祥,没有丝毫犹豫,郑重地点了头,并让他放心,说自己一定会照顾好嫂子和小侄子。这句承诺,让易祥安心。

原本计划返回老家与家人团聚的庹长发,就这样去了易祥的老家,湖南省邵阳县黄亭市镇黄泥村。

湖南省邵阳县

在那里他见到了易祥的妻子陈淑珍与两个年幼的孩子以及易祥年迈的老父亲。

他说明了自己的来意,并谨遵承诺,担负起了替自己的长官和大哥易祥照顾妻儿老小的责任。

庹长发的到来撑起了这一个家,也给这个家带来了希望。

然而此时的庹长发是个二十几岁的未婚男子,又是在一个相对闭塞的农村,他深知他的到来会让这个家庭招来怎样的流言蜚语。

因此为了保护易祥的家人免于流言,他不与嫂子侄儿同住,而是一个人搬进了旁边矮小阴暗潮湿的危房里,没有任何怨言。

阴暗潮湿的房子

此后的年月里,庹长发一边尽心尽力地照顾着易祥的家人,一边期盼着易祥的归来。

街坊四邻见这个小伙子踏实勤快,忠厚老实,不少次给他说过亲事,可庹长发都拒绝了,他认为如若自己有了家庭必定会疏于对易祥家人的照顾,而嫂子也一定不好意思再麻烦自己。

在那时的庹长发心中,对于亲如大哥般的易祥的承诺是高于自己年幼时那个娶妻生子的愿望的。

但等待是个漫长的过程,那些年里,易祥一直未联系家人,庹长发托便很多人去打听易祥的消息,可依然杳无音讯。一道海峡把他们远远地隔开了。

易家人对于易祥归来的希望也渐渐变弱。

易祥父亲对庹长发很是感激,把庹长发当做自己的亲儿子,当做易祥的亲弟弟。

庹长发

离世前易祥父亲曾对庹长发说让他娶了自家媳妇,但易祥依然选择了拒绝,在他心里嫂子就是嫂子,他不会做任何对不起大哥的事情。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饥荒严重,饥饿似乎是人们的常态。庹长发为了让嫂子和侄儿吃饱一些,经常出去为他们寻找食物,而自己却偷偷吃些草根、树皮来充饥。

他把好的能用的都留着嫂子和两个孩子,自己经常赤着脚在地里劳作,整个人也因为长期吃不饱饭骨瘦如柴。

加上易祥国民军官身份的影响,乡里乡亲本就对易家不太友善,庹长发一个外来人口又不明不白地住在易家,也受到不少牵连,这让本就艰难的日子雪上加霜。

他不止一次被殴打,被逼问,被关押,甚至患上了严重的风湿与脚疾。

一家老小都劝他回老家,可他为了遵守承诺,想尽办法留了下来,他知道这个家里如果没有他,会无法生活下去。

砍树根的村民

在这样艰苦的日子里,庹长发没有放弃照顾这个家庭,他始终记着长官易祥对自己的好,记着曾经的他怎样照顾自己并救自己于战火之中,更记得自己对于易祥的承诺。

他知道大哥易祥把家人托付给自己是因为信任,而自己无论如何都不能辜负这份信任。

因此他为了这个家庭竭尽所能,这个家庭也给予了他温暖与陪伴。

嫂子感激他依赖他,两个孩子也将他视作亲人,“满满,满满”地叫他,就是“小叔叔”的意思。

就这样过了一年又一年,身在湖南邵阳的庹长发也时常会想念自己的家乡。

他不知道自己家乡现在是怎样的情况,也不知道自己的家人是否安好,更不知道自己的家人是否也像易家人盼着易祥回来一样盼着自己回家。

他深切地希望生前能再回自己的家乡看一看。

1979年,距离庹长发第一次来到这个家里已过了30年之久,他们终于等到了期盼已久的易祥的来信。

一堆信件

这封跨越了海峡的信件给家里人带来了团聚的希望,可信的内容却并没有如他们所想。

易祥在信中感激了庹长发对自己家人的照顾,并坦言自己在中国台湾已组建了新的家庭,有了新的生活,无法将妻儿接到那边去。看完信,他们都沉默了。

易祥在信中写到:“淑珍,我对父母没有尽到半点孝道,对你与两儿亦未尽到责任,这是我此生最大的憾事。”

家人对于易祥的平安感到欣慰,却也难掩无法团聚的失望与难过。

易祥的信

易祥在回信得知庹长发一直照顾自己的家人,不离不弃时感动得落泪,甚至希望庹长发与自己的妻子结合,一起度过剩下的岁月。

可庹长发依然选择了拒绝,因为在他心里:嫂子终归是嫂子,不能做着不忠不义之事。

此时易家的两个孩子已经成年,可以担负起照顾自己,照顾母亲,照顾家庭的责任了,有人劝庹长发离开,回自己的老家去,可他没有,他依然留下来照顾嫂子,为这个家尽心尽力。

他说:“当初承诺的是照顾嫂子与侄儿到大哥回来,大哥现在没回来我怎么能离开呢?”

就这样,他在知道易祥不会回来之后,依然照顾着这个家。

2005年,嫂子陈淑珍离世,这时的庹长发已经80多岁。

从青春到暮年,他几乎是把他的一生都奉献给了这个家,奉献给了对大哥易祥的那句承诺。

易祥和台湾妻儿

嫂子离世后,庹长发也曾想过回家,离开家乡这么久的他没有一刻不再想念家乡,挂念家人。

可想念的同时也有着很多的不安,他不知道家里人是否还在世,不知道家里人是否挂念着自己,更不知道这样回去会不会给家里人造成负担……

太多太多的问题让他担忧,因此他迟迟没有动身回乡。

几年后,当易祥的女儿从中国台湾来到大陆辗转找到庹长发时,他依然在湖南邵阳。

对易祥女儿的到来很是感动,他知道他视如大哥的长官易祥是记挂着自己的,当听到易祥女儿说:“我是代表父亲来看望您的”时,这位年迈的老人泪流满脸。

他对易祥的女儿讲着两人当年的事情,说作为长官的易祥对他极好,从来不曾打骂过,并把他安排在自己身边保护他,让他感受到了家人一般的感觉。

他说如果没有易祥,他可能都活不到新中国成立。

因此在面对易祥临走前让自己照顾家人的嘱托时,他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并把这件事当做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

在易家这66年里他从来没有后悔过。他虽然没有读过很多书,却也知道知恩图报、一诺千金这几个词的重量。

庹长发

2015年,有志愿者在关怀老兵的活动中找到了庹长发。

庹长发的事迹也被人们知道,感动了无数人,人们称他为“现代关云长”,说他为了一句承诺护嫂66年,是一位一诺千金的忠义之士。

年迈的庹长发因为年轻时的辛劳留下了很多的病根,身体一天不如一天,在这样的情况下,他想要回家的愿望越发强烈。

因此当一位来慰问他的志愿者问到他有没有什么未完成的心愿时,庹长发哽咽地说:“我想回家看看”,说完就留下了眼泪。

庹长发和志愿者

这样一位历经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经历了那么多艰苦岁月都未曾流泪的战士在说起自己的家乡时却再也控制不住自己了。

他想要回家,回到年少时割草放牛的那片土地,回到有着他的根的地方。

2015年,在爱心组织和志愿者的帮助下,阔别了家乡77年的庹长发终于踏上了回家的路途,回到了他念了几十年的彭水。

听着熟悉的乡音,看着身边父老乡亲们亲切的面容,他想要说些什么,却又什么都说不出来了。

庹长发的二弟、三弟都已离世,他们的后代对于庹长发的归来既激动又遗憾。

庹长发

他的亲侄子庹成说:“大伯能够回家他很高兴,也很激动,只是遗憾父亲没有等到自己的哥哥回来。”庹成说自己父亲最大的愿望就是找到大伯,还说哪怕人不在了都要把骨灰带回来,让大伯落叶归根。

现在他挂念的哥哥回来了,自己却走了。

离开这么久,家乡早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可当庹长发走到自己曾经的家门前时,他一下子便想了起来,想起年幼的自己与亲人,想起在不远处的山头放牛的场景。

庹长发

另一个让庹长发一眼认出的地方,便是父亲的坟头。在长发被国民政府抓去之前,他的父亲就已经离世,埋葬的地方77年都没有变过。

颤颤巍巍的他已经无法为父亲磕头,只能由侄子代劳为父亲点上了火烛,烧了纸钱,他希望父亲能原谅自己走了这么久,这么久才回来看望他。

面对儿时一起放牛的玩伴,庹长发已经有些记不清楚,在侄子的提示下,他激动地握住了另一位同样年迈的老人的手,不停地喊着对方的名字,记忆也似乎一点一点地涌现了出来。

两位都已经从在山间里追逐跳跃的孩童变成了白发苍苍的老人,于他们而言可能年幼时一起玩闹的时光会是他们这一生里为数不多的无忧无虑吧。

志愿者

回到家乡的庹长发被乡亲们围绕着、侄子们陪伴着,他无法言说自己复杂的心情,只知道这一刻的他是满足的,是心安的。

回到家乡后的庹长发已没有遗憾。

2016年,庹长发选择了与人间告别,1月17日,他走完了他的一生,与世长辞。

庹长发

我们无法去评价他的一生。

有的人选择一生为梦想、有的人选择一生为家庭、有的人选择一生为金钱,有的人选择一生为爱情、而他选择的一生是为了那句承诺,为了那句在他心中重如千金的承诺。

如果用世俗的眼光来看待,一生未婚,无儿无女的一生必然是失败的一生。

可他的一生是写满了忠义、感恩与承诺的一生,更是是圆满、伟大的一生。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41360ec50a05d9eee97fbb12dcbe5cf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