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城市文化的自贡市内高架桥设计

2020-01-10   桥梁网


随着城镇化建设的迅速推进,城市部分已建地段的基础设施存在着功能欠缺、与周边景观及环境不协调等问题。特别是先期于土地开发而修建的主干路,在原设计时过于着重交通功能,不能满足现代城市对景观品位的需求、以人为本的环境建设、多功能的商业配套等多种需求,随着道路周边土地的开发建设,对其改造亟需进行。


自然、生态为设计理念


自贡市南北向中轴线—丹桂大街南延线改造项目,项目起终点分别为汇北路和汇南路,是高新区南湖生态城的核心位置。


该道路是连接自贡市城区与省道305线、上下内宜高速的重要通道之一,现状道路红线宽度为50m,由左侧人行道6m+左侧车行道15m+中央绿化带8m+右侧车行道15m+右侧人行道6m组成。道路等级为城市主干道,设计车速为50km/h。


图1 项目效果图


东侧的南湖公园位于自贡市高新区南湖生态城,以自然、生态为设计理念,总面积约35.5万m2,其中水域面积约8.5万m2,绿化总面积约27万m2,是目前自贡市仅次于西山公园的第二大公园,以游览、休闲为主,于2012年6月1日起免费向广大市民、游客开放。


西侧的华商国际城综合体位于南湖新城核心位置,项目占地约26.7万m2,其中商业部分19.9万m2、住宅7.8万m2,总建筑面积约88万m2,预计投资逾30亿元,是自贡市第一个综合体项目。


图2 项目改造纵断面示意


现状道路在与南湖公园及华商国际东广场连接处是一个凹形竖曲线,道路纵坡分别为4.1%和4.9%,对车辆及行人的制约较为严重。为了满足与南湖公园及华商国际东广场的衔接,需要对南湖公园与华商国际东广场连接处标高在现状基础上抬升约7.5m。同时为了让行人能从南湖公园自由进出华商国际东广场,最终确定在该处采用桥梁。项目拟将现状道路标高提升至与华商国际城综合体西广场齐平,通过高架桥梁的方式实现车行交通上跨、人行交通通过桥下打造的大型广场连通的交通组织形式。


本次设计取消现状道路的凹曲线,纵坡调整为0.525%,提高行车舒适度,同时开拓了行车视距,提高驾乘人员的可视性。同时解决了凹曲线道路容易造成路面积水问题。


主要技术标准:

(1)道路等级:双向六车道、城市主干道。

(2)设计速度:60km/h。

(3)标准路基宽度:左幅:0.5m(防撞护栏)+14.0m(车行道)+0.5m(防撞护栏)=15.0m。

右幅:0.5m(防撞护栏)+14.0m(车行道)+0.5m(防撞护栏)+3.0m(人行道)=18.0m。

(4)桥梁的设计安全等级:一级。

(5)桥梁设计基准期:100年。

(6)桥梁使用年限:100年。

(7)设计荷载:城—A级,人群按《城市桥梁设计规范》(CJJ 11 -2011)进行取值计算。

(8)地震基本烈度:7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10g。

(9)桥下净空:南湖公园广场处≥4.5m。


主要技术问题研究


桥梁结构型式、跨度及规模


桥梁选型应满足安全、经济、适用、美观、有利环保、便于施工的原则,本桥梁的选型应结合周边景观要求、桥下行人舒适度、桥下修建建筑物所需净空来综合确定。桥梁西侧广场宽约55m,为匹配其尺度,桥梁总跨度采用60m较为合适,改造后路面与桥下总高差6.5m。


图3 桥下建筑效果图


结合上述特点,方案比选阶段对主跨提出了三个方案:方案一为60m系杆拱桥一跨跨越广场,该方案桥梁较为美观,但与环境显得突兀且过于遮挡各方位的视线,其造价也较高,工期较长。方案二为60m钢混叠合梁方案,该方案梁高过高,桥下可利用净高不足3.5m,使用受限。方案三采用两跨30m的现浇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桥,梁体组合高1.7米,高跨比约1/6,桥下净空大于4.5m。通过实地调查成都二环路改造、人南立交等工程,确定桥下行人最佳舒适净高约为4.5m,这个高度既不会有压迫感、也不会过于空旷。而梁体组合高1.7m、高跨比约1/6的比例尺度是桥梁最佳协调比例,使桥梁镂空性足够好,也有满足人们视觉的安全感。左幅桥梁紧邻南湖公园,为发挥城市土地利用价值,确定跨径为6×30m的现浇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


图4 供行人穿越的大尺度广场


桥下空间布置


本次改造后可打造出约5200m2的桥下用地,除保证公园与综合体形成大通道所必要的2460m2外,尚有2740m2,如何有效利用是发挥工程效益的主要研究课题。按照对桥梁距建筑物距离与桥下净高比值确定的环境因素分析,D/H≥4时空间封闭感消失,故本项目桥下空间开发形式不受限制。


根据前期调查现况,南湖公园缺管理房、室内咖啡厅、茶馆、快餐店及纳凉设施,而规划中的华商国际城综合体缺室外休闲及运动健身场所,为充分发挥桥下土地的优越地理位置,并对南湖公园和华商国际城综合体欠缺功能互补,增加公园管理房、公共厕所、健身器材、小卖部、茶馆、饮品店及纳凉设施。


利用桥下大尺度的广场增加无障碍设施(升降电梯)方便残疾人和手推车通行。通过高架桥梁拓宽人行通过能力和舒适度,实现丹桂大街南延线东西两侧的大空间尺度连接,保障市民安全、快捷、舒适的通行。


桥梁景观设计


本桥景观设计重点是考虑如何融入环境,体现自贡地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结合,给游人提供一个有文化品位且独具特色的观感。为弱化桥梁墩台给人带来的压迫感,桥梁墩柱综合受力、美观、用地多方面考虑,采用门式墩,既满足景观人行广场的使用要求,其圆弧的门式景观效果也与整体景观设计元素相匹配。同时在桥头挡墙、桥墩台表面采用浮雕和仿石漆结合的方式,表达自贡作为“千年盐都”的文化符号。


图5 采用自贡特色“天车”做装饰的门式桥墩

图6 采用自贡特色“天车”做装饰的桥台


防撞栏杆有钢筋混凝土墙式、梁柱式刚性护栏、金属梁柱式半刚性护栏、组合式护栏。考虑行驶在丹桂大街上的司乘人员能将南湖公园和华商国际城综合体快速直接映入眼帘,本工程采用通透性良好的组合式护栏,同时为保障行车的人员安全、避免车轮可能碰撞后掉入桥下广场造成二次伤害,防撞护栏采用95cm的SA级护栏。


图7 采用自贡井盐文化装饰的桥头挡墙


桥梁照明设施


本工程的桥梁照明是保障夜间桥上行车的安全,配合桥下广场夜景景观装饰,故应遵循功能优先(即桥面照明)、渲染夜景、匹配桥梁造型、避免造成对公园行人光污染、避免过度诱导和刺激桥上驾驶员的视线的原则。功能照明采用高杆钠光灯,桥面平均亮度2cd/m2,间距50m,主要起到桥面照明作用;景观照明仅采用防撞栏杆顶部钢管开洞的点光源装饰,颜色采用多色过渡,间距0.2m,功率1W的节能灯。为实现项目节能环保,光源均选用发光效率高、寿命长的LED光源,形成类似彩虹效果,这样既体现了桥梁本身的结构造型,也避免了单一而乏味,多色彩表现也增添了桥下广场的观赏性。


图8 桥梁夜景照明


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本工程总投资约4500万元,其中桥梁工程费用单价为4200元/m2,相比此地段商业门面约35000元/m2的市场价,其经济效益非常显著。该项目利用桥下5200m2的用地,将南湖公园现状约7000m2和华商国际城综合体西广场约4000m2的用地连成整体,整合了土地资源,形成了16200m2的大尺度开放性的综合城市广场,可作休闲、聚会、避灾等使用。同时、通过高架桥将南湖公园与华商国际城综合体最大化地展现出来,使内宜高速自贡南进出城区的人们可以直观地了解南湖生态城新貌,极大地提升了城市形象,对南湖生态城的发展和招商可以起到积极作用。该工程改造后使得该片区的居民可以自由通达公园和综合体,提高了生活品质和居住条件,是“宜居自贡”的一个重要体现。


经过对该区域地块功能和现状进行分析,提出的高架桥方案在改善环境、整合土地资源、融入地域文化、提升城市形象等方面均起到了较好的作用,项目改造方案的思路和手法有了相关经验积累,值得类似的工程借鉴。


此项目的建设因受现状下凹式道路的分割影响,将南湖公园与城市综合体通过高架桥形成了立体空间,且改造后实现了人车分离,这不仅仅保证了交通安全,同时也提高了车辆交通的快捷度和行人交通的通达性。该项目还对桥下空间进行相应的适度开发,佐证了桥下广场采用净高4.5m、高跨比1/6的桥梁是较为理想的空间尺度。而对桥梁挡墙、墩柱、防撞栏杆等构件的研究,也将有助于提升桥梁整体的安全性与景观品质。



​本文刊载 / 《桥梁》杂志 2019年 第2期 总第88期

作者 / 文继涛 谢娟 潘可明

作者单位 / 自贡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