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火炕|那是我心驰神往,再也回不去的记忆

2022-08-20     适应生活

原标题:农家火炕|那是我心驰神往,再也回不去的记忆

文|野史日记

北方人热情,似火。

有朋自远方来,笑得嘎嘎开心,咱们不会孔夫子文绉绉的说话,就会土里土气的表达情感。谈文化咱东北人不如孔夫子,但是讲质朴,孔夫子还差着境界。热情、好客、实在,真心对你好,你来我家的时候,就会邀请你上炕,如果你不嫌弃,在这里住一宿,指定让你睡最热乎的炕头儿。

东北的天气寒冷,与南方的湿热截然不同,东北古时候的人们面临着严寒的自然考验,在生死边缘寻求希望,用穴居的方式来尽可能的保证温度,以求活命。“常为穴居”。是汉朝时北方人的真实写照,这样可以减少寒风对居所带来的降温作用。

除了穴居以外,能够抵抗寒冬的也就只有那如精灵般翻滚的火焰。最早的取暖方式,基本上就是简单的“掘坑生火”,将可燃物放置坑中,引燃火焰,大家围坐取暖。但是这样以火取暖的方式,时间持续太短,往往还没过瘾,火就要熄灭了,随之而来的就又是寒冷。

后来人们发现,火烧过的土地很暖和,坐在上面可以让身体获得热量,而且这样一来,可以增加温度保持的时间。虽然这样的方式优点明显,但是缺点也很大,烧火烤地弄的一屋子都是燃烧的灰尘,那些灰烬清理起来也十分麻烦,都清理差不多的时候,地也凉了,只能是大人清理的同时,让孩子和老人去“享受”一会儿这短暂的温暖。

先人的智慧无穷,他们想出来一个办法,在地下挖一个洞,然后向两侧延伸,这样一来,在洞里点火,洞上面的土地就会发热,坐上去很舒服,也能让整个屋子都温暖,最重要的是,因为洞的封闭性好,一次烧火可以维持热度的时间要比烧地取暖长很多,只不过排烟是个问题,这烟一会儿都充满屋子,不得意的情况下,还得请寒风来帮忙清理,这样一来,这一阵忙活就大部分又打了水漂。

火墙的出现,终于解决了这个问题,既然在地下不方便,为什么不自己在地面上盖一道火墙,中间镂空,用泥土搭成火墙,在一头设置火灶,不仅可以做饭,同时还能取暖,而这长长的火墙,就成了排烟的通道,可以留住火焰带来的热量。

老人孩子在火墙上坐着,暖气从下方升腾而起,或许那时候第一批感受这个火墙功能的人,会开心的跳起来吧?有了火墙,火炕自然也不会远了,睡觉也能暖暖和和的梦想,北方人就要梦想成真了。

南拳北腿、南米北面、南甜北咸……在睡觉的选择上,也因不同的气候有不同的选择,南方人的床,在北方就无法享受,毕竟南方人的床是为了纳凉,而北方人需要的是取暖,在这样的差异之下,南床北炕的局面也就产生了。

大火炕,类似于床,是砖土结构,先砌几条坑道,类似于我们看见的迷宫,只不过是平行的几条,然后唉收尾之间连通,这样可以让热量在其中传递,一头儿是烧火的火灶,一头是排烟的烟囱,然后在这些坑道上方铺满一个平面,平面上再铺上泥沙混合物,找平之后就成了一铺火炕,在火炕上铺一层炕席,就大功告成了。

每次通过火灶做饭或者是烧水,热量也不浪费,顺着坑道走遍火炕,让火炕热乎乎起来,夜晚的时候将灶坑门一关,把热乎气关在坑道之中,这一大铺火炕上铺满被褥,钻进热乎乎的被窝,是一天里最开心的事情,直到第二天早上,依然有热气,睡一个懒觉再好不过,当然了,在那个年代睡懒觉,你要做好屁股开花的心理准备。

东北的火炕有万字炕,也有连炕,一般一间房子会有几铺炕,一个屋子一个,没有客厅,也没有餐厅,一进门就是烧火的灶台,算是厨房,两边才是有炕的房间。之所以东北没有餐厅和客厅可不是因为不热情好客,反而正是热情好客的体现。

在东北待客,与其他地方可能有点不同,正常都是在客厅接待,避免客人进入私密的卧室。但是东北人不同,直接就会将客人拉到居住的屋子,毫不避狐,也没啥可避讳。不仅如此,还会邀请客人上炕聊天,但是你一定记得拖鞋,这种礼貌问题还是很在意。上炕以后,瓜子、水果、糖立刻端上来让你品尝,一水舀子清凉甘甜的泉水,再排去你身上火炕带来的燥热和瓜子带来的口干,这滋味神仙也难得体验。

聊到饭口了,您也就别想走了,热情的东北人一定不会让你在这个时候离开,那你是瞧不起我。猪肉炖粉条、土豆炖粉条,大葱大蒜蘸大酱,不一会儿就会铺满桌子。吃饭没有餐厅,因为火炕上就能吃饭,一个炕桌放在炕上,您就盘腿而坐,热炕、美食一起享用就完了。

去鸡窝里掏俩最新鲜的鸡蛋,去院子里揪一根最翠绿的黄瓜,想吃西红柿也有,香菜也有……用现在的话来说,那是纯天然绿色有机物,珍贵的很。

吃菜之前,为了表达咱东北人的热情,先走一个润润嘴,表达一下主人的热情。鸡鸭狗叫是美妙的音乐,叫孩子回家的母亲有些生气,来自邻里的叫喊声让人温暖,这炕上的热气儿,不自觉的就传到了心头上。

酒足饭饱之时,夜已深了,盘子大的月亮升上了天空,客人也别回家了,不安全,就在咱们这炕上睡下,给你最热乎的炕头儿,与我们一家人度过这一晚。炕是一铺炕,枕头挨着枕头,每个人时而望着天花板,时而扭头对视,说的兴起了会有人迈过人山人海去掀你的被窝子,嬉闹声引来一阵犬吠,可能是它也想看看炕上发生了什么吧。

炕对于野哥来说,是一种情怀,儿时在炕上写作业,炕上吃饭,还在炕上睡觉。炕对于我们东北孩子来说,意义比床要大很多,它可以晒米,可以孵小鸡,甚至可以晾干衣服。与炕连着的灶坑,也是我们的最爱,抓一个土豆丢进去,它会还你一个烤土豆,热气腾腾,香气扑鼻,馋的人直流口水。但是你一定不要扔鸡蛋,小心被炸成麻花脸。

以前,坐在炕上看着窗外,有鸡鸭鹅,有狗。有路过的拖拉机,有说笑的婶子和大爷。那份安宁,离开炕以后再也没有体会过,如今身边的灯红酒绿,身下的高级床垫,不知道要比我的家乡和火炕豪华多少倍,可是让人奇怪的是,这东西再贵,都给不了当年火炕带给我的安宁和温暖。

我,想家了……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3ffb8ecda2443d04657802c96218704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