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斌:文旅和影视正在双向奔赴

2022-04-06   广电独家

原标题:赵斌:文旅和影视正在双向奔赴

文|“广电独家”兰之馨

“影游联动,这是我来成都文旅集团的一个重要目标。”

2021年国庆节后, 赵斌履职成都文旅集团旗下成都市兴文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兴文投资),担任总经理。

在此之前,赵斌任职 慈文传媒副总裁、首席品牌官,负责IP运营和剧本研发、演艺经纪和综艺开发、品牌建设和营销,为慈文传媒出品的《老九门》《楚乔传》《凉生》《极速青春》《那些年我们正年轻》《中国梦之声•我们的歌》《舞者》等影视、综艺节目担任总策划、总编审、总制片人。

而在更早之前,赵斌供职于《成都日报》,从事文化娱乐新闻报道15年,策划、服务成都城市营销、对外传播成都城市品牌,跟文化旅游打过许多交道。

兴文投资背靠成都文旅集团,公司也坐落在成都地标景区宽窄巷子里。影视、文旅,在赵斌迄今为止的职业生涯中划下重音符。而从今往后,“文旅+影视”将是他重点推进的工作内容。

“我希望是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让‘成都文旅出品’在全国影视出品里占有一席之地。”赵斌说。

赵 斌 成都市兴文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

▍ 影游联动分成四大板块

“广电独家”:先请您介绍一下您新的工作单位吧。

赵斌:兴文投资是成都文旅集团旗下公司。

和全国很多以旅游为主体的旅游集团不同,成都文旅集团除了 旅游投资和运营作为主业外,还涉足 文创投资、体育投资、生态投资等,并围绕这些业务组建了8家二级集团,员工约有2000人。

像成都著名的宽窄巷子景区就属于文创投集团。杜甫笔下“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所形容的西岭雪山则属于旅投集团,它是全国首批12个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地之一,也是南方唯一的一个。安仁古镇以及成都周边许多知名古镇、成都中国青年旅行社也属于旅投集团。

生态投资这块,集团主要围绕成都的母亲河——锦江建设两岸绿道,打造沿河场景;目前,都江堰至黄龙溪220公里绿道已基本贯通,推出了夜游锦江、江滩公园、音乐广场等多元场景,积极推进生态价值转化。

近几年集团也在积极布局体育产业,旗下体投集团作为成都市五大专业化公司之一,成功收购了莱茵体育,创新推出了中国网球巡回赛,正在筹备2025世运会,前不久公布的“国家体育产业示范项目”西村大院也是体投集团打造的。

我所在的兴文投资属于文创投集团,建了很多成都地标性的文演中心, 现在公司正从重资产转向轻重资产并举运营,加速布局“文旅+影视”新赛道

作为成都文旅集团引进的职业经理人,影游联动,这是我来成都文旅集团在新赛道上奔跑的一个重要目标。

“广电独家”:“文旅+影视”究竟怎么做?您有哪些具体规划?

赵斌打通文旅跟影视,关键在两个方面:影视IP能否作线下赋能,线下文旅资源能否作线上数字化转型。当这两条双向奔赴的道路真正打通时,它就能成功。

从文旅角度来讲,影游联动可以分成 四大板块——

一是“文旅+影视创作”。

我们的综艺节目《一路唱响》《欢乐喜剧人老友季》《开播!情景剧》和影视剧《小财迷》《人民警察》《白色橄榄树》都是“文旅+影视创作”。

影视作品积累到一定的量,彼此是可以打通的。比如我会梳理一些红色题材影视内容,争取把它的产业链条延伸到我们的红色主题旅游景区——西来古镇,这里是成都革命历史纪念馆所在地,具有标志性意义。除了纪念历史上的红色精神,我们也投资了一些当代题材红色影视剧。

这些剧拍完之后,可以将影视场景改造成包括沉浸式博物馆、民宿等供游客群众实地体验。可以进行产业拓展的地方还是比较多的。

二是“文旅+影视科技”。

比如坐落于成都市中心的东华门遗址代表了成都的一段重要历史,可以通过影视特效技术虚拟当年的生活场景,让游客在这个场景里和古人相遇。

影视科技越来越先进,现在这样的产品已经做得很成熟。像业内很有名的幻维数码,我们正在努力争取跟他们携手,他们在上海做了很多出色的影视演艺新媒体展览,也可以导流到线下来,跟我们文博的旅游资源结合。

三是“文旅+影视服务”。

这一块全国很多地方在做,但更多是服务于剧组需求,没有满足更大范围的旅游消费人群。 成都哪些地方可以进行影视拍摄,拍完了之后可以怎么玩,怎么跟线下消费相结合……这是我们想做的。

四是“文旅+影视新业态”。

比如“剧本杀”,我们有很多特色街区、古镇资源,可以选取一个古镇还原成“剧本杀”的场景。

这四条路子都可以打开影视在产业端的天花板,在夯实存量的基础上,做大变量,让变量转化为增量。在这方面成都文旅集团的业务板块涵盖了大大小小的旅游资源和文化资源,很多跟乡村振兴、城市更新也关联,可以盘活的资源很多,有影游联动的优势基础。

▍ 影视剧“家国+青春”,节目“歌声+笑声”

“广电独家”:你们作项目决策是否紧紧围绕这四大方向?开拓新项目时,您会重点考虑哪些方面?

赵斌:它决定了我有所为有所不为,围绕着我们新赛道四个具体方向的内容,我肯定更有意向。

影视投资方面,我们更偏向于家国题材和青春题材。

家国题材能够跟很多景区作大开大合的整合,青春题材则是因为它能更好地作线下衍生品开发。

比如这次我们做的 《小财迷》把宽窄巷子放进去了,宽窄巷子里的很多业态、古蜀先人的生活方式都可以在剧中呈现。

另一部我们参与的剧 《冰球少年》在成渝两地取景拍摄。很少有人知道,全国冰球运动除了东北,做得最好的就是成渝地区,尤其是成都有国际级冰球场,还有很多人喜欢冰球运动。

通过这些影视作品,我可以作线下联动,也容易作导流。其他题材,就算是知名大IP,如果不适合,我们也会选择放弃。

节目方面,我们会更多围绕歌声和笑声经济。

成都是全国知名的音乐之都,城市的音乐氛围比较好,所以 我会把音乐节目作为一个重要选择。虽然音乐节目在综艺市场竞争最为激烈,但也是观看人数和粉丝量最大的综艺类型,对于推动城市联动是比较有帮助的。

自2009年起,成都市连续13年获得“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第一名。成都的幸福感来自于这个地方的生活方式,这是一个生活节奏相对悠闲、能够让人放松下来的地方,并且成都自古以来就是移民城市,包容性强,不同的人都能在这里找到自己的生活空间。

可以说笑声也是成都的一个标志,所以 喜剧节目是我们后面发力的重点。今年1月30日开播的《欢乐喜剧人老友季》我们也参与了。我们还要做线下的中国喜剧节、欢笑剧场、喜剧人学院等等。

▍ 影游联动需要城市有一定的基础

“广电独家”:影视产业在成都的发展空间大不大?

赵斌:整体上,这边影视产业的氛围要落后北京很多,需要花功夫去解释产业逻辑。不过这是正常的,毕竟全国都很少有地方能跟北京的产业氛围相比。

影视行业有三大特点——

第一,它要尊重创作规律,创作规律肯定是以人为本的。从事创作工作的人大都聚集在北京,因为只有在北京才能频繁地跟市场和需求方接触。在成都也有一些创作者,但毕竟是少数。

第二,要遵循生产上的规律,得跟产业配套。好的配套基本都聚集在长三角,比如横店、象山、上海松江、江苏无锡。

第三,影视是个高位推动的行业,这个高位不在成都,而在北京,立项、送审等最后决策权都在北京。

所以影视产业不是后发制人就能够弯道超车的事情, 最有可能弯道超车的地方在于产业联动,比如影游联动

影游联动其实说了很多年,真正成功的案例并不多。它不能光是影视端一头热,而是需要另一端的配合,否则只是借势营销,一阵热闹就过去了。

要想把产业落地,一定要有一个在当地有布局能力又有市场运营能力的企业,最适合的就是文旅企业。

“广电独家”:影游联动是否对城市有相应的要求?

赵斌:影游联动需要城市有一定的基础。

首先城市要有一定的经济体量,成都最近几年发展非常快,去年GDP1.99万亿元,这样的城市在全国都不多。

第二,人口基数要足够大,才能撑起本地消费。全国有四个2000万以上人口的城市,成都是其中一个,总人口只比北京少了100万左右,而且外来人口还在不断增加。

第三,它得是一个旅游目的地,拥有比较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比较完善的基础设施,而成都曾被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评定为“中国最佳旅游城市”。

成都具备这三个基础条件,也就具备了推动产业变量爆发的可能性。再加上成都文旅集团资产规模达300亿元,体量在同行中也算强劲,具备影游联动运作实力。

现在四个要素都齐备了,缺的是怎么去进行资源对接,推动线上线下的融合,尤其是数字化转型,所以我想尝试做这件事情。

▍ 与先发区域优势企业建立战略合作

“广电独家”:您为什么对影游联动感兴趣?

赵斌:我在成都有过15年的记者从业经历,主要就是跟文化旅游打交道。

疫情之后,影视公司怎么去重新爬坡,是一个摆在眼前的现实问题。

选择to B模式的话,可以走走版权、定制、自制三条路,一个项目做下来能挣多少钱,天花板已经非常清楚了,推动产业未来发展的动力有限。选择to C模式的话,会员的天花板也在那摆着了。

在这种增量难寻、存量饱和的时候,变量在哪里呢? “文旅+影视”这个新赛道很有可能盘活打通存量和增量,形成新变量的空间。

影视也得加文旅。比如我们跟上海东方卫视合作 《一路唱响》,不仅仅是一档音乐文旅综艺,还整合了包括上海、成都、广州、大理等知名城市的资源联动,第二季尚在筹备,厦门、南京等城市已经主动递来橄榄枝,不仅希望我们节目落地,更希望成都文旅集团能跨地区跟当地进行产业合作。

这让我们和上海东方卫视都看到了“影游联动”的潜力。包括后续我们还要进行战略合作,上海东方卫视以及它的母公司SMG,跟成都文旅在演艺、影视、旅游、金融等全方位打通合作,其实也是基于这个考虑。我们彼此都在双向奔赴。

“广电独家”:你们跟SMG的战略合作,具体将怎么操作?

赵斌第一,内容上联合出品,共同拓展优质IP,比如合作《一路唱响》,这是最直接的方式。这样,地方文旅平台拥有了一个线上面向全国讲述城市文化、搭载城市生活方式的机会,影视内容方也打开了一扇线下产业延展的窗口。接下来我们还要落地演唱会、音乐学院、大舞台、音乐人养成计划等一系列项目。

第二,SMG演艺集团出品了《永不消逝的电波》《伪装者》《繁花》等经典舞台剧,在长三角乃至全国都拥有高知名度, 我们计划将其导流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跟我们的线下剧院剧场资源进行结合。我们甚至考虑在明星版以外,推出落地化的方言版。

第三,做文旅的城市更新。我们准备跟东方卫视的王牌节目《梦想改造家》在成都建立合资公司,共同参与成渝地区的城市更新,包括改造升级巴金故居、周边古镇乡村振兴等。

第四,条件成熟时还可以进行更深层次联动,比如成立基金等。两大国有集团在上海和成都进行双城联动,可以打通很多资源。

除了上海外,重庆也会是我们联动的一个重点,比如我们也计划跟重庆广电集团开展类似合作,共同唱响“成渝双城记”。

▍ “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

“广电独家”:您对于2021年的影视行业有哪些洞察?

赵斌:2021年有 “一个不变、五个变”是值得去关注的。

“一个不变”是需求不变,市场需求持续放量,只不过受政策环境、新冠疫情等因素影响,产值可能碰到了天花板,但行业基本面并未改变。行业即使遇到曲折也在向好,这是这个行业能够持续做下去的根本动力。

变化也同时存在。

第一个变,创作题材多元化。比如不久前出现的《开端》,这在以前是无法想象的。并不是所有人都喜欢《开端》,但它肯定是一个细分领域里的“爆款”,引发了大家对这种互动游戏项目的需求。

第二个变,观影方式改变。大屏电视机在今年爆发,75寸成为标配,最大的都120寸了。过去75寸的电视机怎么也得卖1万块,今年价格也就在3500元左右。价格降低让大量大屏电视机走进千家万户,带来了观影方式的变化——影视产品正在回归客厅。

第三个变,4K、8K、5G等新技术进一步推广应用,带来很多过去无法想象的超高清内容产品,提供沉浸式体验的虚拟现实产品也会越来越多。

第四个变,就是我们正在做的“文旅+影视”。

第五个变,生活场景的应用转变。江浙沪、成都、重庆、西安等许多地方都出现了 影院式浴足店,面向酒店、足疗店等垂直领域的 新院线“青柠”也应运而生。

影院式浴足店让观影变得更具社交属性,过去长短剧集强调的是故事线,而在浴足店观影更多是碎片化内容。以后还会不会诞生新的影视产品类型,这是可以继续观察的。

“广电独家”:成都文旅集团有没有给你们定任务?2022年的计划是什么样的?

赵斌:规划和任务是我和团队自己来设计,我们要主动作为。 2022年的计划,重点就是推进“文旅+”板块的四个方向。

现在已经明确的项目,综艺方面有和上海东方卫视合作的 《一路唱响第二季》《欢乐喜剧人老友季》《开播!情景剧》,它们都会作线下的延展落地。

影视剧方面,除了已经播出的 《冰球少年》和刚在象山杀青的24集古装剧 《小财迷》,还有巫哲小说《嚣张》改编的校园剧 《隅我同行》,玖月晞同名小说改编的 《白色橄榄树》,现实题材剧 《人民警察》,航天题材剧 《苍穹之北》。另外,讲述蜀中四大才女之首薛涛的传奇故事的古装剧 《大唐薛涛传》也在策划当中。

这些项目有主投主控的,也有参投的,共同点是都围绕着“家国”和“青春”这两条题材线。 我希望是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让成都文旅在全国影视出品里占有一席之地。

中国有深厚的古典神话和东方美学基础,是最适合做玄幻题材的。我们也在思考如何利用三星堆和金沙遗址等历史文化资源,做出真正的中国大玄幻IP。

不过做好这件事,不仅要有好剧本,也要有强大的后期制作,还要有做“中国版《阿凡达》”的心愿和毅力。古蜀玄幻如果能做出来,是可以跟西方魔幻相比的。特别是三星堆,史料记载少,非常神秘,影视创作空间很大,而且其中很多元素与西方文明是相通的,比如太阳神鸟所体现的太阳崇拜。

“广电独家”:现在微短剧特别火,你们会涉足吗?

赵斌:我们后面一定会做,目前在做一些基础工程,比如马上要运营 “峨影1958”项目

峨眉电影制片厂是中国六大电影厂之一,也是六大厂中还拥有老厂址的两家电影厂之一。作为共和国电影人的一大摇篮,峨影厂历史积淀厚重,老厂址中有很多当年留下来的电影道具和影像资料。

成都文旅集团和峨眉电影集团将联合盘活它,打造一个以电影为主题的文旅影视特色街区——峨影1958。

“广电独家”是广电业界第一订阅号,“影视独家”透视影视热点,北京中广传华影视文化咨询有限公司运营,长按二维码可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