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阳康的人已返岗,身体却出现各种症状,现实情况让人担忧

2023-01-07     陪宝宝写日记

原标题:首批阳康的人已返岗,身体却出现各种症状,现实情况让人担忧

首批阳康的人已返岗,身体却出现各种症状,现实情况让人担忧。

自从放开之后,我们公司的人就陆续都“阳”了。

先是我们老板,有一天感觉全身酸痛无力,他一开始以为是健身过度,后来接到一个朋友电话,说朋友的爱人阳了,我们老板才想起测一测,一测不打紧,果然阳了。

他当即就赶紧通知公司放假一天,让大家在家观察各自身体状态,同时自我隔离。

第二天回访时发现,我们做饭阿姨也“阳”了。

接着是我,还有办公室另外几位同事,公司的业务人员在外出差,没跟我们有太多接触,可是没多久,也都陆续阳了。

大概前后有20天时间,不是这个阳就是那个阳,公司处于半放假状态。

直到前几天,终于能凑齐全员了,可是却又是状况百出。

先是家里情况:

上了一天班公司商务突然接到家里电话,奶奶去世了,赶紧请假回老家。这两天听她说参加奶奶葬礼的一个远亲也进了医院ICU,由于亲冠引发基础病,看样子是撑不过去了。

再是做饭阿姨请假,她的一位亲戚本身心肺就不好,再加上新冠导致血氧过低,送到医院没多久人就不行了。

还有一个业务员,他爱人的舅舅也因为新冠引发基础病去世,请了几天假回去帮忙。

事实上,不光是老人,很多年轻人也不可避免,这是我的一位朋友在群里发的真实信息,看了让人唏嘘不已。

我们老家是农村的,但我爸长年做生意在外跑动,很少在老家待,前段时间回了趟老家,回来之后感慨万千,本来2000多人的小村子,留守的大多是老年人,这次回去之后才发现,跟他同龄的老人十有八九没撑过这个冬天,那些都是他从童年时就在一起的玩伴。

就连村里仅有的一个私人卫生所,医生也在上个月去世了,现在村里人生病只能到镇上医院去看。

还有就是,随着去世人员骤然增多,引发的各种费用也随之增加,让很多农村家庭难以承受。

农村很多地方至今还保留着土葬的习俗,原来一副棺材大概5000元左右,最近已经卖到了一万多一副,相关的办白事用的物品也都跟着涨价,关键是小镇上储备能力有限,有钱还不见得买得到。

我爸说村上有几户人家老人去世,在镇上买不到棺材,只好花大价钱到外地买,再花钱运输回老家,几经波折家里人身心俱疲。

城市里的人就更不用说了,前几天一个朋友父亲去世,我们这里殡仪馆要排队到一个月以后,无奈之下他花大价钱找关系,找到外地一个县城的殡仪馆,才得以顺利火化。

再说身体情况:

员工正式返岗之后,每个人的身体都多多少少出现一些不同症状的后遗症。

有人跑几步就气喘吁吁,有人全身乏力胃口不佳,一进办公室就听到此起彼伏的咳嗽声,还有一个业务人员,阳康后15天又复阳,这次复阳比第一次严重得多,打了一个星期针才免强压制,拖着疲惫的身躯继续上班。

就拿我自己来说,从阳到现在已经有20天时间,虽说正常上班没有任何影响,但总感觉嘴麻麻的,偶尔咳嗽伴随着胸闷,嗓子里总感觉有咳不出又咽不下的痰,稍晚一点休息就开始头疼,并且经常乏力、特别容易疲惫。

与此同时,我明显感觉到身体抵抗力比以往要低很多,特别怕冷,稍穿薄一点就感觉冷风似乎要往骨头缝里钻。

为什么今年去世的人格外多,是巧合还是新冠使然?

这个问题,专家是这样回答的:

诚然,新冠以我们难以想象的速度在迅速传播,但相比前两年,新冠的致死率已经相当低了,但现在的问题是,新冠像是一个导火索,又像一个放大器,把个体的问题放大并引爆,能撑得过去的人就活着,撑不过去的,也就到此为止了。

那么,老人去世增多,跟新冠有没有直接关系呢?事实上,我认为跟以下几个方面有关:

1、饮食有关。

现在超市或菜市场卖的蔬菜食物,没有几个是没有任何添加纯绿色食品,各种化学物质充斥着我们的方方面面,从原材料到加工过程,到处都充斥着“科技与狠活”,我们很难再单纯从食物中获取所需各种营养供给。

再加上疫情影响人们收入,菜价、肉价都大幅度上涨,在这种大环境下,人们的饮食营养必然会受到影响,身体的抵抗力自然会更差一些。

2、天气影响。

即便没有新冠,冬季也是老人去世的高发期。

因为冬天的特点就是冷和干燥,冷对老年人的刺激影响是非常大的,这也是诱发或加重老年人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疾病的重要原因。

对于有心脏疾病的老年人,冷空气刺激甚至可以直接诱发心肌梗塞。老年人免疫力低,冷暖交替也容易出现呼吸系统感染。

3、医药紧缺。

刚刚放开那段时间,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都可以用“一药难求”四个字来形容现状,我的一位朋友在医院上班,自己都买不到药,前段时间在微信上托我帮忙看能不能买到药。

医院上班固然如此,普通人就更难了。

而这种“一药难求”所引发的连锁反应还有一个,那就是“乱用药”。

很多人家里没有备新冠对症的药物,在自己阳了之后,家里有什么药吃什么药,还有很多人高烧不退同时吃几种退烧药,而有的人认为自己症状严重要加大剂量,于是超量吃药......

这些行为非但不会对自己的病情有所帮助,反而还会加重病情,导致其他疾病产生。

4、环境使然。

前段时间刚刚放开,疫情直接反扑,医院医疗资源紧张,几乎所有医院科室都改成了呼吸科,所有医生不管会不会,都开始学着看呼吸疾病,很多老人不管轻症重症都涌进医院,而很多医生也第一时间被感染,带病工作,这种工作状态下,效率肯定会十分低下,此消彼长,医疗资源则更加缺乏。

5、心理影响。

记得刚放开那段时间,随着身边人逐渐变阳,自己也出现“幻阳”现象,一会儿觉得自己发烧,一会儿觉得自己头疼,一会儿觉得自己嘴里没味,总之觉得没阳就不正常,一边盼着阳,一边又怕阳,忐忑不安。

心理对人的影响多大呢?给大家讲个故事。

1936年印度科学家曾在死囚身上做这样一项试验,他们把死囚捆在床上,用布蒙着眼,然后把死囚的手上割个口子,让死囚听到旁边滴水的声音,以为是自己血滴的声音,没多久这个死囚就死了,死状和失血过多一模一样,但其实他的伤口并不致死。

放开以来,媒体都在渲染新冠恐怖,并都在强调要自我保护,亲身体会过医疗紧张程度,再加上身边有些人确实因为新冠去世,这给很多年龄大的、跟社会脱节的老人会造成多大的心理压力?这种心理压力直接会影响身体健康。

写在最后:

最后说一下我自己的父亲吧,今年67了,身体很好,前段时间跟7个朋友一起出差,8个人可以说是同吃同住,其他7个人全阳了,其中有一个人还是跟他住一个房间,但神奇的是,我父亲竟然一点都没事,他朋友笑称他是从“羊圈”中杀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血路,很是让其他人羡慕了一番。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他会幸免,我父亲有高血压,日常一直在吃降压药,但他平时饮食非常规律,每天走1-2万步,运动量足够,另外他每天吃蛋白粉给自己补充蛋白质,还有一点他自己总结的(没有科学依据,在这里仅仅分享经验),他每天睡觉之前要喝杯小酒,这样睡眠就非常好,他的原话是,酒精经过咽喉时消了毒,以至于他的呼吸系统没有受到病毒攻击。

这种说法当然没有依据,每个人都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生活方式。

疫情当下,怒斥也好,伤痛也罢,我们也要始终相信,疫情一定会过去,无论何时,保持良好的心态,努力认真过好每一天,才是当下我们应该做的事情。#我的生活也是头条#

作者:等风来
两个孩子的职场妈妈,左手执笔右手带娃,喜欢读书、写作、画画、坚信即便生活一地鸡毛,内心也要拥有自己向往的诗和远方,关注我,持续给您提供更多育儿干货。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3c450a33aa92f2b2181fff94f5df0be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