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建筑的自建实验

原标题:乡土建筑的自建实验

近日,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The Royal Institute of British Architects,简称 RIBA),颁布了2021年获奖名单。其中, 总统研究奖(RIBA President’s Award for Research)的得主是来自香港大学的 林君翰(John Lin)和索尼·德巴克托尼 (Sony Devabhaktuni),他们的项目是 As found house:来自中国农村的自建者的实验。今年的主题比往常更具全球代 表性,相对于RIBA其他奖项,该奖项旨在 表彰建筑和建筑环境领域的研究,虽没有成型的设计作品,却通过研究揭示了建 筑师们在当下更应关注的问题。

改革开放后,中国城市化的步伐逐渐加快, 大批农民离开村庄,走向城市。同时,中国农 村地区也逐渐告别传统的生活方式,开始缓 慢转型。曾经的传统民居已经不能完全满足 居住者的需求,于是居民根据其自身生活需 求和传统建筑智慧,将传统民居进行自发改 造,产生了诸多不同于专业建筑设计思维的 乡土建筑。As found house研究了中国农村 四个偏远地区居住者自行建造并对乡土房 屋进行创新、可持续和高效改造的例子。这 四个地区地理上相距遥远,气候多样且文化独特。虽然这些地区的房屋经常被研究和讨论,但该研究提出了一种理解这些传统住宅 的不同方式。林君翰在介绍他们所做的研究时说道:“农村建设者所做的事情给我留 下了深刻的印象,这让我质疑自己作为建筑 师的角色。对于这项研究我的结论是,建筑 师或设计师可以通过帮助发展当地语言并 努力在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之间架起桥梁 来做出贡献:现代生活方式和传统生活方 式。我们还可以帮助将一些非正式的设计策 略正式化,以便将工业建筑方式与传统方法相结合。”

> 伯纳德·鲁多夫斯基(Bernard Rudofsky)在1964年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的展览《没有建筑师的建筑》中展示中国陕西窑洞的图片

伯纳德·鲁多夫斯基(Bernard Rudofsky)在 1964年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的展览《没有建 筑师的建筑》序言中说道:“不知名的建造 者的建筑智慧和专业知识为建筑师提供了最大的未开发建筑灵感来源。从中获得的智慧 超越了经济和美学的考虑,因为它触及到了 一个更棘手并且越来越需要被重视的问题, 即如何生活。”五十多年以后,通过当代中国 的视角重新审视鲁多夫斯基关于乡土建筑的 评论,乡村生活方式正经历着快速的变化, 那些房屋将面临废弃、基础设施转变、适应 新型生活方式等问题,这与展览的序言中理 想化的居住环境相反,必须通过一种新的逻 辑来重新思考。“于是我们开始问自己,今天的乡土建筑是什么?当我们目睹数以百万计 的建筑商用工业材料改造他们的传统住宅 时,我们能否找出更加巧妙和创新的解决方案,为乡土建筑找到一种新方式?”林君翰说道,“在我们第一次去中国北方的窑洞的 旅途中遇到了一个家庭,他们在地上建了一 座新房子,但在夏季和冬季的几个月里,当土 墙的隔热仍然提供舒适感时,他们继续住在 窑洞。这种来回地运动揭示了一种过渡的生 活方式,通过混合的生活方式来应对气候。 不是用技术和能源来控制温度,而是根据季节进行简单地改变,从而对今天的乡土建筑 了新的理解——对完全当代的生活形式的洞察。我们开始考虑对传统房屋的自制改造如 何为建筑问题提出新的方法,包括在这种情 况下,如何可持续地生活。这一初步观察使 我们考虑了中国其他地方的乡土建筑。是否 还有更多当代生活的故事隐藏在眼前?于是 在过去的五年里,我们进行了多次探索和记 录乡土改造案例的旅程,经常绕过保存完好 的传统房屋,转而选择那些可能会因额外建 设而受损的房屋。我们穿越了中国不同的气 候和环境范围,最终将注意力集中在四个地区,侗族木屋、陕西窑洞、福建土楼、香格里 拉藏族民居。”

陕西窑洞,连接地上地下

几个世纪以来,挖掘窑洞的方法和工具都是 一样的——用简陋的工具刮铲软土,然后用 临时桶运走。窑洞通过一个坡道进入,该坡 道从主坑开始一段距离,向下倾斜到地面, 然后切开通过装饰的门槛进入庭院。这些房 屋与中国四合院具有相同的组织结构,公共 生活发生在一个开放但内向的空间中,将个 人活动分配到他们自己的房间周围。与大多 数类型的建筑相比,窑洞需要定期维护以防 止黄土被侵蚀;定期使用水和一层石灰和石 膏,以保持结构完整。

> 传统窑洞与地上自建房由一个足够大的坡道相连,足够汽车通过并直接驶入

许多窑洞已被遗弃或年久失修,随着农村旅 游的发展和传统建筑逐渐受到保护,很多当 地居民将窑洞改造成供客人入住的酒店和 餐厅。一些村庄对单独的窑洞进行了改造, 用新的隧道将一个庭院与另一个庭院连接起 来,并在每个空间中引入了新的功能:游客可以在两个庭院中间的区域购物、吃饭和住 宿。这些变化还为窑洞带来了更多的改造。 厕所和淋浴在窑洞中普及,并且可以保证通 风,解决了湿度问题。传统的炕床是宽大的 砖或土制平台,由附近火炉排出的管道空气 加热,已被床垫和白床单所取代。有些家庭 还增加了地上的新建筑。它们位于家庭土地 的周边,有时靠近窑洞入口坡道。时常通过 设置围栏来划定边界起到保护作用。居民会 根据季节或天气决定住在地上还是地下,夏 天的炎热让昏暗的窑洞更加舒适;冬天,土 地更加便于储存的热量,使房子变暖。除此 之外,他们还在地上的房屋中新增设施还有 其他方便生活的空间:恒定的空气流动、厕 所和易于调节的暖气。于是,地上和地下的 空间在日常生活居住中连接在一起。

> 传统土楼外部连接新建房屋,形成独立单元

侗族木屋,材料融合改变生活方式

侗族木屋作为中国最传统的木制建筑代表之一,其中蕴含的文化与工艺已经逐渐被当 代建筑所改变甚至取代,越来越多的传统建 筑被普通又常见的混凝土框架所掩盖。而除 居住功能外,侗族木屋与侗族人身份之间的 关系在木框架结构中得到体现。这些房屋是 用从侗寨周围山坡上采伐的杉木建造的,地 板、墙壁、窗户和家具也都是由相同的杉木制成的。木屋的整体框架需要选择吉日来组装,每个村庄在一年中的某个时候都会有一 两个完整的框架建成,最上面的金梁通常用 红丝带装饰。仪式的目的是确保工人攀登建 筑物高度时的安全以及祝愿未来在这座木屋 中可以繁荣生活。

随着时间的推移,为了满足新的生活需求为 新的建筑方式开辟了道路。虽然当地村民们 依附于他们的住宅所代表的传统,并对他们 的木屋感到自豪,但他们也认识到旧建筑的 脆弱性。比如,大部分传统木屋不是建在土 里,而是靠在堆积的石头上,增加了不可预 测的洪水冲走整个建筑的可能性。这些乡村 中的传统木匠在认识到混凝土等现代建筑 材料之后,也逐渐接受这种建筑方式,并且 将传统木工技术融入其中,使木质结构与混 凝土结构在现代侗族木屋中和谐融合。很多村庄开始用混凝土和砖结构代替木桩或与 木桩交错来加固木屋底层,大大减少了木屋 被洪水冲走的风险。还有混凝土房屋中的地 板和阳台全部是由木质结构建造;也有一些 房屋是在邻近村庄或山谷中未使用的房屋的 木质框架的基础上利用混凝土制成的。

> 为扩大居住范围,居民在原土楼建筑外部加上第二个圆环,使每个家庭单元向外扩展

受到侗族木屋自建房屋的启发,林君翰和他 在香港大学的同事 Lidia Ratoi 与徐卫国清 华大学教授在深圳的机器人实验室合作正 在进行“未来的传统住宅”的设计项目。“我 们正在拆解贵州省的一座废弃木屋,并在现 场用机器人为房子打印新的定制墙。这是一 种翻新房屋的策略,既可以保留古老的木结 构和工艺,又可以使它们更适应现代生活。 我们希望借助机器人,根据每个家庭的需求 打印出完全不同的房屋内部结构,实现现代 化的生活方式,同时保留这一传统房屋建筑技术。”

福建土楼,打破生活壁垒

数百年来,多层土楼一直是福建省西南地区 的代表性建筑。最早的土楼由厚厚的石墙组 成,客家族人民期望用这种坚固的外墙将他 们与人口稠密的汉族地区保持距离,这种孤 立也使家庭免受土匪和野生动物的伤害。土 楼由几层楼高,一到两米厚的外墙组成,这 面墙通常由泥土、糯米、蛋清和糖的混合物 制成,并用竹子或冷杉树枝加固。在最古老 的建筑中,圆形或椭圆形的土楼最为常见, 但方形和矩形土楼也很普遍,每种形式都与 当地地形有关。周围森林的木材被用来建造 剩余的结构,用大梁支撑地板、隔板、室内走 道和楼梯。入口由铁板加固的厚木门保护, 用于联通庭院内外。此外,大门还承担着庭 院的通风作用,在夏天,厚重的墙壁则可以 隔绝外部的热量。

> “未来的传统住宅”项目模型

现在,传统土楼的建造成本几乎是容纳同等 数量家庭的混凝土框架建筑的五倍。连接 内部土墙的木梁需要从其他地方采购和运 输,已不能在附近的森林中寻找材料。并且 劳动力成本如果由居民自己承担,传统土楼 的建造便不再可行。近些年,一些土楼的院落,根据每个家庭的居住单元,被放射状的 划分。土楼的整个部分被重新规划或完全拆除,而新的施工方法使得加强土楼曾经不 可侵犯的土墙的结构完整性成为可能。居民 向外扩展他们的房屋,突破便捷并打开从街 道直接进入居住单元的通道。在空间允许 的情况下,还有一些家庭选择在土楼本身之 外建造结构,用桥梁连接土楼与新的建筑空间。

香格里拉藏族民居,顺应季节的房屋

在海拔3000米的云南西北部地区。传统藏 族农舍使用夯土和木结构,将封闭庭院的外 部空间与房屋统一起来。房子的底层通向 庭院,动物们自由地进入底层取暖,而人们 则住在楼上,内部空间由石头底座上竖起的 大型木柱呈网格状划分。为了在漫长的冬天 中取暖,家人会聚集在内部空间里,围着烤 箱。农舍的最顶层则是用来储存收成的,上 面覆盖着一个由木桁架支撑的浅斜屋顶。

> “未来的传统住宅”项目模型

在香格里拉市周围,这些农民中的许多人已 经搬到离城市更近的发展中的城郊地区。他 们建造的房屋复制了传统的乡村建筑,并使 其适应现代生活。这些改造受到了玻璃和钢 结构的独特影响,将室外庭院变成了全年被 阳光温暖的空间。随着家庭越来越靠近城市 边缘,政府为种植新型作物提供了激励措施,决定他们生计的自给农业变得不那么有吸引力了,生计的变化使得居民开始调整房 屋的空间组织。新建公路将东北部的成都和 南部的昆明的承包商、劳工和工业材料带到香格里拉,以及比传统建筑方式更便宜、更快捷的建造方法。

夏季和冬季的极端温度以晴朗的天空和充 足的阳光为特征;由于该地区海拔较高,阳光强烈,热量消散得更快。早期的建筑实验 通过使用廉价的玻璃和钢结构来解决这些 问题。用玻璃材料建造门廊,使得阳光可以 毫无遮挡的照进房间,然后这些被收集的热 量会辐射到建筑物内的其他房间。冬天,当 气温降至冰点以下时,房间会被阳光温暖; 夏天,窗户用于调节温度。这些对玻璃和钢 的首次实验导致了越来越雄心勃勃的建筑, 很快民居中的庭院空间完全被玻璃和钢棚覆 盖,在以前留给动物和农场设备存放的空间 变成了由喷泉、植物和阴凉休息区组成的精致花园。

> 居民将生活空间扩展至土楼中心庭院,增加厕所和厨房等功能区域

中国幅员辽阔,涵盖多种气候和地理环境, 而这些不同的气候与地理环境孕育出了不 同充满智慧、适应生活的建筑。“在‘建筑 师’这个职业出现以前,那些房屋就一直存在。传统建筑是如何建成的?创新又是如 何不断发生的?”林君翰说,“在我们的工 作中,总是需要让设计看起来很贵。但在这 些地方,价值观念要真实得多。他们没有很 多钱可以花,所以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有 意义的,有实际功能、社会价值甚至文化价 值。与训练有素的建筑师不同,自建者不知 道房子应该是什么样子,这种自发性很有意 思。通过研究这些自建房屋,可以真实地体 验我们的历史和传统,让我们认识到日常生 活中设计的独创性和美感,并且教会我们谦 虚。”(编辑:九月)

文 Article > 吉丽 Jill;

图 Picture > 林君翰 John Lin、索尼·德巴克托尼 Sony Devabhaktun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