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地理大讲堂 | 总要去一次草原吧!
中国国家地理大讲堂|系列直播
《你好,草原》
VOL1
《探源草原丝路》
郭物
跟随中国社科院中国历史研究院考古研究所边疆民族与宗教研究室研究员郭物,用丰富的图片为我们展现一个延续千年、互学互利的草原丝路兴衰史。
VOL2
《马背上的四季轮回》
赵兰富
呼伦贝尔学院等多所高校客座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赵兰富,长期关注研究欧亚草原自然环境、生态文明及游牧文化,为你剥去浪漫想象,了解游牧民族生活的艰辛和科学放牧的智慧。
VOL3
《关乎你我的生物多样性宝库》
董世魁
同北京林业大学草业与草原学院院长董世魁一起,关注我国草原的独特多样性,读懂草原这个动植物物种巨大的种质资源库。
VOL4
《草原的伤疤》
叶学华
坦荡壮阔的大草原上,沙地犹如伤疤令人痛心,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叶学华将告诉你如何为草原“穿衣疗伤”,重披绿装。
8月17日周四19:00
“中国国家地理探索”直播间
中国国家地理大讲堂
《你好,草原》第一期《探源草原丝路》
中国社科院中国历史研究院
考古研究所边疆民族与宗教研究室研究员
郭物
草原丝路对我们既熟悉又陌生,它比沙漠丝路开启时间更早,但几乎没有文献记载,近年来,随着考古学的深入开展,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更加细微、精彩和丰富的草原丝路景象。
欧亚草原对于中国古代文明发展作用不容忽视,无论是大陆南部的农耕文明还是北方的草原社会,都是丝绸之路上的盛世华章。草原上的人民原来主要是定居生活,但资源的有限性促进了他们的迁徙,大麦、小麦等农作物,绵羊、山羊等牲畜以及青铜冶金等技术发明借此机会传入了中国,而中国的彩陶也传到了欧洲。这段文化交流的历史既印刻在了当时的岩画上,也凝固在了生活器物里。
从公元前3000年左右开始,中国西北至中原腹地以草原丝路作为媒介,逐渐受到欧亚大陆西部文明中心以及欧亚草原文化的影响。战国晚期以前已经有三波大型的中西文化交流,丝绸之路是古代亚欧大陆间开展长距离转手贸易与文化交流的交通网络,它绵亘万里,延续数千年,积淀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是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
本周四晚19:00
锁定中国国家地理探索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