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省市人均GDP排名,多个强省会城市表现不强

2019-12-17   西一安鲜

人均GDP,是指一个地区核算期内实现的GDP与该地区常住人口的比值。这里的核算期一般为一年,这里的地区一般是指国家,也就是说人均GDP的对比在过去多出现在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数据对比之中。

众所周知,不同国家根据其国内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被定义为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而定义的标准就包括: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人均GDP)、人类发展指数、工业化水准、生活品质、城镇化率等因素。其中人均GDP是考量的重要标准之一。

这里以韩国为例,虽然2018年韩国GDP增速已经降至近年来的新低2.7%,全国的GDP总量约为1.62万亿美元,这个总量远低于我国GDP,只比我国广东省2018年GDP多1900多亿美元,然而2018年韩国人均GDP达到了3.14万美元,换算成人民币约219292元;2018年中国人均GDP则仅为64520.7元人民币,广东省人均GDP约为86412元,均与韩国人均GDP有较大差距。

因此近年来,在关注一个地区经济总量的同时,人们也逐渐开始重视该地区人均GDP和人均可支配收入,因为这两项数据才是衡量一个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的客观标准。总量强或许只是虚胖,人均强那才是真正的强壮。

带着这样衡量地区经济的视角,我们再来看全国27个省(自治区)内各城市人均GDP的实际情况,对比之后就会发现部分强省会城市GDP总量虽位列全省第一,然而人均GDP表现却并不理想。

2018年各省(区)内城市人均GDP对比(下图)

制图:西一安鲜

通过以上对比我们发现在全国范围内:江苏省、山东省、四川省、福建省、陕西省、江西省、广西、内蒙、黑龙江省、新疆、甘肃省、海南省和青海等13个省(自治区)内人均GDP第一的城市均不是省内GDP最高的城市和省会城市。

造成这一现象的一大原因与这些城市本地人口远少于省会城市和GDP最高城市不无关系。

例如上图数据显示人均GDP最高的克拉玛依市(人均GDP202822.95元,几乎达到了韩国人均GDP水平),2018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仅为898.1亿元,还达不到部分省会城市一个城区的GDP贡献,然而截止到2017年末克拉玛依常住人口仅为44.3万人,44.3万人生活生产的地区完成了898.1亿元的生产总值,人均GDP高就不足为奇了。

对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不同国情,我们应当理性客观看待人均GDP的合理价值。除去资源型国家以外,人均GDP的确是反应了一个国家社会发展水平和程度,也在侧面反映了一个国家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教育、环境等方面的发展水平。

然而根据我国的特殊国情,虽然我国人均GDP目前仍低于世界人均GDP,但我国改革开放40年以来,城市化、工业化进程速度加快,部分城市的社会保障、医疗、教育等环境明显优于世界平均水平,人均GDP低的原因在于农村工业的滞后发展,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

在刚刚结束的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2020年将是全面小康的收官之年:

未来发展将坚持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不走‘唯GDP’论英雄的老路,把注意力集中到解决各种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上,重视补足医疗、教育、文化、养老等民生相关基础设施投资缺口,集中兵力打好深度贫困歼灭战,政策、资金重点向‘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倾斜,确保如期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文章最后还是要跟各位读者强调的是,人均GDP更能反应的是一个地区产出水平而非一个地区居民的生活水平,人均GDP与居民实际生活水平(医疗、教育、社会保障)存在误差。不过从更能反应生活水平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来看,目前我国人均可支配收入约占到人均GDP的60%,这个比重的确与发达国家还有一定差距,这也是中央经济会议提出‘把注意力集中到解决各种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上’的内在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