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尚和明星联姻背后,无法回避的虚荣与狡辩

2019-07-31     空白杂志

​时尚和电影都在制造幻想和美梦,因此时尚和出演电影的明星之间的联姻传统由来已久。

联姻的共识之下,大家各司其职,有人扮演代言人或大使(各路明星)、有人扮演时尚大帝(Karl Lagerfeld)、有人扮演女魔头(Anna WIntour)、有人是金童(Tom Ford)、有人是天才(Nicolas Ghesquière、Hedi Slimane),有人是鬼才(John Galliano、Alexander McQueen)……每个人都有其象征性的角色扮演。

这是一个成熟且成功的媒介运作体系的基本游戏规则,在时代变迁中,时尚在变,电影在变,明星也在变,虚荣者、狡辩者,你方唱罢我登场,各自角力。

01:源起

奥黛丽·赫本与 Givenchy 在 1950-1960 年代的合体,一直以来都被视为时尚和明星联姻的经典范本,不过限于彼时传播渠道有限,双方合作的高光时刻主要停留在电影层面,无数年之后才因为大众传媒的普及被更多人熟知。

奥黛丽·赫本

时尚和明星联姻被真正普及,可以追溯到 1990 年代。

1980 年代末 1990 年代初,是至今还被人津津乐道的超模年代,Kate Moss、Naomi Campbell、Christy Turlington、Linda Evangelista、Cindy Crawford、Claudia Schiffer 在当时被称为叱咤时尚江湖的超模群首。她们长期霸占着各大时尚杂志封面,并手握各大时尚品牌的广告代言合约。

超模们的卓越成就有目共睹,她们带领时尚界成名,拉近了普通人和时尚之间的距离。但是几位超模的高光实在是太耀眼,以至于后辈们都在她们的阴影下出道,很难有机会成为万众瞩目的新一代超模。多数人都放平心态进入模特行业,安心求得一份工作,少数人有功利心,转战其他名利场领域大红大紫。

眼瞅着超模后继无人,老司机 Anna Wintour 意识到必须有新的面孔来为时尚界吸引注意力,于是她开始哄骗新一代女演员取代超模的位置。从此,时尚和明星开始频繁互动。

1998 年,好莱坞当红女演员蕾妮·齐薇格(Renée Zellweger)成为第一个登上美国版 VOGUE 九月刊封面的非模特人选。

美国版 VOGUE 1998 年九月刊封面 | 摄影: Steven Meisel

事实上,随着大众传媒工业在 1990 年代的高速发展,明星们曝光的媒体通道越来越多,她们已经意识到了时尚的力量,急需借助时尚包装在红毯或秀场前排展示完美的个人形象,于是她们想方设法与时尚求合体。

自然而然地,当时尚与明星的关系越走越近,超模在时尚界的地位逐渐被明星取代。时尚和明星合体的最佳舞台是每年五月第一个星期一举办的 Met Gala,而 Anna Wintour 从 1995 年至今就一直在卖力张罗局面,谁是外围,谁是一线,一目了然。

时尚和明星联姻还有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故事主角是时尚金童 Tom Ford。他在掌管 Gucci 期间,洞察到了好莱坞各路大小明星想出名的心态,给他们制造了各种性感骚柔的糖衣炮弹,并确立了自己在时尚界的江湖地位。

时间来到 2004 年,Tom Ford 离开 Gucci,时尚和明星联姻的超级主角 Karl Lagerfeld 粉墨登场。

02:高光

2003 年,澳大利亚女演员妮可·基德曼被 Karl Lagerfeld 邀请代言香奈儿 5 号香水。

当时的妮可·基德曼,因出演《红磨坊》等热门电影,已经成为全球瞩目的巨星。导演巴兹·鲁尔曼(Baz Luhrmann)构思并指导了一场以她为主角的 180 秒广告短片,短片于 2004 年圣诞新年假期在全球发布,然后成为香奈儿连续几年在假日季的重要推广物料。

短片耗资 3300 万美元完成,妮可·基德曼的酬劳是 300 万美元,她因此成为演员出演商业广告的最高纪录保持者。连续几年的合约,她一共赚了 1200 万美元。

妮可·基德曼出演香奈儿 5 号香水广告短片的花絮和剧照

2004 年 10 月 8 日,距离短片正式发布还有一段时间,香奈儿在巴黎大皇宫发布 2005 春夏成衣系列,妮可·基德曼成为秀场内外的万众焦点。

进入秀场前,万千粉丝在场外高喊她的名字。秀场里,T 台被打造成红毯的形式,时装秀的开场环节,Linda Evangelista、Amber Valletta、Shalom Harlow、Naomi Campbell、Kristen McMenamy、Nadja Auermann 等几位超模模仿明星走红毯,场边无数男人在拍照,现场气氛相当戏剧性。

Chanel 2005 春夏时装秀开场环节

秀场内外,仿佛就是一场电影的宣传活动。走秀完毕之后,老佛爷走到秀场边与妮可·基德曼亲密贴脸。

Chanel 2005 春夏时装秀谢幕环节,老佛爷与妮可·基德曼亲密贴脸

秀后派对,也是疯狂到客人爆满,各路知名人士都想去一睹好莱坞巨星如尤物一般的真容。老佛爷则戴着墨镜站在边上一脸冷漠,但很显然他已经能预见到巨大成功即将来临,一次伟大的商业联姻就此开始。

第二天,老佛爷和妮可·基德曼贴脸的照片无处不在,成为各大媒体报刊的头版头条。一个多月后,妮可·基德曼出演的香奈儿 5 号香水在欧洲及北美出街。

此前,欧洲老牌时装屋都习惯于与本土明星合体,妮可·基德曼代言的香奈儿 5 号香水广告引起的轰动,让国际明星成为香馍馍,她们成为时尚品牌们明里暗里疯抢的对象。

无疑,老佛爷是时尚和明星之间超高规格商业联姻的造物主和组织者,如今任何一个人都在津津乐道这种商业模式,却鲜有人去发问,当初老佛爷是如何想通了市场逻辑,并且一出招就成功了。

为什么是国际巨星能获得成功,有一个非常关键的信息是非常清楚的——在一个人人穿着变得过于暴露的时代,只有当一位明星拥有非凡的才华和风格,她才会让人感到兴奋。

如此逻辑之下,妮可·基德曼与香奈儿联姻,她的存在就像香奈儿 5 号香水一样令人陶醉。

当然,任何明星拥有再亮的高光,始终都是时装屋的配角,时尚的真正主角是品牌本身,以及主理设计师。

很显然,老佛爷身上自带的明星光环就有与商业联姻的价值。

2004 年 9 月 18 日,巴黎蓬皮杜中心,老佛爷召集全球媒体发布 Karl Lagerfeld for H&M 系列,那时没有智能手机和社交网络,各方都尊重行业既定规则,服装没有出现在商店之前,记者们都不会出版任何相关图片。

Karl Lagerfeld for H&M 系列广告大片

11 月 12 日清晨,Karl Lagerfeld for H&M 系列摆上货架,如潮水般的人群挤进 H&M 各大门店,不少顾客带着睡袋连夜排队。

但在此前的几小时,老佛爷非常焦虑不安,甚至怀疑真有人去买吗?如果没有声响怎么办?

不过,由于单品过于畅销,老佛爷的焦虑变成了愤怒,他指责 H&M 故意制造稀缺,他参与合作的本意是为了时尚民主,现实情况却完全背道而驰。处在当时的情形,任何人都能猜到,他内心深处其实是非常狂喜的。

合作之前,H&M 通过民意调查发现,老佛爷是大众最熟悉的时尚界知名人士,于是他成为 H&M 的第一个跨界合作对象。不过当时除了极少数人支持他,大部分人都觉得不可思议,他们觉得高级衣架上的设计,一下子 low 到地面,会出现怎样不可想象的画面。

为什么 Karl Lagerfeld for H&M 系列会取得空前成功?原因在于 H&M 是平价品牌,与老佛爷合作的出发点,是为普通女性的正常身体提供衣服,而非超模,因此广受追捧。

当然了,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广大吃瓜群众的虚荣心作祟。

开发单品的过程中,时任法国版 VOGUE 主编、H&M 顾问 Carine Roitfeld 建议在 T 恤上印上老佛爷的脸。最开始老佛爷犹豫不决,但他很清楚当时虚荣盛行,最终照办了。

时尚和明星合体,推高了双方的知名度,让吃瓜群众对于虚荣的需求更加旺盛,即所谓的名人经济。

但是谁也不会想到,2008 年会爆发金融危机,消费至上的虚荣体验被浇了一瓢冷水。

03:异化

2012 年,社交媒体全面兴起,虚荣也跟着重新抬头,并在 2015 年回归大众视线,标志性事件是 Balenciaga 爆款,Gucci 翻红。

社交媒体时代,人手一部智能手机,每个人都是“演员”,过去时尚与明星联姻的逻辑不再好用,刚好有本事的设计师本身就是社交媒体上的明星,他们给出了一套能满足新时代虚荣的自圆其说。

格鲁吉亚人 Demna Gvasalia 带领的 Balenciaga,通过真皮宜家手袋、T 恤混合衬衫的怪异上衣、笨重的老爹鞋、多层叠搭外套等一系列奇葩贵价单品,在各大头条上刷足存在感。尤其老爹鞋,已经成为一种新的鞋履轮廓,红红火火几年完全没有停下来的意思。

极富争议,又令人垂涎——Demna Gvasalia 的创作思路与达达主义的先驱、艺术家杜尚类似,他将日常之物的现成品重新包装,赋予它们新的身份和尊严,让购买者在身心层面提升拥有它们的意义。

Gucci 的做法更加讨巧,设计师 Alessandro Michele 通过嫁接各个时期大众耳熟能详的艺术元素,构建出品牌的新时代文化语言,让拥有者分外窝心、分外满足。

Demna Gvasalia 和 Alessandro Michele 之前,很多设计师这么干过,比如 Martin Margiela、Helmut Lang,不过前辈的做法偏精英姿态,作品至今依旧被封为经典,他之后,Virgil Abloh 更加变本加厉。

Virgil Abloh 有多红不必多说,能够出任 Louis Vuitton 男装创意总监就足以证明,但他也背负了无数骂名。简单来说,他的那套自圆其说,就是怎么好卖怎么来,挪用各种现成的东西来设计,本质上是所谓的经验主义。

但是经验主义并不属于精英范畴,而时尚又是精英语境,因此 Virgil Abloh 的创作逻辑被无数真假精英人士唾弃。再加上他的创作底色是黑人群体长期被剥削、被压迫之后的应激反应遗传,属于经验主义中最被人不待见的谋生实用主义。

因此,Virgil Abloh 爆红之后被时尚收编,双方满足了虚荣,但是一时爽能否变成时时爽,却是一个未知数。前不久 LV 全面下架 Michael Jackson 相关的男装单品,就给双方敲起了警钟。

理论上,嫁接 Michael Jackson 相关元素到 LV 的当代形象里,可以让无数黑人同胞和当代流行文化脑残粉找到内心共鸣,并且开开心心刷卡消费,但是巨星身上的争议点却让各方手足无措。

虽然 Virgil Abloh 有各种自创的主义给自己自圆其说,但是很显然,时尚背后的虚荣依旧逃脱不了普世价值的立场。这恰好也是他、Demna Gvasalia、Alessandro Michele 爆红背后,创作初衷始终让人存疑的关键点。

在中国,以 Balenciaga 和 Gucci 为代表的虚荣时尚消费,已经可以顶全球时尚消费市场的半边天,而且时尚和明星联姻的“特供大使”消息满天飞。看似热闹,却是一个非常魔幻的现场。

2019 年 3 月,中国女星 Angelababy 登上美国版 VOGUE 封面,就是这个魔幻现场的最佳注脚。

摄影: Mikael Jansson

不难看出,时尚和明星联姻的高光时刻,只有当一位明星拥有非凡的才华和风格,她才会被时尚收编,成为让无数人体验虚荣的基础出发点。而在社交媒体时代,当转评赞成为时尚和明星联姻的参照物,虚荣不可避免成为让人焦虑的无底洞。

孰是孰非?老一辈艺人早已树立了标杆。

无数人钦佩 Karl lagerfeld、Anna Wintour 等老一辈艺人,以及他们代表的一切,原因并非在于他们满足了无数人的虚荣心,而是他们的行动代表着时代的进步,并且是站在普世价值立场之上的时代进步。

因此,虚荣者,狡辩者,请保重。

撰文:PiPiJuiCe(空白杂志出品人)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3U_GemwBvvf6VcSZ5LQ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