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赛失利,母亲怒拍女儿头部:“有毒压力”比普通压力更伤孩子

2019-09-24     大白的育儿经

河南郑州的平衡车比赛现场,一对母女吸引了很多路人的目光。2岁的女孩在比赛中表现不佳,被妈妈拍打头部大声训斥:“你还有脸哭?全程在那里遛弯,最后一个弯道还让人超过了,你想什么呢!”女孩边哭边回答:“下次我好好跑”。此情此景,连路人都看不下去,纷纷上前安慰女孩。

一场平衡车比赛的输赢,在妈妈眼中无限被放大。孩子没有比出好成绩,心里也很不是滋味,妈妈非但没有去安慰她,还给了孩子莫大的压力。殊不知,这样用外力击打孩子的头部,不仅会造成头部损伤。妈妈训斥孩子的话,则是更为严重的“有毒压力”。孩子处于这种压力环境中,极其容易缺失安全感。长此以往,孩子不仅无法正常发挥大脑潜能,甚至会给她的生理和心理都带来伤害。

有位童年不幸的朋友倾诉说,他现在生活富足,但是无论怎样努力都感受不到快乐。因为他的童年不幸,这种经历塑造了他的大脑,大脑又控制着现在的他。如果他想变得快乐,他需要一颗更加强大的心去修复童年的伤害。

人类的大脑和神经系统有记忆功能,家长偶尔对孩子发个脾气,这对孩子是没有严重影响的。但是,孩子童年的不良遭遇,所产生的这些“有毒”压力对孩子的未来有深远的影响。家长要如何做才能保护好孩子大脑的正常发育,让孩子可以发挥大脑的潜能,给孩子的人生奠定坚实的生理和心理基础呢?

大脑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人类的大脑分为左右脑,左脑主要负责逻辑式的、线性的方式处理信息,如语言、规则等;而右脑则是感性脑,以直觉的方式处理信息,比如非语言类的信息,比如:面部表情、肢体语言、音乐等等。

在大脑的左右脑中间,有着2亿的神经纤维,称为胼胝体。它的功能是用来联接和互通信息。大脑这种左右信息和整合,对年幼的孩子来说,效率还不是很高。比如:当一个孩子处在情绪状态中时,似乎怎么劝说都无效,这是令所有家长最头疼的问题。其实这是与孩子左右脑缺乏有效沟通有关。在情绪状态下,此时是他的右脑占了主导地位,右脑的情绪无法很好地被左脑进行分析和有效处理。

有些神经科学家还提出假设,人类的大脑不止可以分为左右,还可以分为上中下。从下往上依次代表了大脑进化的不同阶段,可以简单地称为低级脑、中级脑、高级脑。每个脑通过神经纤维和其他两者相连,可以相互沟通,却又各自独立,它们分别运行各司其职。

如果顺着脖子往上摸,最底部就是低级脑,它主要负责一些生理功能,比如:呼吸、心跳;再往上中间部分,就是负责情绪和记忆的这些中间组织,也就是中级脑;再往上就是高级脑,它占大脑体积的2/3,尤其是脑前顶端部分,是大脑中的司令部。不但控制着一些高级的认知功能,想象力和创造力,它还能抑制一些低级脑的活动,防止我们做出一些冲动的行为。

当孩子处于强烈的情绪里的时候,他们往往无法自控。因为在那一刻,他主要受到中级脑和低级脑的控制,而高级脑没有很好地参与到这个过程当中,所以无法管控对外部世界的情绪反应。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这个过程中起到很大的积极作用,促进大脑各部分的信息沟通和整合,从而使孩子的情绪和行为得到很好的调到和自控。

神经系统的修剪和改变

神经细胞又叫神经元,它是大脑的基本构成单元。大脑的活动离不开神经元,也就是神经细胞的参与。在大脑中有850亿左右的神经元,每一个又和其他1亿个神经细胞连接,这个连接就是我们传递的渠道。

孩子从降生的那天起,大脑就具备了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刚刚和外界接触的时候,比如说光、声音、气味、妈妈和他的话语、和父母的日常活动、所有的细节,大脑的神经元不断和其他神经元建立联接。这些联接是孩子学习的基础,是心理活动的基础,比如:悲伤、忧愁等等。随着孩子活动范围的扩大,经历和体验的增多,他们大脑中的神经元连接越来越多,密度越来越大,所以他们的学习能力也越来越强,心理体验也随之丰富起来。

科学家还发现,智力和大脑没有必然地联系。比如:爱因斯坦在去世后,科学家对他的大脑做了解剖和研究,发现爱因斯坦的大脑重量比一般的人还要低一些,但是他的大脑神经元连接的密度很大。所以,科学家推断说,智力是和神经元连接的密度相关。那如何促进孩子神经元密度的增加呢?

主要的途径就是给孩子提供安全的环境和丰富的认知刺激,让他们去多经历多体验,这个是科学家们通过无数的验证得到的结果。比如:我们在雪地上走过,雪地上会留下足印,但是不停地在雪地上走,雪地上就会留下一条路径。同样的,孩子如果不断地重复某一段经历,或好或坏,这一段的神经元便不断被加强,最终形成了固定的通路。

当孩子以后遇到类似的事情,那么他的大脑就能快速地提取和加工讯息。孩子在学校里不断重复题海战术遵循的就是这个道理。再比如:如果一个孩子从小被父母责骂,也会在大脑中相关神经元之间形成连接和通路,致使孩子会对其他人的情绪信号变得特别敏感。而且倾向于将那些模棱两可的信号都解读成愤怒,或者生气。

当然神经连接不是建立了就会一劳永逸,永远存在。随着孩子不断生长,神经元会不断修剪。那些不断被使用和强化的神经元就被保存,不再活跃的神经元就被修剪了。这也能说明为什么一些小时候拥有的能力,长大不用就逐渐消失了。

2岁的儿童比起成年人的神经元更丰富,神经修剪最密集的阶段是3~16岁,哪些保留哪些修剪,这依赖于孩子的经历与体验,这里的经历与体验可以是实实在在发生过的外部的事情,也可以是孩子内心情绪与情感的体验。因此,家长给孩子提供的成长经历和体验,从神经修剪来说也是相当重要的。除了一些自然的神经修剪外,还有一些负面的经历会使神经元死亡,神经通路断裂,这便是孩子所经历的毒性压力,同样这也适合成年人。

童年时遭受的压力,对神经系统的伤害

大脑里有一个应激系统,它是由几个不同的区域组成的。这个系统和肾上腺一起构成了一个轴,它和我们感受到的焦虑、抑郁等心理状态。这个系统主要负责平时对威胁事件,一些危险的信号,压力体验的反应。比如说:我们在野外看见一只老虎,是逃跑还是搏斗,这个系统会给出反应,并使我们的身体给出一系列的配套反应,包括心跳加速,肺部扩张和呼吸急促等等。

当孩子被爸爸打的时候,系统分泌压力激素,这些激素是具有适应性的,让孩子保持一种状态来应对压力。短时间来说,这有利于孩子的生存。但如果孩子长期生活在压力的环境里,比如说在极端贫困的家庭,又或者经常遭受父母的打骂、同学的欺凌,这些过量的压力激素最终会变成一种神经毒素,造成脑细胞的损伤。

这种损伤包括大脑神经通路的断裂,脑细胞的死亡。研究发现,长期生活在压力下的孩子,他们的神经密度比同龄孩子更加低,大脑发育也比同龄孩子迟缓,会给大脑带来行为上的伤害和负面影响。并且,这些孩子的应激系统长期处于被激活的状态,压力激素持续大量的分泌,对孩子的身心都造成了损害。他们小时候免疫力比较差,而成年后也更容易产生焦虑和抑郁的心理问题,还有比如高血压和糖尿病等健康问题。

压力在基因层面的消极影响,虽然不会改变基因序列,但是可以决定基因得到表达,或者得不到表达。比如:如果本身携带了高血压的基因,饮食油腻作息不规律,那么高血压的基因就得到了表达,也就是说得了高血压。相反,如果携带了高血压的基因,但是生活很健康,心态也很健康,那这个基因就得不到表达,就不会得高血压。

孩子从父母那里继承的2万3千个基因,好比电脑的硬件,它们决定了孩子作为一个生物体的上限。成长环境带来的基因的改变,就好比电脑的操作系统,它决定了我们所携带的这些基因的功能。所以,孩子早期的成长环境,硬件和软件同样重要。

压力也可分成三类,不同的压力,不同的应对

首先,父母要正确认识各种压力,并非所有的压力都有毒。心理学家把压力分为了三类:一类叫正向压力,这类压力比较短暂,强度也不大。比如孩子第一次上幼儿园,家长在这个过程种积极帮助孩子应对这种压力,孩子对恐惧和分离焦虑的应对能够成功的克服,对他们的身心发展是非常有利的。所以家长在面对孩子此类压力的时候,不必过分焦虑,这样的小锤炼,只会让孩子更好更强。

第二类压力叫做可承受压力,这类压力存在潜在风险,可能使大脑发生消极的改变。但是因为它发生的概率小,而且一旦发生大脑也有时间可以来恢复,所以处理得当的话,不会对大脑有伤害,比如亲人的离世、宠物的死亡等等。但这要求亲人能够陪伴孩子走过这个压力阶段,防止这样巨大的生活事件处理不当对大脑造成损伤。

第三类压力叫做有毒压力,这类压力是强烈和持续的,激活我们的压力应激系统,它会对我们的大脑、基因、心理和行为都会造成很多影响。比如:童年生活在充满暴力的家庭里,可能是身体上的暴力也可能是情感上的,比如虐待羞辱,还有在校园里遭受欺凌的孩子,他们承受的压力会对神经系统造成影响的有毒压力。

父母怎么做,才能防止压力给孩子带来的伤害

预防重于治疗,父母需要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物质环境相对次要,更重要的是良好的心智成长环境,去避免各种有毒压力可能给孩子带来的终生影响。其实,在大脑中传递的不只有压力激素,还有些正向激素,这些正向激素也可以叫抗压力的激素,比如:妈妈分娩时的催产素,这个激素直接管控压力反应,降低焦虑水平。有利于我们和他人建立关系,因此它又称为拥抱激素。自闭症的孩子血液中的催产素很低,社会交往的能力也比较低下。

1、要培养0~6岁孩子的智力,就要给这个阶段的孩子建立安全感。包括对自己对父母,对这个世界的安全感,这个安全感会触发他的大脑的正常发育,也会对他们的认知能力带来一些正面的影响。如果没有从内心由爱而生的安全感,那么拥有再高的智商又有什么意义呢?如果孩子感受不到安全感,感受不到爱,那也始终是一个灵魂没有根的个体而已。

2、家长一定要保护好孩子的大脑,降低家庭和环境中的压力水平。比如说:父母不要跟婴幼儿长期的分离,分离之后又没有可以替代自己的角色的出现。要挑选好托幼机构,避免孩子在身体或者精神上遭受不同程度的虐待等等。

3、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开始就给他提供认知方面的刺激。比如说一些益智的玩具,带孩子一起去旅行,增加一些新鲜的体验等等。这些经历和经验都会促进孩子神经连接建立,增加神经连接的密度,有益于大脑的发育和智力的成长。

科学家在鼠类的研究中发现:鼠妈妈在孩子降生之后,一直去舔孩子,梳理孩子的毛发,那么幼鼠的压力激素水平低,但是抗压激素水平就高。这样的幼鼠在自己面对压力的时候,能够更好控制自己的反应,也能更好地投入到学些和记忆任务当中,成绩也表现得更为出色。父母尤其是妈妈,在孩子幼小的时候,提供亲密的照顾,对孩子的各种信号适当的回应,给予孩子安全感以及无条件的支持和爱,就会使孩子的抗压激素升高压力激素降低,大脑和神经系统都得到好的发展。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3RrocG0BJleJMoPMb5C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