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十秒钟孩子就没了,安全常识重复了100遍,悲剧仍在发生……

2020-06-29   父母世界Parents

原标题:几十秒钟孩子就没了,安全常识重复了100遍,悲剧仍在发生……

前几天的一则新闻,特别让人难过,重庆7个孩子为了救1个孩子,最后8人均溺水身亡。

每年快到暑假,溺水的安全问题又会拉响警报。

这次事件后,社交媒体老帖新帖齐转发,一大波溺水预防常识和急救的帖子涌现出来。

然而,事故并没有因为人们的“高度重视”停下来,悲剧仍在继续:

据国家卫计委和公安部的统计显示,

我国每年有近5万名14周岁以内儿童死于意外伤害,其中 因溺水身亡的儿童高达2万名,也就是说,每天约有54个孩子死于溺水。

从全球来看,1-4岁儿童溺水发生率最高,其次是5-9岁儿童,其中男孩面临的风险是女孩的2倍。溺水是1-14岁儿童的第一位死因。

数据来源:公安部儿童失踪信息紧急发布平台

安全常识年年讲,悲剧依旧上演,更让人揪心的是,一些明显有违科学的溺水常识,被正儿八经地拿来科普——

(点击看大图)

下水救人?不推荐!

倒控积水?没有用!

掐人中?不能救命!

我知道,就算有再大的教训,没有轮到自己身上大家可能还是会掉以轻心,劝告听多了容易麻痹大意,甚至觉得反感、嫌烦。

然而溺水的发生,常常就是几分钟,甚至几十秒,一个鲜活的生命,一个家庭,往往就在这短短的几分钟内被彻底改变!

溺水发生的每个起因,及时发现和施救常识,你可能一生都用不到,但必须铭记于心。

1

4岁以下孩子,溺水大多发生在家里

summer

全国疾病监测系统死因监测数据显示,不同年龄段,孩子溺水的地点大致如下:

  • 1-4岁的孩子,主要为脸盆、浴盆、浴缸和室内水缸;
  • 5-9岁的孩子,则为游泳池、水渠和水库;
  • 10岁以上的孩子,溺水高发地点为江河和湖泊。

我们从新闻中看到的溺水事件,很多发生在户外水域或海边,那么不带孩子去游野泳,不带孩子去水深危险的地方,孩子就会远离溺水?并不是, 1-4岁的孩子溺水大多发生在家里!

据美国儿科学会(AAP)发现, 水高只要达到2.5厘米就能夺走孩子的生命,容器里的水只要淹没孩子的脸部,小年龄的孩子力气小,挣扎不出,就有可能溺水,甚至死亡。

很有可能你给孩子洗澡时收个快递、接个电话,就这么短短的一瞬间,危险就发生了。

所以,家里有比较小的孩子,用浴盆、浴缸洗澡,一定不能离人;家里储存水的容器一定要加盖盖子,用完的水盆里的水要马上倒掉,以防孩子跌入;必要时,就连家里的马桶盖,也要盖好。

2

戴游泳圈、会游泳也可能溺水

summer

对于溺水,大部分人还有一个误区,只要孩子学会游泳、只要孩子有游泳圈保护就足够了。会游泳、戴游泳圈出事的新闻还少吗?

2019年6月,广州一小区的露天游泳池内,刚学会游泳的女孩,游到深水区并未察觉,发生了意外,永远离开了人世。

河南新乡,一名幼童带着游泳圈独自一人趴在水面上玩耍。谁知20秒之后,孩子突然开始挣扎,其脸部完全没入水下,双腿拍打水面的动作明显变得越来越慢,被发现时孩子面色发紫,呼吸微弱,十分危险!

事实上,充气游泳圈,臂漂、背板这些,在专业角度都属于戏水玩具。孩子坐在充气玩具上,身上套游泳圈,或者手持浮板,都有可能因为身体失衡滑落,或栽落水中。

救生衣才是唯一有效的保护装备只要孩子下水,不管什么情况,都要盯紧孩子,以免孩子在水中出现意外。带孩子划船、参加水上娱,只要是在开放水域,都要穿上救生衣,切记!

3

溺水的样子看起来像“玩水”

summer

现实中,真正的溺亡过程,比游戏更平静短暂,甚至周围人都无法察觉。

一位芬兰的8岁男孩,在浅水区的游泳馆里,尽管他周围有不少大人和孩子,可是大家都以为他在游玩,谁也没发现他溺水了。

幸运的是有位大人终于发现了他的异常,及时将他救起。事后,当记者采访那些“见死不救”的人,问他们为什么不救孩子时,那些曾在孩子周围的人则表示无辜, 因为他们不知道孩子溺水了啊!

溺水最常见的一个表现就是头部还在水面上,身体有一个向前的倾斜,手腿或有蹬动, 整体呈一个直立的爬楼梯的形态。不特别注意的话,会误以为孩子是在自己玩,但其实此时,他已经溺水了。

细心观察孩子在水中的表现,如果出现以下几种行为,证明孩子溺水了!

  • 嘴巴会在水面上下张合,双手不停地按拍两侧,下意识地乱抓;
  • 已经学会游泳的孩子长时间将头 埋 在水里;
  • 已经学会游泳,但游的时候无法正常出水换气;
  • 安静地直立在水中,或双眼睁开,但目光无神、无法聚焦或者双眼紧闭。

由于力气小,孩子在水面下,通常会比大人表现得更加安静。遇水后,为了保证呼吸道的通畅,喉门会因为痉挛自动关闭, 不是孩子不想喊,是根本喊不出来!

在水中挣扎的时候,无论水深水浅,孩子的腿有可能是不知道动的,他的挣扎最多只能维持20秒,20秒后憋气达到极限,就会自动吸气。吞几口水还好(进入胃),少量的水进入气管,可能引起喉痉挛就无法呼吸了,最终心脏骤停或者脑死亡。

一个成年人在水下失去意识只需大约2分钟,而一个孩子死亡只需30秒至2分钟。

陪孩子玩水的家长,你能保证每30秒就看一眼孩子吗,如果不能,那就放下手机,时刻陪着他,盯紧孩子!

4

告诉孩子,落水后如何自救?

summer

同样是落水,与重庆的事件不同。湖南一名10岁女孩放学时不慎落水,但她处变不惊,上演了一场“教科书式”自救。

她在水中努力镇定,没有挣扎,借助书包的浮力,仰面漂浮于水面,在好心路人的帮助下,拉住递来的竹竿获救上岸。

女孩奶奶说都是 老师平时教育到位,孩子才能迅速反应,化险为夷。

一名路过同学说他本想下水救人,但想到平时老师告诫未成年不能贸然下水,所以在岸上帮忙。

这再次说明安全防范教育多么重要,一下拯救了两条生命!

如果不慎落入水中,如何自救?

利用漂浮物

尽可能利用水上漂浮物,塑料瓶、球类、盆、树枝、木头等。

仰漂

憋住一口气,然后脸朝上,抬起下巴,将双手举过头顶,这样重心会往上移,身体可以漂浮在水中。

注意:千万不要手脚乱蹬,以免体力过早耗尽,从而加速身体下沉。如果自己会游泳只是脚或腿抽筋了,要尽快游到岸边。

作为父母,带孩子外出游玩,不仅要事先跟孩子约定好安全规则,更要时刻注意孩子的安全。如果孩子不幸踏入危险区域,一定要理智行事,冷静应对。

愿每个孩子都能远离戏水危险,平安长大!

撰文&编辑/ 蜜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