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某明侵犯养女事件,本质上是道德、人性的问题,这是法律无法根本解决的问题。正如一位法学博士所说的:面对人性丑恶,x法苍白无力。这不是说无力制裁鲍某明,而是无力消除他心中的魔鬼。
鲍某明其实就是一个变态版的源氏公子《古典名著《源氏物语》的主人公》,受害者则是一个更加不幸的紫姬。我们必须认识到这一点:鲍某明的可怕之处并不仅仅在于他的变态心理,还在于他“不把弱者当人看”的封建思想。
因此,我们有必要从两个角度来审视的鲍某明丑恶行径:一是“不把弱者当人看”的封建思想,二是个人的变态心理。
面对社会各界的谴责,鲍某明这样回应道:我的人品有目共睹,我对小芳(化名)百般疼爱,要星星不给月亮,她恩将仇报背信弃义。
其实早在去年6月份的时候,鲍某明就曾给小芳写过一封保证书,当时他是这样说的:给我现在的女儿,和未来的妻子。
不难看出,鲍某明对小芳实行的是“源氏养成计划”。所谓源氏养成计划,指的是男人把小女孩抚养长大,将她培养成自己理想中的女人,使她成为自己未来的妻子。
《源氏物语》中的紫姬出场之时才十岁,源氏一见到她就觉得“将来长大起来,定是一个绝色美人”。又因为紫姬和源氏的心上人藤壶女御长得比较像,于是源氏便把紫姬当成了一个替代品。经过源氏的精心调教,紫姬最后成为了一个源氏觉得完美的女人。
作者紫式部对这种恶劣行为进行了美化,但却怎么也掩饰不住紫姬的不幸。紫姬的一生是非人的一生,是不被源氏当成人看待的一生,就连作者本人都忍不住感叹:她这一生好像只为源氏一个人而活。
无论源氏表面上看起来对紫姬有多好,但他其实从未尊重紫姬的人性,从未把紫姬当成真正的人看待。对于源氏而言,紫姬只是一个物品,一个美丽的物品,一个值得自己培养的物品。在我们中国的古典名著中,这种物化女性的意识也非常严重,如《水浒传》中的“兄弟如手足,女人如衣服”,如《三国演义》中刘安杀妻招待刘备。
鲍某明和源氏一样,不把弱者当人看。他认为自己有恩于小芳,因此小芳就应该报答他,应该成长为他理想中的女性。
最值得注意的是鲍某明曾说小芳“背信弃义”,似乎两人之间私下还有一种契约关系,或许类似于封建时代的卖身契。因此,小芳的母亲可能有很大问题。具体情况目前不得而知,这里就不妄加揣测了。
更可怕的是,鲍某明的心理还极为变态,这使得小芳比《源氏物语》中的紫姬还要不幸。鲍某明的变态行为,相信大家都从别处看到了。这篇文章也不再对此进行描述,也希望大家不要再刻意传播相关细节。
这些细节虽然可以加深我们的愤怒,并促使大家更加关注这个事件,但也可能对受害者造成二次伤害。对于这个事件,我们既要呼吁施暴者得到惩罚,也要时刻注意保护受害者。
受害者这次站出来,或许已经用光了所有的勇气,但这并不意味着她这一生就完了。网络上的种种消息,相信她每天都在注意,而这些消息可能对她的心理会造成非常大的影响。
她还有未来,她需要被世界温柔以待。小新在此恳求各位在评论的时候,注意言词,不要伤害到她。
结语:
鲍某明事件的实质是封建丑恶思想和个人变态心理,其中个人变态心理是一种个体心理现象,对此我们只能谴责他个人。封建丑恶思想则更为可怕,它会在不同的场合以不同的形式展现出来。
因此,我们还要追问,这个世界还有多少比鲍某明斯文一些的鲍毓明,还有多少比鲍某明还要变态的鲍某明?我们也要时常警惕自己内心的阴暗面,扼制住心中的魔鬼。
希望每一个都能懂得尊重他人,懂得平等对待他人。无论贫富贵贱,都能够扼制住心中的魔鬼,都能够绽放人性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