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红利是发展中国家的主要优势之一,也是成为世界工厂的必要条件,中国如此,印度同样也是如此。但是有一个国家,人口总量位居世界第四,在发展中国家里面仅次于中国和印度,却屡次与世界工厂擦肩而过,这个国家就是印度尼西亚。数据显示,印尼总人口达2.71亿,是世界少有的人口大国,加上地理位置优越,濒临马六甲海峡,处于东西方的交通要冲。
在上世纪90年代,印尼经济快速发展,与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一起被称为亚洲“四小虎”,大有希望接班新加坡,韩国等新兴工业化国家,成为新的世界工厂。在此期间,印尼吸引了大量的外商投资,是日本企业在海外最大的投资对象之一。此时也是印尼上世纪迎来的最好的发展机遇,1996年印尼的人均GDP已经达到1137美元。如果能按照这个节奏一直发展下去,今天印尼恐怕已经跻身高收入国家行列。不过由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这一进程最终被打断。
差不多十年后,印尼迎来了一次新的发展机遇,这就是由于雷曼危机导致的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亚洲制造业迎来了一次重组的机会,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始向东南亚国家转移,越南,柬埔寨,印尼成为产业转移的主要目的地,像阿迪达斯,耐克等运动鞋的代工厂就开始迁往上述国家。不过相比较而言,越南是此次危机的最大受益国,2008年,越南成功吸引到了三星电子的投资,建立了大型手机制造工厂。此后十余年,越南逐渐发展成为三星在全球最大的生产基地。
从去年开始,由于中美贸易摩擦,一些外资企业开始将部分产能转移出中国,而这次印度成为最大的热门,印尼再次成为旁观者。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苹果公司在印度建立iphone手机生产基地,苹果手机的三大代工厂齐聚印度,富士康,和硕,纬创带来的恐怕不仅仅是几家组装工厂,随之而来的还有庞大的供应链。令人意外的是,此前和硕在印尼已经拥有一间工厂,此次在苹果的要求下,在印度建立生产基地,对于印尼来说,将会是不小的损失。
应该说,印尼的发展条件还是非常不错的,印尼不但是人口大国,还是海外华人数量最多的国家。那么印尼为什么会错失三次发展良机?上世纪90年代,印尼人均GDP曾经达到中国的两倍,而到了2019年,印尼的人均GDP为4135美元,仅为中国的40%。很多人将原因归结于自然条件,因为印尼是“千岛之国“,交通不便,阻断了印尼各地的经济联系。
自然条件虽然不便,不过并不是主要原因,印尼最大的优势是华人和华侨。华侨善于经商世界闻名,如果能发挥他们的潜力,充分利用华人的商业资源,经济何愁发展不起来?历史上印尼多次发生排华事件,华人及周边国家对此恐怕仍然记忆犹新。印尼拥有近800万华人,印尼十大富豪中有7位是华人,加上他们在东南亚,中国及世界各地的商业网络,对于任何国家来说,都是极为宝贵的财富,而印尼的情况,就是坐拥这些优势却不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