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欧美国家包括日本都传出了欲重组国际供应链,将生产基地撤出中国的消息。那么对企业来说,撤离的意愿有多大?根据美国商会联合普华永道咨询公司所做的一份调查,超过70%的美资企业表示不会因为疫情的影响而将供应链从中国撤出。国际供应链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它由一系列生产设施和上游的原材料供应商,中游的加工环节组成。随着世界经济逐渐实现全球化,国际供应链已经很大程度上进行了重组,大部分低附加值产业流向发展中国家,其中以美国进行得最为彻底,近二十年来,美国已经流失了三分之一的制造业岗位。家电,电子制造外包成为世界500强企业最流行的经营模式。由于大量制造环节的流失,许多欧美国家逐渐转向服务业,产业经济出现空心化。
此次新冠病毒的爆发,很多国家已经意识到问题的严重。美国纽约州州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们需要的口罩来自中国,我们需要的手术服来自中国,呼吸机来自中国,如今过了那个阶段,我们需要检测试剂,也来自中国。纽约的情况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美国经济对中国的高度依赖。因此,美国提出制造业回流也就不奇怪了,对于回归美国的企业,美国提出可以免除迁回本土所产生的费用。
但是根据美国商会的调查数据,70%的企业不会考虑迁移,这也意味着回流的美国企业低于三成,其中还包括一部分搬迁到第三国,而真正能迁回美国本土的制造业少之又少。从美国医疗用品生产的现状来看,3M公司,霍尼韦尔,美敦力,通用电气,杜邦等都在中国拥有庞大的生产和供应基地。像杜邦在中国拥有50多家独资以及合资企业,员工总数超过7500人。而3M公司在中国拥有12家公司和11个生产基地。全球最大的医疗器械提供商美敦力在中国拥有4个生产基地,一个医疗创新中心和一个研发中心。对于规模庞大的生产体系来说,大批制造业回归美国是不现实的,因为美国已经没有足够的人力和供应商,当然不排除个别的生产制造回流,像霍尼韦尔就决定扩建美国的一个口罩生产线,预计带来500个工作岗位。
作为最具代表性的美国企业,苹果公司的一举一动都会产生重大影响。尽管苹果在中国没有直接的生产设施,不过通过苹果供应链,苹果公司旗下超过60%的产品得以在中国制造完成。苹果公司财报显示,苹果在全球有18个组装工厂,其中中国有14个。尽管去年美国最后的一条生产线被保留了下来,但是其他工厂回归美国的可能性很小。即使考虑搬迁,EMS企业只会考虑去成本更低的第三国。像代工AirPods立讯精密就已经在越南建立了一个新的生产基地,富士康,和硕,纬创都在印度拥有智能手机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