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小勇:模仿梵高画作20年,去梵高故乡看到真迹,去坟前跟他告别

2022-03-04     生活幸福

原标题:赵小勇:模仿梵高画作20年,去梵高故乡看到真迹,去坟前跟他告别

2016年,一部《中国梵高》的纪录片登上了全国的大荧幕,这部纪录片记录了在著名油画集散交易地——大芬油画村中的两个画匠,经过对梵高作品的无数次临摹并最终前往欧洲见到梵高真迹后,产生的对人生对艺术的新的思考。

这部纪录片一经上映之后就连获好评,先后拿到了北京国际电影节纪录但愿最佳中外合拍长片奖、洛杉矶华语电影节最佳非剧情长片奖、日本skip city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等等。而同时,也让观众的目光重新聚焦到了曾经轰动一时的大芬油画村和村里的画匠身上。

大芬油画村

大芬油画村本来叫做大芬原,是深圳地方布吉镇内的一个小村落,原住民还不到300来人,主要的产业也是以水稻种植为主,大部分村民的年收入都不到300块。

改革开放后,深圳地区成为了经济特区,而香港画商黄江早早就看到了深圳的潜力,在1989年深圳地方还刚刚起步的时候,他就跑到大芬村中用极低的价格租下了房屋,同时聘请了一些画匠,一边进行油画临摹的商业生产,一边吸纳当地村民成为自己的画匠。

慢慢地,村子就从以农业为主变成了以临摹油画为生了。当时的深圳以香港为标的,不断开放港口外贸,村民和画匠们临摹出来的好画,就被黄江以几十几百块收上去,而一旦销售到海外,那价格就是成十成百地翻倍了。

对村民和画匠而言,这比起自己平时累死累活的收入可高多了,而对于黄江而言,他的利润则更是恐怖。于是,大芬村开始涌入了越来越多的画匠,而黄江为了吸引画匠容纳画匠,也将大芬村当做基地进行现代化建设。

等到21世纪的时候,大芬油画村已经成为了一个国际知名的商业油画的生产销售地,也成为了国际知名的艺术品交易点。据统计,在2005年的时候,欧美市场中超过一半的油画都来自大芬村,在2018年的时候,大芬油画村全年产值就超过了45.5亿!

中国梵高

但除了一些本就有一定绘画功底的画匠之外,其实在大芬油画村中就业的,更多的却是本身没什么基础的普通人,而赵小勇就是这样的普通人。

赵小勇出生于1972年,从小喜欢画画,但是因为家庭条件不好,根本无法支撑他的爱好。1987年,年仅15岁的赵小勇就开始外出来到深圳打工了。他先是去工厂做一些上色的工作,后来又去了陶瓷厂打工。

直到1996年的时候,那时候,大芬村已经在国内有些名气了。赵小勇得知居然还有一个地方能够免费画画同时还能赚钱,他就毅然决然地辞掉了手头的工作,单枪匹马地到了大芬村中闯荡。

在这里,赵小勇的任务只有一个,就是不断临摹梵高的画直到做到以假乱真的地步。赵小勇的绘画热情立刻被激发了,在这十几平米的小屋子里,赵小勇是日以继夜地不断临摹着,加上前辈的教导,赵小勇的绘画技术不断提升。

正所谓熟能生巧,十几年过后,已经临摹过近万幅作品的赵小勇,他画出来的作品已经跟梵高的真迹十分相近了。大芬油画村彻底出名之后,作为其中数一数二的画匠的赵小勇也被称为“中国梵高”了。

回归本心

很长一段时间中,赵小勇都沉醉在这种称赞中。但同时他又十分不安,因为他明白,他不是真正的梵高,他只是梵高的万千临摹者而已。他开始有了想要去看看梵高真迹的想法。

而此时,纪录片《中国梵高》的导演余海波找上了赵小勇,最终在2014年时,赵小勇去到了阿姆斯特丹。赵小勇在街头的纪念品店里发现了自己的作品,这让他很是惊喜,但当他看到自己的作品被翻了七倍放在店里被明码标价地售卖时,赵小勇感到十分失落,原来他的画,不过是商品而已。

后来,他又去到了博物馆中,终于看到了自己心心念念的梵高真迹。但赵小勇却一点都开心不起来,无论他画再多的梵高,终究只是复制和临摹而已。这让赵小勇心中感到无比的震动。

而后,他又来到了梵高的墓前,十分虔诚地纪念了梵高,并在心中下定了决心——他要做原创了!告别梵高回国之后,赵小勇就开始画更多的时间来画属于自己的东西了。

首先他画了一幅自画像,他知道这幅画肯定卖不出什么好价钱,但这幅画却是他迈向原创的第一步,饱含了他这近20年绘画生涯的各种体悟。赵小勇看着自画像里的自己,慢慢找到了人生的方向……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36c52315aa792ef9a4f88992b5f1cb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