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家“最容易”混淆的繁体字,看看你写错过几个?

2023-12-11     书法网

原标题:书法家“最容易”混淆的繁体字,看看你写错过几个?

书法家“最容易”混淆的繁体字,看看你写错过几个?

简化是汉字发展中一项必不可缺的历程,在东汉、魏晋时期,张芝将繁杂拙质,略带象形意态的篆隶,简化为灵动率真的章草,之后钟繇、王羲之在章草基础上简化,创造了平整匀称的楷书,跟秀逸婉转的今草。

之后唐代张旭、怀素,将点画进一步连接缠绕,形成奔逸飞动的狂草,使艺术气息达到了最高峰,由此可见简化对于“汉字演变”的重要性,以至于到了近代,依然不缺乏简化这一步骤。

在1956年的《汉字简化方案》中,曾提出过当代实用的“简体字”,根据古字、俗字、异体字、草书楷化字演变而来,所以细心的人可能发现,“孙”、“军”“东”等字的草书写法,跟“现代字”长的相近

不过相近并不代表含义相同,许多繁体字跟简化字,虽然读音一样,但代指内容和使用语境,却有天差地别的区别,不少人都理解错误,甚至连书法家也最容易混淆,现在我们就看看下面这几组,你都写错过几个?

第一组:“后”与“后”。在表示方位,例如后面、前后、先后的时候,用繁体的“后”;而表示专有名词,指代特定称呼,如“皇后”时,用简体的“后”。

第二组:“丑”和“丑”。表示丑陋、难看的意思时,例如“丑八怪”、“出丑”时,用“丑”字;用来形容天干地支的“癸丑”,和戏剧的“丑角”时,用“丑”字。

第三组:“里”、“里”和“里”。现代的“里”,用来计量长度,表示亲邻关系,例如“邻里”、“乡里”;而这两个“里”和“里”,用在“里面”、“心里”等词中。

第四组:“云”和“云”。常用表示天象的“云雨”、“云彩”,用繁体的“云”;而在古文中表示说这一含义的“云”,如“古人云”,用简体的“云”。

第五组:“面”和“面”。我们吃的食物,如“面包”、“面粉”,用繁体的“面”;用来形容一个物品的方位时,如“上面”、“对面”,用简体的“面”。

第六组:“游”和“游”。在涉及到水的词语时,如“游泳”“游船”,用简体的“游”;其他的“旅游”、“游客”,包括陆游的名字,都用繁体的“游”字。

其实当代许多学书者曾表示,繁体字复杂难写,不容易识读,日常使用率较低,没有临摹的必要性,不用特别注意,但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书法并非简单的抄写,在临摹法帖时,原作使用的繁体字,能充分表达作者当时的情感与心境,内含艺术气息丰富。

而且繁体字的笔画,还能锻炼大家控笔的精准性,对于书法学习有较大益处,如今国展也十分注重错字、漏字、漏句、文义不通等问题,目前也确实存在不少技艺高超,含义错误的落选作品,让人深感惋惜,所以繁体字涉及的一系列问题,大家一定要引起重视。

您对“最容易”混淆的繁体字有何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36abc2ad6c12b7d5dcd3335f583e6b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