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广电独家”兰之馨
进入2022年,微短剧快速发展的势头仍在延续,而一些新变化也在循序发生。
微短剧是中国互联网影视内容高速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新兴内容形态。随着短视频的流行及其用户规模的不断扩大,微短剧从萌芽到爆发仅用了屈指可数的几年时间。
2020年被业界称为“微短剧元年”,这一年不仅业内涌现了一大批微短剧作品, 在国家层面,国家广电总局正式将单集10分钟以内的网络剧归类为网络微短剧,并纳入与网络剧同等立项及备案流程。从此,微短剧进入规范化生产管理阶段。
一时间,在视频平台牵头下,影视公司、MCN机构、广告公司等各类视频创作公司纷纷入局。接连经历行业调整期和疫情影响,影视行业正处于整装再出发的新时期。
微短剧低成本、轻体量、短周期等特点,使其成为大小影视公司开拓内容新赛道、盘活项目的不错机遇。
对于众多MCN机构乃至个人创作者而言,微短剧是培养网络红人以及进行商业转化的一大路径。而对于各大平台而言,微短剧既能以相对低成本填充内容缺口,又能成为新的流量入口。
社会大环境叠加行业发展周期,过去两年多的时间里,微短剧市场在各大平台牵头、各创作方踊跃之下“滚雪球”般生长。
数据显示,今年3月份在国家广电总局“重点网络影视剧信息备案系统”中通过登记并取得规划备案号的片目共 266部6224集,而4月份则是共 322部7374集。
相比之下,2021年长视频平台全年上线的微短剧数量总和为471部,优酷、腾讯视频、芒果TV全年分别上新微短剧 245部、121部、75部;2020年长视频平台全年上线微短剧数量总和为 300部。
也就是说, 今年4月份微短剧的单月备案量已经超过前年长视频平台全年播出剧集量。
另有统计称,过去3年,微短剧的年产量从几百部激增至几万部。统计口径或有差异,但微短剧爆发是不争的事实。
进入2022年,微短剧快速发展的势头仍在延续,而一些新变化也在循序发生。
▍群雄圈地,竞争持续白热
微短剧时间短、节奏快、情节性强,一晚上看完一部不仅不成问题,观众往往还追得不亦乐乎,微短剧以粗暴且有力的姿态占据了观众的大量碎片化时间。
作为适应当下传播态势的新型内容形态,微短剧被各大长短视频平台纳入内容规划当中,且需求量不小。过去一两年,各大平台纷纷推出合作模式,通过招募和激励计划吸纳内容和创作者,在扩大微短剧产能上“跑马圈地”,希望在这个新兴赛道中分得一杯羹。
从大的角度而言,根据酷云互动发布的《2022文娱白皮书——剧集篇》, 当前国内微短剧的平台主要分为三大类别:以抖音、快手为代表的 短视频平台,以爱奇艺、优酷、腾讯视频、芒果TV为代表的 长视频平台,以及bilibili、知乎、快点等 多元化入局者。
快手是最早介入这一领域的短视频平台,打法是以“自生长体系”为特色,进行全平台动员。
2019年9月,快手推出 “快手小剧场”,又陆续推出 “光合计划”“星芒计划”“剧星计划”等平台内扶持政策。2020年12月,快手的“星芒计划”对分账规则进行升级,并于2021年宣布投入真金白银和百亿级流量打造1000部快手独家精品短剧。2021 年 10 月,“星芒计划”进一步升级为 “星芒短剧”。
今年,快手还推出了针对5分钟中剧集的 “扶翼计划”。据悉,“扶翼计划”更偏向于中剧集的轻量探索。快手短剧下一个阶段的目标则是继续聚焦用户喜欢的内容制式,拓内容品类,将商业化规模持续做大。
相比快手侧重UGC模式, 抖音更多发力PGC内容:联动明星包括专业制作公司,主打强制作策略和精品化输出。
2021年1月,抖音发布首份娱乐白皮书——《2020抖音娱乐白皮书》,明确提出进军微短剧,并宣布与真乐道文化、华谊创星、哇唧唧哇等业内头部制作公司、经纪公司深度合作。
2021年4月,抖音开始加快动作,与番茄小说联动推出了“流量+现金”扶持的 “新番计划”。此后推出的2.0版计划则进一步开放资源释放产能,同步新版计划定档的、华谊创星与抖音联合出品的竖屏短剧《别怕,恋爱吧!》,再次表明了抖音以精品化内容为拳头产品的方向。
短视频平台在微短剧赛道发力颇猛,跑得也快,不过追究起来,最早展开短内容形态布局的其实是几家老牌的长视频平台,而它们在影视剧领域无疑更有优势。
2019年, 腾讯微视就基于竖屏美学打造了首部IP改编微剧《通灵妃》,2020年跟进开发了首部互动微剧《摩玉玄奇》,通过交互叙事探索微短剧的体验边界。2021年,《如梦令》《大唐小吃货》等微短剧进一步验证了“好内容不分长短”,越来越多的行业翘楚投身微短剧的赛道。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腾讯微视曾推出扶持计划 “火星计划”,并在腾讯在线视频创作者生态大会上宣布升级推出PLUS版本, 将在微短剧领域投入10亿元资金和价值100亿元的流量。
2021年12月,腾讯视频发布业内 首个微短剧品牌“十分剧场”,进入微短剧精品化探索新阶段。这也意味着微短剧迈上内容矩阵化布局、营销分季化传播的新台阶。腾讯视频规划进行微短剧的全年分季式播出,通过喜剧季、国风季、互动季、悬疑季等为用户提供精彩内容。
早在2018年11月, 爱奇艺就推出了国内首部专业竖屏短剧《生活对我下手了》,在社交平台一度引起热议。爱奇艺还率先于行业推出了 “竖屏控”剧场。
2022年第一季度,爱奇艺正式推出主攻短剧的 “小逗剧场”,这是爱奇艺继“迷雾剧场”“恋恋剧场”之后又一类型化剧场,主打精品喜剧如《瓦舍江湖》《破事精英》《医是医二是二》。《瓦舍江湖》是“小逗剧场”首部作品,讲述一群年轻人在瓦舍中发生的杂谈趣事。
根据公开数据,《瓦舍江湖》在爱奇艺内容热度峰值突破6845;“瓦舍江湖”同名话题引发148万讨论,阅读量达到3.7亿,“瓦舍江湖花式送梗”“赵小棠只当了一集皇后”“秦霄贤赵小棠无效吻戏”等话题先后登上娱乐榜热搜榜,弹幕量高达400多万。
优酷在2019年就以小剧场的形式批量生产短剧,以单集时长15分钟以下的“迷你剧”为主力阵营。
2021年,优酷又加速了短剧的精品化和规模化。首先,优酷升级了短剧分账规则,上调分账单价,将S级项目单价翻倍提升至6元,流量分账单价提升至每1000次有效播放60元,以此吸引更多制作方打造优质内容。
之后,优酷又发布了 “扶摇计划”和 “好故事计划”两大内容招募活动,前者重点打造IP改编内容,后者主要鼓励创作者提供具备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原创故事,解决优质短剧产能不足的问题。
而在2020年,优酷短剧《东北风云》上线仅5天分账即破百万。2021年,优酷独播的短剧《另一半的我和你》切中当下热议的两性话题,在豆瓣评分达到7.6分。
芒果TV“大芒计划”致力于打造芒系中短视频内容矩阵,其中主打短剧的“下饭剧场”以甜宠、情感类短剧作为细分切口,满足平台女性用户对短剧内容的刚性需求。尔后该剧场更名为“大芒短剧”,频道下拥有“热播剧荟萃”“爆款小说·超爽演绎”“穿越千年·寻找真爱”“宠爱剧场·甜到冒泡”4个端口,芒果探索短剧类型化的意图不言而喻。
此外, 今年芒果TV全新上线了专注于7~10分钟优质系列内容的“大芒”App,主打中视频内容,4月中旬推出的青春短剧《又是努力的一天呢2》更是尝试开启日播模式。
另外, B站是不容小觑的新生力量。B站联合多家知名厂牌以及头部UP主,打造主打单集3~10分钟微短剧内容的“轻剧场”。B站小剧场也上线了独家漫改短剧计划。此前,B站以融资的形式获得了兔狲文化传媒10%的股份,两者有过微短剧上的合作。
后起之秀 百视TV是SMG及东方明珠新媒体集团唯一的视频流媒体平台。自去年下半年进入短剧市场以来,百视 TV 已经上线《山野异事》《云芊传》《快把身体还给我》等多部短剧,把短剧作为未来平台内容的一个重要发力点,并计划推出涵盖不同垂类内容的短剧剧场。
《山野异事》是百视 TV 联合兔狲文化共同出品的古典志怪题材短剧,今年双方还将继续开发《山野异事卷二》,同时百视 TV 也在思考如何将优质内容 IP 化,打造一个“山野的世界”。
据悉, 百视 TV 今年的短剧将主打“新奇特”题材,如原创奇幻短剧《我的身体跳动着你的心》、漫改剧《六月的不可思议》、无限流闯关题材短剧《面具的法则》。
快点TV于 2021年底更名为 “快点watch”,定位为专业打造精品短剧的平台。根据公开报道,快点watch现已开发上千部短剧,短剧类型多样,内容丰富。该平台兼顾真人短剧和动漫短剧,将大热动漫 IP 作品开发成真人与漫画两个系列是其一大特点。
值得一提的是, 快点watch依托小说文本而非短剧个人制作者,其姐妹平台“快点阅读”上大量的文学内容是其微短剧开发的素材库。
此外, 百度好看视频在中视频剧集领域作了多番尝试。 知乎启动数个短剧的制作,包括都市悬疑单元短剧《嘘!看手机》、悬疑短剧《第四审讯室》等,这两部剧集都脱胎于知乎原生内容。从2019年起,知乎连续举办知乎故事大赛,加之精心运营的盐选专栏,拥有不少可供微短剧影视化的内容储备。
多样化平台纷纷入局并大力开拓微短剧赛道,推动当前微短剧数量有了爆棚式增长。与此同时,也可以看到各大平台逐渐显露出各自独特性,开始有了自己的细分定位和不同的侧重点,并依据各自平台特性展开内容精品化探索。
▍商业模式不断优化升级
平台定制、分账、广告和电商是目前微短剧几种主流商业模式,不过不同的微短剧、不同的平台适用的商业模式各有区别。
对于质量高、流量好的头部作品而言,分账和广告有着较大激励性,从中能获得不错的收益。比如去年腾讯视频的《大唐小吃货》 分账1300多万元,而今年的《拜托了!别宠我》分账更是 超过3000万元。
不过,对于其他播放量没那么好的项目而言,单靠分账或植入品牌广告,获利就很有限了,而这部分作品在市场上属于绝大多数。 在几大短视频平台上,利用剧集进行引流,靠直播带货挣钱是更普遍的赢利模式。
微短剧周期短、灵活性强,能更好承担品牌的短期产品或活动的营销诉求,同时因为足够贴近用户,在引流和商业转化上具备相应优势,因此吸引了不少品牌的商业合作。比如腾讯视频短剧《铁锅爱炖糖葫芦》融入助农带货情节,进行品牌场景化宣传。改编自腾讯游戏《天天爱消除》的短剧《消除吧!烦恼》则干脆是直接的品牌定制。
这些商业模式与微短剧的内容勾连比常规的广告和电商模式来得更深,不失为具有可行性且极具双赢潜力的方式。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多个平台已在尝试付费模式。
快手最早开始尝试微短剧付费模式。2021年11月,快手和米读合作的《冒牌娇妻》在上线的24小时之内吸引付费人次过万。据悉,快手用户可以通过购买快币(6元可购买42快币)观看一部微短剧的3集或不等集数的大结局。
抖音也开启了付费模式。相比长视频平台传统的付费模式, 抖音的付费模式更接近于小说付费模式——按集付费。
以抖音平台的《超级保安》第二季为例,10抖币可以解锁观看1集内容,40抖币可以解锁观看所有内容。而根据抖音平台充值规则,iOS端1元可以兑换7抖币,安卓端1元可以兑换10抖币。 换算下来,观看1集,成本至少1块钱。同比长视频平台观看一部院线电影的6元成本,微短剧时长虽短,却昂贵得多。
此外, 腾讯视频也上线了微短剧的单剧付费业务, 非会员用户可以用3元购买一部微短剧,会员则可直接观看。兔狲文化与 B站合作的《不思异:录像》也是B站的会员付费内容,兔狲文化创始人袁哲在公开报道中透露该剧在B站的会员拉新情况“是极好的”。
《不思异:录像》
付费模式打开了微短剧新的想象空间。 未来付费模式的走向尚待观望,不过可以肯定的是,付费模式让平台更进一步将品控压力转移到了出品制作方,推动微短剧往精品化更进一步。
也有业内人士认为,微短剧想要实现消费者层面付费,还需要更长时间的探索和培养,只有朝着类型化和细分发展,形成更加稳定的用户圈层,付费模式才有可能成形。
跟随微短剧快速发展的脚步,各大平台也在不断优化升级原有的商业模式。今年4月,腾讯视频官方发布消息,对微短剧分账策略进行升级。这是继2021年11月10日腾讯视频启用全新微短剧分账模式后的又一次升级。
早前公布的总分账收益由4个部分构成: 会员分账收入、广告分账收入、单点付费收入和自招商分账收入。升级后的总分账收益取消了单点付费收入,新的收益计算公式调整为:总分账收入=会员分账收入+广告分账收入+自招商分账收入。
其中,会员分账收入=会员用户有效观看时长×会员用户有效观看时长单价。腾讯视频将微短剧分为S、A、B级别,会员用户有效观看时长单价分别 为2元/小时、1.5元/小时以及1元/小时。
爱奇艺对短视频内容进行3个等级(A、B、C)的评定划分,并以 “会员付费+广告付费+招商”的分账模式与合作伙伴共享收益,单价分别为 A级5元/部、B级3元/部、C级2元/部。
爱奇艺分账规则
相较之下, 优酷给予头部内容的单价最高。
优酷自2021年8月1日起升级分账规则,短剧内容合作模式以 “会员+广告分账”和 “流量分账”两个模式为主。其中, S级项目单价为6元,鼓励头部内容精品化,并取消A、B级会员分账。此外,分账短剧还新增了C级别,短剧也能以非独家的方式在优酷播出,并参与“广告分账”。
芒果TV“大芒计划”也在今年推出全新短剧分账模式:升级新增了 “优质成片项目保底分账”和 “前期项目平台联合投资分账”的合作模式;在分账模式上,更改为以核心用户(会员)观看时长的维度进行分账;同时还增加了奖励和自招商分成收益。
此外,2021年10月,快手短剧新增了S+档位,成本定在 5万元/分钟,快手平台参投40%,且分账不作扣除。
总的来说,微短剧的变现方式正在逐步明晰, 相对于头部微短剧收益较为稳定和可观,腰底部微短剧的收益模式仍有待拓展。
微短剧商业模式的不断开掘,不仅关乎创作方的价值兑现和生存状况,也是平台提升和赛道持续发展的关键动力,需要创作者和平台共同努力。
▍题材趋于多样化,内容趋于精品化
虽然这两年微短剧数量激增,但距离行业质的飞跃仍有距离,精品内容比例仍然太少。由于相对低门槛、参与对象复杂等原因,掩于繁荣表面之下的是微短剧内容整体上的“鱼龙混杂”。
与此同时,内容同质化较为严重,有创新性和辨识度的作品不多。影视创作风险不小,大范围的模仿、复制相对热门和安全的题材是惯常做法。
在微短剧赛道上, 霸总、甜宠、古风、都市轻喜剧等女性向的作品构成市场主力军,持续不断地刺激观众的多巴胺分泌。节奏密集、冲突性强、爽点多、糖分高是它们的普遍特点, 穿越、失忆、争宠、逆袭、互宠、追爱、虐恋、复仇等是其中的关键高频词。
以占据极大声量的霸总高甜剧为例,2021年,快手短剧播放量TOP50中 甜宠题材超过六成。快手播放量达到10.4亿的爆款《这个男主有点冷》讲述的是草根女孩与霸道公子哥斗智斗勇的故事,集结了穿越、重生、豪门等元素,用10分钟讲完了传统电视30集体量的故事——3分钟,和老公签订离婚协议书;4分钟,“碰瓷”霸道总裁;6分钟,在酒吧揭开闺蜜真面目;9分钟,美女救英雄……另外一部爆款系列剧《秦爷的小哑巴》讲述哑女与霸总的爱情故事,霸总甜宠之余,重生、复仇、失忆等元素齐全。
《这个男主有点冷》
抖音截止到2021年12月31日的微短剧最热榜TOP10里, “情感”类型占据半壁江山。《恶女的告白》作为抖音头部微短剧,讲述“钢筋直女”和默默陪伴她的校霸刘浩群之间的爱情故事,播放量突破7.5亿。
从长视频到微短剧,古装、甜宠题材都是不容忽视的大部头。
优酷、芒果TV、腾讯视频等的剧场虽然划分了不少类型,不过整体而言,古风、甜宠都占了不小的比重。像腾讯视频去年的爆款《大唐小吃货》就是集合了古风、美食、爱情的复合型短剧。不久前芒果TV热播的《念念无明》也是古装短剧,讲述隐瞒“江湖杀手”身份的成衣坊坊主司小念,与不能暴露暗卫营指挥使身份的医生晏无明相爱相杀的故事。截至收官时,该剧点击量突破4亿。
不过, 总的来说,微短剧呈现题材多元化趋势几乎是业内共识,科幻、喜剧、悬疑、连载动画、无限流等类型陆续出现,逐渐丰富了观众的市场选择。
比如去年8月份,今日头条推出由李现主演的科幻悬疑微短剧《剩下的11个》,该剧的“出圈”意味着男性题材有机会成为微短剧市场新增量。该剧起用一线演员,在内容表达、镜头语言、服化道等多方面的高质量,也反映了微短剧创作的品质化趋势。
快手短剧在寒假档除了推出古风短剧《长公主在上》,还上线了乡村振兴题材的《我和我爹和我爷》、民国悬疑风的《古蛇传》、家庭共情短剧《逆光》等剧,把更多元的内容推向垂直细分用户。
腾讯视频的《恭王府》尝试互动剧这样的新颖模式,结合线上沉浸观剧与线下实景体验,引入剧集衍生剧本杀及文创产品等内容,试图从多角度吸引年轻观众。
这样的趋势在近两个月的备案剧集中也有所体现。
按照年代划分,今年3月份备案剧中, 当代162部,占比61%;古代80部,占比30%。其中,都市题材以133部占据了50%的份额。另外,传奇题材29部,占比10.9%;科幻题材13部,占比4.8%;武打题材6部,占比2.2%;农村题材6部,占比2.2%;宫廷题材5部,占比1.8%;传记题材3部,占比1.1%;革命题材1部,占比0.3%;其他题材70部,占比26.3%。
4月份备案剧中也是当代剧和古代剧构成绝大多数, 当代以190部占比59%,古代以90部占比28%。按题材划分的话,都市题材168部,占比52.2%;传奇题材22部,占比6.9%;科幻题材21部,占比6.6%;武打题材10部,占比3.1%;青少题材3部,占比0.9%;宫廷题材3部,占比0.9%;农村题材2部,占比0.6%;传记题材2部,占比0.6%;公安题材1部,占比0.1%;其他题材90部,占比28.1%。
从这两个月的备案情况来看,微短剧的创作题材虽然还是集中的,但呈现了一定的多样化特色。 未来,随着微短剧赛道逐渐进入下半场,打破题材套路和陈规,以创新、高质突出重围当为上策。
“广电独家”是广电业界第一订阅号,“影视独家”透视影视热点,北京中广传华影视文化咨询有限公司运营,长按二维码可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