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批发市场:一批中国人的财富起点

2021-01-07     枕猫

原标题:“消失”的批发市场:一批中国人的财富起点

自从淘宝和京东等大型网络购物平台的兴起之后,国内很多地区的实体批发市场相继倒闭了。

比如天津大胡同批发市场就在前几天彻底拆除了,抹去了一些80后天津人儿时的记忆。

那时天奕商城是全天津最繁华的综合性百货大厦,里面琳琅满目的各式货品物美价廉,周围的批发商贩也个个精神百倍。

记得小时候牵着母亲的手在大胡同卖冰糖葫芦的时候,批发市场中的热闹景象历历在目。估衣街也作为物质文化遗产成为天津除“五大道”以外保留最完整的民国街道。

而长大之后才明白,几乎全国各个城市都有著名的地标型批发市场。这些市场是一些中国人财富的起点,也带动了全国改革开放浪潮的兴起。

义乌

批发市场的起源

我国的商业贸易从改革开放起就进入了腾飞的状态。从长江以南的部分地区发展起来的一些小型商贸市场开始逐步向如今的大型商品物流集散地迈进,而在这个过程当中,七十年代最早一批加入这个行列的商人们逐渐地富裕了起来。

义乌这个从前名不见经传的地区,在四十年前还是一个非常普通的小镇,国际商贸似乎跟这个城市没有太大关系。

而就在这样一个看似穷困的地方,一些义乌人开始以“鸡毛换糖”的方式,只是勤勤恳恳地做着糊口的小生意。这看似赚取一分一厘的生意,却给了义乌人以小博大的商业思维,逐步建立起当地的小商品销售市场。

由于做小商品的第一波商人生活慢慢变得好了起来,在外人看来,他们住得起楼房了,开得起汽车了。

义乌是市场上的城市

义乌的更多人也希望自己能发家致富,于是便加入了贩卖小商品的行列。或许是拥有“顺着风便能闻到鸡毛味”的商业能力,又或许秉承着“一毛利饿死人,一分利撑死人”的理念,义乌小商品市场便逐渐走向了“薄利走量”的商业模式。

无独有偶,在武汉顺着长江支流汉水南来北往的商人川流不息。但一部分来自汉口的商人则在此驻扎,做起了货物贩运的生意。

而那时的汉正街背靠鱼米之乡,将粮、油、棉等多种谷物,还有从东北运来的珍贵药材,还有广州运来的山珍海味全部放在这里进行中转销售。随着1979年,汉正街恢复小商品批发市场之后,武汉的100名社会无业人员和待业青年在这里开始了精彩的经商人生。

改革开放之后,义乌、武汉地区的国际商业小商品市场逐步扩大。低价是所有他国贸易者选择这些地区的重要原因。“批发”这个词也进入了中国商贸圈,单一货品或许没有多少利润,但是架不住一张订单就要个千八百件。

批发市场也从此应运而生。

义乌批发市场

改变产能成为财富起点

再好的贸易市场也需要拥有足够的产能支持,很多批发市场上的商人开始头疼自己的生意不足以积累更多的财富。毕竟第一批吃螃蟹的人只是少数,更何况批发市场当中做同样品类生意的人越来越多,竞争也就越来越激烈。

同时地方产能也限制了订单的数量。国际大订单有的是,可自己就是接不了成为了众多在九十年代才逐步进入批发行业的商人最尴尬的处境。早已厌烦了不停降低价格收缩利润的商人们开始求变。又是义乌地区首先改变了这样一个尴尬的局面。

如今早已成为上市公司的“浪莎袜业”,当年就是在资金和技术都匮乏的情况下从义乌这个买袜子不如擦鞋价的地方,刚刚开始做袜子生意的翁金荣发现。

虽然离自己不远的小商品市场每天都会有要货的订单,但是很多订单要么是数量庞大自己根本无法承接,要么就是因为产品质量达不到客户要求遭到退订。这样的情况如果再持续下去,自己辛辛苦苦攒下的本钱早晚会亏得一分不剩。

经过一个多月的反复斟酌,翁金荣想到了应对的办法。事实上那时的批发生意上面承接的是生产厂商,下面面对的是零售商户,作为批发中间商两头受气。

只有自己拎起整条从生产到销售的网络,才能将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而且别说是国际订单,国内袜子的大批订单都足以让自己吃撑掉。

浪莎广告

在那个信息匮乏的年代,电视广告更可能左右消费者的选择。

手头没有足够资金是当时浪莎面对的最大难题,而新兴的广告产业让翁金荣找到了门路。打出“浪莎,不只是吸引”这段5秒钟的广告片之后,袜业独立品牌“浪莎”开始风靡全国了。老百姓们没想到一个做袜子的企业,居然拍得起电视广告。

品牌效应起了作用,大量的订单便开始源源不断,产能成为了浪莎发展的绊脚石。翁金荣咬了咬牙,从意大利进口了1000台制袜机。给当时的浪莎袜业提高了将近数十倍的产能,浪莎也因此迈出了成为一线袜业品牌的第一步。

而不光是浪莎这样的小商品商户成为了“袜业大王”,“拉链大王”、“气球大王”也纷纷应运而生,他们依然遵循着以小博大,薄利多销的基本商业准则。不求一个商品会卖多贵,而是以量取胜,持续的低价策略真正地依托了中国的人口红利。

吸管这样的生意看似不起眼,但是义乌“吸管大王”就是能够硬气到限制每个客户订单不得超过总产量的3%。就这样解决了上游产能问题的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四十年来不断扩建成就了让义乌诞生1000名亿万富翁的奇迹。

即使你没穿过,也一定听说过浪莎

逐步“消失”而不是“消逝”

义乌这座城市如今拥有超过200个国家,上千民族和地区的小商贩在此做生意。很多第三世界国家的人民有幸来到义乌,于是就在此安家落户,成为了义乌人。他们因为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改变了自己的人生。

他们直到现在依然不在乎生意的轻重,踏踏实实地将每一笔生意做好,这才成就了义乌这个国际商贸的福地。

如今的义乌是这样的景象,曾经有人计算过,如果一个人在这个批发市场中每个店驻足三分钟,逛完整个义乌国际商贸城需要一年时间。甚至说美国大选的结果谁先知道,那么首先要到义乌打探消息。

这绝不是危言耸听,而是真实的景象。在前美国总统特朗普还与希拉里争论的时候,义乌的小商品商人们就已经知道大概的结果了。因为印着“川普”字样的棒球帽是当时美国向义乌采购的最大订单,而支持希拉里的声援物品则卖得比较少。

产地义乌的应援帽,大选必备佳品

以前闭塞紧凑的批发市场的确不复存在了,它们并不是消逝了,而是发展成巨大的贸易集散地。

汉正街这个汉口最早的商业街,在十年之后销售额突破7亿!成为了服装批发市场之后,汉正街拥有多种小商品、布匹、服装、皮具等等多达十二个门类的商品批发生意。

同时连通周围的八个商业街和大型商城组成了汉正街商圈,光是大型的专业市场总面积就达到60多万平方米,商品6万余种,从业人员10万余。

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汉正街再次投资开发,将上海万科、浙江龙腾、武汉春江等五六个大型的房地产开发商吸引过来,投资20个亿。最终建成了超过45万平方米的大型服装批发集散地。

批发市场

品牌、财富、潮流

在商品贸易的世界当中,品牌往往是牵动财富的一张通行证,而品牌的生存和发展完全依靠对潮流的敏感。很多自主品牌只拥有下游的销售渠道,上游的生产线资源他们并不掌握。

尤其是一些刚刚创业的小品牌,甚至连下游的销售潮流都无法快速掌握。但是批发市场给他们提供了强大的上游资源和下游潮流的灵感。

在很多人都没有注意到市场动向的时候,一些小品牌商人便已经对未来时兴的潮流了然于胸了,因为批发市场当中什么样式的货摆出得最多,这个样式便卖得最快。

商人们根本不需要上游生产线,众多的二级批发市场、实体店、连锁品牌店往往就是在潮流的带动下直接从批发市场进货,然后贴上自己的标签向下游销售。批发市场带动了更大的财富杠杆,让自主品牌拥有了得到第一桶金的可能。

在这之后,自主品牌既有了更加灵活的销售方式,又让自主设计引领的下一波潮流变成了可能。而更新之后的潮流进入了大宗商品的批发市场,又带动一些创业者开启财富之路,商品贸易才能生生不息下去。

互联网发展下的线上商场

过去的批发市场虽然没落了、消失了。但是批发市场里拼搏奋斗的人不会消失。因为再快速的网络,再便捷的生活也需要一个又一个实体批发市场作为依托。

互联网只是所有商户们解决销售渠道的平台,只要大规模销售形式还在,那么批发市场就在。而且在未来,更多的高科技商品成为大众生活的必需品时,将会成就更多人财富。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31l83HYBur8RWXSAjv_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