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见过这种从天而降的卷法?】锐评水月雨“兰”

原标题:【你可见过这种从天而降的卷法?】锐评水月雨“兰”

我曾经说过,水月雨除了“真旗舰”的K字头千元动圈型号以外,比如Kanas、KXXS、以及现役的Kato,他们千元内的其他产品在声音素质层面的差异非常小、甚至和售价并不匹配,但却很少有人评价水月雨的入门级产品“背刺老用户”,主要还是因为他们往往售价足够的便宜。而这款兰,我认为是目前水月雨千元内最好的一款耳塞、素质层面仅次于Kato的存在。

也许别的作者不敢这么写,但上述的结论在我听完兰以后基本上几十秒的时间就已经确认,这款兰不仅素质超群、而且声音甚至还不那么的“水味儿”,你要问我喜欢兰还是Kato,我个人也是更喜欢兰。而至于为什么说是“从天而降”,其实也简单,“梅兰竹菊”系列本身也是水月雨家新的产品线,虽然我也不知道这个命名逻辑和顺序是什么,但之前非常卷的AriaSE好歹还是有个前作存在的。

我曾经在某个人均消费几十万的随身HIFI小群里看到一些人狂吹仅售99元的水月雨“竹”,说这是水月雨家最好听的耳塞。这个结论有个大前提,那就是这帮人其实都不太喜欢水月雨家的一些“代表作”,比如Kato、光、Aria SE等,但却非常欣赏竹的调音。而因为兰某种意义上有一些像是“精致升级版”的竹,我就顺带聊一聊竹是个什么声音。

首先,竹是一个低频很足的、声音中下盘相当饱满有力的塞子,人声部分扎实、密度高,密度高到媲美Aria,但是又没有Aria的下盘那么有点脏的感觉。低频部分的饱满一定程度上也让竹成为了水月雨百元价位的一款声音相当杂食、流行化、不仅能胜任水月雨传统强项的ACG,还能听听港台老歌的一个塞子。只不过竹确实是失去了水月雨家族调音中的那种华丽感、精致感,高频的部分相对毛糙、流畅感不佳。

兰,乍一眼看上去,我寻思这不就是一个可换线的、换壳版的竹嘛,但老实说我是非常喜欢竹的ID设计和佩戴的。应该没有发烧友不喜欢Westone的佩戴吧?没错,竹的佩戴感受就是接近Westone的,能够用一个非常刁钻的导管角度和深度,在刚刚好贴合住外耳廓的同时把密封性做好,而且随着可换线设计的加入,兰在耳挂部分的处理也比竹更舒服。

MIM粉末冶金工艺制造的不锈钢壳体,不仅不用担心掉漆的问题,还呈现出了一种非常自然的银色、或者说这种磨砂的质感又有点像枪灰色,更离谱的是水老板居然舍得在这个价位给到了这么精致的原线、包括接插件。心里默念一句woc,他作为在成本控制上的刀法大师,在199元价位给到了这么精致的外壳、这么漂亮的原线,着实是让我太意外了。

兰的单元配置即便是和水月雨家更高阶的耳塞相比也是十分豪华的,这颗带有大尺寸纯铍球顶和柔性复合悬边的振膜带来了低于0.05%的非线性失真,这个数字是不是有点眼熟?Kato差不多也是这个成绩。此外,兰在声音调教上依旧是基于一个典型水月雨的风格、但做了更加大众化的加强,介于Aria和Aria SE之间、介于SSR和SSP之间、介于星野和KXXS之间,总之就是那种水月雨的老粉丝们会喜欢、不喜欢水月雨老塞子的新用户们也能接受的口味。

水月雨的塞子,你甭管是卖199还是49,它都会在动态范围和结像方面有一个最底线的标准,对,你能在一个199元的塞子上谈论它的器乐结像、谈论它的大动态、谈论它的纵深,如果你觉得我是在口嗨的话,不妨用他们的夸克随便插上一个百元级的小尾巴试试看就知道了。兰的声场宽大、横向优于纵向,声音具备典型动圈的那种向外扩散感、低频部分有一定的残响氛围却丝毫不影响透明度。而不是像Kato或者光那样的边界能得到清晰的感知、低频收的比较干脆利落。

此外,兰的人声部分润还是润的、却比那种“水月味儿”浓的塞子多了一点厚度和细密的颗粒,让它在听男声、以及部分爵士/欧美这种考验声线磁性的部分显得更为有韵味。但最可贵的地方在于,兰保持住了水月雨高阶耳塞在高频部分的延展性、细节表现和流畅感,能够在听室内乐、弦乐/钢琴独奏的时候得到一个非常精致的声底和高频控制力,这也是我过去很少在百元级产品中所提及的能力。

兰这玩意有缺点吗,暂时还真没发现,当然,我手头收到的时候稍稍有点溢胶,大货的时候应该没有这个问题,即便有,纸巾擦擦也擦掉了,如果你们手里收到的版本有溢胶,在评论区留下你们的吐槽,我跟着一起骂。总结一下的话就是,往下比,它是一个从内到位更加精致的竹;往上比,它基本上蔑视水月雨家族除了Kato以外的所有百元价位作品,而且在音色上不见得是比Kato差的,只是更加迎合了一些追求低频、中频厚度的用户群体;和同行比,水月雨一直以来都是百元党做的非常不讲武德的,而一旦他们开始在外壳做工、配件品质上发力,竞争力就强的有些离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