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有句老话叫“民以食为天”,而老中医们常常还会加一句“病与吃为伴”。就像很多现代人的饮食习惯:早餐来不及吃,午餐外卖凑合吃,晚餐“报复性”大吃……这样吃饭不仅不养生,反而易招疾病!
医生们总是说要“按时吃饭,规律就餐”,但是怎么样才是规律的呢?其实很简单,就是:一日三餐跟着太阳一起吃。
我们人体所形成的生物钟,主要是为了顺应大自然周期性规律而产生的一种适应循环,所以昼夜节律不仅会影响睡眠,还会影响饮食。顺着生物钟按点吃饭,可以使一日三餐配合最佳的胃肠运动功能,让胃、肠、肝、胆、胰腺的消化液分泌节律和饮食相适应。
研究表明:荤素搭配的食物在人体胃部排空的时间是4~5小时,所以一日三餐间隔的时间应为4~6小时。
早餐应在7点钟。很多人可能会觉得这个时间太早了,这是因为经过一夜睡眠,人体肠胃空虚,只有进食后才能振奋精神,所以早餐宜早。此外,早要吃好,以低糖、低脂、高蛋白饮食为佳。
午餐12:30,午吃饱。可选择鸡或鱼等高蛋白食物,让血液中充满氨基酸,包括可以让大脑清醒的酪氨酸,以应对下午高强度的学习工作。
晚餐18:30,晚餐不能吃得太早,因为胃里的食物还没有完全排空,此时就餐会影响食欲;但也不能太晚,因为空腹时间过长的话会导致胃内产生过多的胃酸,影响胃黏膜正常的生理功能,时间应在晚上5~7点为宜。
晚吃少,晚餐应少量摄入碳水化合物。摄入过少,人体会疲惫无力,血糖也会降低,甚至出现心悸、头晕、脑功能障碍等现象;但摄入过多,不仅损伤消化器官,还会转化为脂肪,出现肥胖、高血脂等症状。
古人言: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其实,最好的养生,就是一日三餐,餐餐准时。
(文章部分资料与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