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都爱吃面,但老汉和少女就吃不到一起 || 碳水联谈

2019-07-19     贞观



自从听过青衫老师讲《长安城的十碗面》后,一直对不同年龄段的陕西人吃面口味上有什么不同需求很好奇。

集结四个无面不欢的人。爱吃面,是我们相同的爱好。不同的是,有男有女,有大有小、有南有北、有胖有瘦。食趣有别、食量有分、食胆有异、食识有差。从60后到90后,各有一名。饮食充满傲慢与偏见,吃面也一样,各有所好,更充满偏执。



我们唯一的任务就是一起去吃面,为自己吃,也替大家吃,想找到西安最好吃的十碗面,给各位同好食友,带来更多层面的体验,更加客观的评价,更为丰富的视角、更有价值的参考。既满足自己的馋嘴,也替大家踩个点,排个雷。

从长安南路沿着红专南路一路向东,慵懒夏天的特质一览无遗,茂密的树叶沉静而温柔,树干上斑驳的疤痕总有一种“马不停蹄的忧伤”,附近的学生们在细密的荫凉下匆匆走过,而我们四个约好了去吃面。

路过“寇家”没忍住,树哥吃饭前总爱喝点酒,随手买了猪头肉、猪肝、豆腐干当下酒菜。

城南面馆开了十几年,装修基本谈不上,店里没几张桌子,食客们更愿意坐在门外的树荫下,围坐在人行道上的小桌上,专注地拌面、在生蒜的刺激下大口地咀嚼,悠闲地喝着面汤,在梧桐树下享受着放肆的夏天。

西安的“三合一”面可以有各种组合方式,肉臊子、素臊子、杂酱、油泼的变幻令人满足喜悦。

这里的“三合一”是油泼+杂酱+炸鸡蛋,大碗的手擀面埋在黑黝黝的杂酱下面,上面盖着个金灿灿的炸鸡蛋,油泼过的面条要尽快把调味品搅拌均匀,让每一根面都油汪汪红彤彤,粘在上面的肉酱和葱花似蚂蚁上树。

筋道的面条单就油泼一味,就足以承担重任,陕西的调和饭最精妙,但我更喜欢加料,杂酱和油泼的组合佐以焦脆的炸鸡蛋,令一顿简单的午餐搭配出丰富的层次。

这些年,面条的口味似乎从未改变,物美价廉令拥趸们满意。一碗面,有滋有味有情怀,难得。

世界上最好吃的面,一定是离你方圆一公里之内,总想去吃总能去吃。“面”就是名字,产品就是品牌,金杯银杯不如食客的口碑,“面”馆就是这么简单直白。



红砖路这家“面”,我吃过很多回。大家来,都是冲着一碗面,不讲究其他,老板也就索性只管面,本地人的饭馆如此不讲究,甚至连店名都懒得起的,就见过这一家。当然,这也透着面老板对自家面的自信。

他家的面简单,主打三合一,加煎蛋也是特色,量足,老实说味道没有什么花样,就是老陕面的本色,质量稳定,价格正常,是吃饭的地方。就一碗面,面汤自己接,有蒜,辣子、醋在桌上,自己加。吃饱走人。

这样本色的面馆,现在的西安越来越少了,我也为它的未来担心。哪天你真饿了,又正好离得近,可以去来一碗。





等面时细细观察周围的吃面人,大部分都是上班族,一碗面搭着一碗面汤吃,轻松地解决了一个中午。我不知道一碗十来块钱的面带给他们的幸福感有多高,但是这家面馆,给了上班族最高性价比的支撑。

因为店里的面可选择的就那几样,我跟大家一样,选了小份三合一。加上炸酱鸡蛋后的油泼面,看起来是豪华了很多,炸酱给的很扎实,费了半天劲才拌匀,东西太多,吃起来感觉口味有些驳杂,没有纯油泼吃来过瘾,面倒是很劲道,吃到后面有点腻,得就着大蒜解腻。

相较于口味来说,我更喜欢坐在树荫下吃饭聊天的氛围,小方桌和梧桐树,都是久违了的场景,瞬间被带回小时候,坐在知了声四起的院门口,跟好朋友一起在树下吃面鱼儿的样子,有种“夏日限定”的惊喜感。





面要了招牌,三合一,加了个鸡蛋,很快端上来,得自己去拿冰镇冰峰,和着初夏的气温,氛围确实蛮舒服的。看了下四周,大部分都是说着陕西话的男性,心中对这一碗面也有了底,最起码不会难吃。毕竟陕西中年男性对面条,譬如我爸,还是有心得的。

但吃了第一口后,只是觉得遗憾,完全没有想象中的好吃,当然也没到不好吃的地步,说实话面的味道和火热的整体氛围并不搭。面条本身是筋道的,我很喜欢。但是哨子的味道太单调,酸味和咸味都不到位,导致一筷子面进口,左靠右靠,靠不到点子上,调味黏黏糊糊的,不利索。

结果就是,一碗面没吃完,有点浪费了,下次一定改过。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2eVIDGwBmyVoG_1Z5Nd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