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M9:当山灵使出了浑身解数

原标题:漫谈M9:当山灵使出了浑身解数

俗话说隔行如隔山,但即便是在前端设备领域有如此多年积累的山灵,想要在随身播放器行列里打出一片天也并非易事,而在HIFI播放器这个小众市场,“内卷”程度比耳机、耳塞什么的还是轻了不少,加上各种怪物级小尾巴层出不穷,目前我们似乎还没有听说过什么千元级播放器无敌能打的情况?因此,目前来说,在选购播放器时,绝大部分前提下我还是尽可能秉持着“贵的一定更好”态度,并且高端、乃至旗舰级机器的“下料”与否更是一个肉眼可见的状态,想要尽可能的好、往往就得尽可能地提高预算。

M9是山灵第一款破万元级的机器,依旧是走的非常传统的大、厚、重的国砖路线,而私以为,M9的打造策略以及宣传卖点非常简单:把所有用户能想到的、不能想到的,都安排给你,从软硬件的种种方面,用尽浑身解数把用户可能需要的东西,完全地集成在了这一台全新的旗舰M9身上。声音也许可以去讨论萝卜青菜,但M9就好像希望“外在”方面不希望让所有持币观望的用户留下槽点一样,处处都给你兼顾到位了。什么,你说刘海屏丑?我替山灵感谢这些在到处吐槽M9刘海屏的用户,这下话题热度简直拉满了,而且反而还起不到什么劝退效果,毕竟苹果从iPhoneX以后哪一代不是继续热销......我虽然不敢说有多么深度把玩了M9,但可以肯定的说,M9的顶尖音质我认为不存在什么明显的争议,那么我希望通过我的主观体验和个人感受,来告诉你它的声音个性是否和你的审美有共鸣、以及体验方面的东西能否打动你。

首先说“非HIFI硬件类配置”。

反正山灵是挺精的,友商用425,我就用430,友商用660,那我就665嘛,总之比你多个5。千呼万唤,山灵终于是在自家播放器上使用了比高通骁龙430更高级别的处理器。这还没完,一些周边硬件也跟着有了很大的提升,比如USF2.1级别的256G机身存储和8GB的LPDDR4X运行内存,所以整体的Soc性能是非常强大的,也给使用流畅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当然甚至还给用户省出了一张高速TF卡的钱。闪存和运行内存的质量其实是相当重要的,直接决定了加载APP、开启多个后台等日常体验时的效率,相信但凡是在PC端从经历过机械硬盘时代转向固态硬盘时代、以及升级过内存条的用户都有数。而安卓10、USB3.1、双频WIFI等功能更是让M9的体验锦上添花。

此外,M9也是在HIFI播放器中首次使用了异形屏来保证屏占比,这块分辨率高达2160*1080P的夏普LCD屏幕已经是行业天花板级别,至于“刘海”碍不碍事,就看你的个人喜好了。刘海的部分可以取代类似Oled屏幕上的“Always on Display”功能,比如用来显示时间、音量、当前歌曲的码率等。8350mAh的电池完全足够撑得起一个独立小屏的实时显示,还不用担心Oled屏幕区域寿命不一带来的烧屏问题。

作为一个体型较大的机器、以及具备超高屏占比的正面部分,本身就已经几乎没有太多的设计空间了,如何把机器做美观会是一个巨大的难题,而设计又确实并不是山灵的强项。在大家的印象中他们一直是“一招鲜吃遍天”,机器在外形方面的家族风格大差不差,M9应该是第一次能够让我们明显看到一些“设计痕迹”,比如滚轮和侧边的波浪形线条设计是以往山灵的机器中没有出现过的。至于实际的视觉效果,我只能说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大机身的臃肿和呆滞感,但整体的机身线条谈不上有多么流畅美观,尤其是机身顶部和水波纹衔接的那部分还突出来了一块。想在大机身上做出多么好看的实物效果,可能确实有些难为现在的国砖厂家。

操作上,我仍然记得不少用户在山灵家首款全开放式安卓机M6上市后的一些吐槽,当时的系统流畅度尚可,但各种的小BUG着实也花了山灵很长时间才优化完毕,到了M8这里时,整个系统的流畅度优化和易用性已经相当成熟。M9基于这套体验升级了一整个档次的Soc硬件以后,涉及到太细节的体验我就不打算多讲了,相比隔壁飞傲、海贝来说,系统UI的美观度、使用逻辑上已经毫不逊色,但吹毛求疵一点说,在过渡动画、滑屏帧数、以及整个的跟手感方面,M9流畅有余、但离“丝滑”还是差了口气。

以上说了这么多,虽然提及了不少我个人眼中的小缺憾,但M9始终是你目前能买到的硬件配置最高、用料最足、综合体验最好的播放器之一,更何况它的价位只是处在1.5W+这档。我说一句,抛开外观美丑、体积重量这些涉及到主观口味与需求的部分,【山灵使出了浑身解数在这个价位给到用户最佳的综合体验】,应该没毛病吧?

HIFI硬件部分,山灵的官方详情页资料给的很翔实,而双4499的这一“名贵”DAC配置对那些配置党来说无疑可以原地高潮,但也有理智的声音在质疑,4499这种电流放大型DAC,单颗用在台式机上都够用了,为什么山灵要如此奢侈地在随身设备里用上2颗?我也抱着同样的疑问,私下里咨询了山灵的工程师,得到了一个明确的答复:

“针对电流型的DAC,每个DAC的输出都具备专属的I/V电路、独立式的供电,有助于打造更强的动态、分离度、纯净度。而且虽然单颗DAC之间会有体质差异,但山灵通过一人一机的人工配对,力求每一台机器的2颗DAC尽可能做到超高精度的匹配。”

翻译一下就是,山灵使用双DAC是为了更方便地为这种电流输出型DAC做电路部署,单个电路服务单个DAC的声道,更容易有发挥的余地来提升整机的性能表现,而如果是电压输出型的DAC,他们不见得会使用这个方案。

硬件测试的部分自然是少不了,只是出于篇幅原因,这部分我不做过多详细的展开。

平衡

单端

Line Out

信噪比超过130dB的部分不用看了,因为测试流程的问题,在暂停测试文件的时候存在IC电路的关闭,大家参考“动态范围”这一指标即可,未来我也会慢慢淡化信噪比的测量,因为绝大部分时候和动态范围的参数是完全一致的、且动态范围的测量没办法说谎。而山灵那边也是按照动态范围的数据来标信噪比的,点赞,非常实诚。

总结几个要点

1、山灵那边的数据和我这里带载实测的数据几乎完全一致(他们去年也更新了自己的测试设备,为目前行业最高水平的APX555),但只重点宣传了平衡口32负载下的输出功率可以达到900多mW,事实上16欧负载下也能够达到955mW的功率、动态范围也高达122dB+,相比很多低阻就翻车的机器来说,M9的带载能力非常优秀

2、M9的300欧负载可以达到104mW的功率,对比一下,钛菊是83mW,P6Pro是77mW,LP6TI七周年是161mW。M9在驱动头戴时耳机不说有多么强悍,但一个基础的推力储备是非常够的

3、单端口的功率同样优秀,16和32欧负载分别达到595mW和431mW,噪声表现也没有比平衡明显劣化,尤其是单端口的带载失真表现甚至略好于平衡口

从核心数据来看,M9的表现侧面也是对安卓不HIFI的一次有力回击,超高的功率虽然对推耳塞来说没什么大用,但声音作为一个连续信号,M9的表现可以满足大动态瞬时功率下的控制力、以及驱动头戴时耳机的优秀表现。从实际的声音表现来说,M9也堪称是一个非常具备驱动适配性的机器,不论是耳塞还是大耳。

声音部分,我先说结论。M9几乎方方面面戳在了我的审美上,声音素质服务于听感,对于M8的韵味进行了升华的同时,在大动态、空间感、透明度方面的表现拥有了更好的兼顾、进一步提升了曲风适应性。在山灵家族中,M9在音色层面上相对接近于M6 21版、以及前代旗舰M8,完美贯彻了“润-Fi”路线的同时在器乐的表现力上要超出M8一个身位。

一耳朵听到M9,很容易被它柔美的中频音色所吸引,以至于让你觉得这货的音色有点“软”,但随便打开一首OST或者大编制,接驳上我的Khoas+Nyx时,刚劲有力的动态又让我从那种绵柔细腻的沉浸感里走了出来。M9的高频通透、但谈不上明亮,听ACG女声时不会有那种甜腻的女声气息尾音的渲染,“结像厚而不肥、密度高但不死板、人声甜且醇润”是M9的最大特点。以上的部分特性也适用于M8,但M9的人声比M9结像形体有所收束、位置更加兼顾大场景的器乐表现,在绝大部分搭配下不会有舔脸的感觉;在人声表现上比M8稍亮,对于亚洲系的年轻女声表现更为的清甜,同时整体的器乐鲜活度也有了明显进步,营造出了一种轻盈、活泼的调性。

我应该不止一次在文章中提过,不同用户对于播放器的需求可能是截然不同的,但私以为大部分用户应该是“一机多塞”、或者“少机多塞”的那种,有些播放器就属于完全忠于耳塞原味、起到还原后端性能与音色的作用,最著名要数乐图家的墨菊、乐彼家的LP系列,你听不到太多厂商干预播放器音色的痕迹。而山灵家也有这类的作品,但型号极少,主要还是M6Pro、M6Pro 21两款,其他绝大部分播放器,都深入融入了山灵家的审美,在搭配得当的前提下,M9则起到了还原+升华的一个作用。

拿Softears的全新动圈旗舰Turii Ti版来说,我虽然购入了这款塞子、且认可它的诸多进步点,但从音色风格来说,原版Turii其实和我的口味更接近一些,低频更弥散、传统动圈的风味更浓。而山灵M9无疑是我心目中Turii Ti理想的状态伴侣,这一点我和戈声主理人王戈的建议是相反的,他会更喜欢凯音N6ii+R01/钛62下的声音,发挥极致的透明度、大动态和高频爆发力;而我更喜欢M9驱动下具备细腻中频与稍稍带点Delay感的声音,低频更为蓬松、人声更有颗粒感,同时大动态表现也完全镇得住场面、尤其是结合上M9本身非常优秀的纵向和纵深。而M9所不具备的就是高亮度前端所带来的“光泽度”、“华丽感”,而是总体依旧有着一点模拟味,就像在听高端便携CD机的那种感觉,细品之下你能够感受到山灵对于什么是“磁性”、什么是“暖声”的理解。

我喜欢猜测开发人员在调音过程中的纠结点,也曾经深度戳中过一些产品经理和工程师在研发阶段的挣扎和妥协,但我个人觉得,山灵在打造M9时的方向是非常明确的、果断的,也一直在通过传递声音审美来筛选客户。在和自家ME800的搭配中,这套组合在泛流行乐的乐感表达上已经完全让我忘记了ME800的定价,直逼我手头的Chronos、ProjectY等型号。这里不是为了吹ME800,而是作为同期推出的耳塞型号,山灵这种做到1+1>2的官方CP我认为值得一试,也是山灵的忠实粉丝们的一套“甜品级”西装。

而新增的“大耳模式”无疑是一个非常实用功能,能够大幅度提高输出功率来应对驱动头戴的需求。但这里我拉个弯儿,能不能推好头戴还真不单纯是功率的事儿,播放器的声底很多时候从搭配性上就决定了不适合推头戴,尤其是结像偏精致、线条感较强的型号,如果在推类似Focal、Stellia这种风格的头戴时会显得非常的小家子气。其实前代的M8在风格上是很能镇得住大耳的结像和密度的,只是得益于M9更加优秀的功率冗余带来的瞬时爆发力承载度和更好的声场表现,M9在驱动我手头的HD580、Empyrean等型号时,其实际的听感表现要优于我手头的P6Pro,不会显得单薄,呈现出了相对沉稳和安定的声音。如果只是应付相对低阻、且不那么吃搭配的头戴型号,M9的表现已经可以取代绝大部分小体积的随身纯耳放了。

M9的配置诚意和声音素质的表现都是实打实可以被轻易感知的,对于山灵润-Fi风格的继承和升华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使出了浑身解数”你既可以理解为山灵在这件事上对有用户足够的诚意,也可以理解为如此高完成度的声音、这么丰富冗长的产品文案页面,其背后的产品筹备、技术储备,已经很难用三言两语来形容,能让用户耳朵收货才是最终的诉求。而当山灵这样的传统大厂把自己的实力尽数发挥时,M9确实成为了两万元内真正能够扛起行业大旗的全开放式安卓播放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