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刊推荐|中国甲胄:铁血男人装

2022-04-26     中国国家地理

原标题:新刊推荐|中国甲胄:铁血男人装

新刊推荐|中国甲胄:铁血男人装

中国国家地理旗下品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支持期刊

封面故事 图为还原的宋代锁子甲,由金属环相连而成。宋《武经总要》以锁子甲为“铁甲之贵者”。据说锁子甲由活跃于中亚的斯基泰人发明,并在汉晋时代传入中国。 供图/炼铠堂甲胄复原设计团队 甲胄设计/温陈华

本期目录

前阵子观看《新蝙蝠侠》时,脑海里只有一个疑问—— Batman穿的究竟是什么款式的铠甲。

于是,第二天管同事要来了世界名甲这篇先睹为快。

世界名甲:战衣的花样时尚

棱角分明的哥特式铠甲、华丽武士的格林威治盔甲、环环相扣的印度锁子甲、造型奇特的日本大铠……中国之外,铠甲还有哪些精彩风景?

图为1585 年制作的坎伯兰伯爵三世乔治· 克利福德的盔甲,是格林威治盔甲中的代表。它模仿当时深受绅士欢迎的“豌豆式”紧身上衣的风格,束腰设计凸显身材。

那么,中国的铠甲又有哪些精彩风景呢?

皮甲 何以风行 2000 年

商周时期,兽皮仍是使用最广泛的防护甲。尽管当时的青铜器已相当精美,但造价高昂,主 要 用 于 制 作 礼 器。拿 它 来 锻 造 甲 衣, 容易断裂,所以极少有青铜甲的出土实物。

图为专家为复原曾侯乙墓皮甲胄而铸造出的金属模具。 绘画/扬眉

秦人戎装 兵马俑的甲胄秘密

秦军“强弩在前,锬戈在后”,也就是说先用强弩杀伤敌人,打乱阵型,然后手持锬(铍)和戈(戟)等长兵器发起冲锋,最后才是短兵相接。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轻装的弩手站在最前面,然后是重甲的长铍手。骑兵负责侦查、袭扰,战车给予敌人致命一击,这才有迥然不同的甲胄配置。“修我甲兵,与子偕行!”正是有了甲胄、兵器和动员指挥的紧密配合,秦军才能睥睨天下,百战百胜。

兵马俑的本色非常艳丽,以粉绿色为最多。秦代士兵上阵时,不仅穿戴齐全甲胄,还可以穿着自己喜欢的衣服上战场。 供图/视觉中国

大汉铁甲: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汉代铠甲依旧是传统札甲,较先秦最大的进步,是甲的材料由皮质变为铁质。

图中着甲者所穿,是据广州南越国宫署遗址出土的一副铁甲残片复原而来。可视为西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士兵铁甲的一种。 模特/卢龙、洪玮

三国甲胄:“非虚构性”群英装备

关羽出场就一定得攥着青龙偃月刀?吕布的行头就必须是兽面吞头连环铠?我们“习以为常”的这些三国装备,其实与真实的历史相去甚远。

图中表现的是周瑜与诸葛亮的演义装束,周公瑾头戴凤翅盔,身穿文武袖,这是他在三国题材影视游戏作品中最常见的装扮。然而,无论是凤翅盔,还是文武袖,都是宋代以后才出现的服饰元素。 摄影/朱莫诩

胄:头顶的攻防之道

在残酷的战争中,头盔不仅能保护脆弱的头部,还能起到出其不意的进攻效果。

这种瞪圆双眼、头生双角的青铜兽面曾被认为是辅首、面具。直到考古发现了一些兽面与青铜胄的复合型器物,才知道它们原来是胄上的构件。传说蚩尤作战时,善用头上的尖角抵杀敌人。摄影/柳叶氘

明光甲:光明正义,甲之传奇

明光甲,史书中的它赫赫有名,文物中却看不到它的片甲真容。然而,它真的来过,带着甲之王者的风范,将威风凛凛的身影,留在了壁画间,留在了造像上。

明光甲的部分部件被装饰成兽头的模样,据说能起到辟邪的功效, “猛兽”也成为后世明光甲最醒目的视觉特征图为现代复原的宋代鱼鳞甲和云纹步人甲,其肩部都有吞肩兽装饰。 供图/炼铠堂甲胄复原设计团队

黄金锁子甲 风吹色如铁

锁子甲,以铁链衔接、互相密扣、缀合成衣。它柔韧便利,却能抵挡劲弓利刃;它贴身合体,与战士同进共退。它虽非土生土长的中国甲胄,但在半部中国甲胄史中,它的身影由模糊到清晰。

图为辽宁省博物馆藏清代锁子甲,通身以等大的铁环连缀编成。锁子甲是西方古代常见的甲胄样式,它的名字也出现在著名的“唐十三铠”中,但排名居后,并不是军队的主装铠甲。唐代中国的甲胄设计,汲取西方板甲的优点,造出了杰出的明光甲,但对于锁子甲很可能采取的是“拿来主义”的方针,从战争中缴获得来,再装备军队。摄影/勇汽水

步人甲:大宋军工厂的荣与伤

流水线、兵工厂、冷锻技术…这些让人热血沸腾的名词,仿佛只会出现在工业革命后的世界。然而,在一千年前的北宋,宋人已经开办了专业的“军工厂”。

图为复原的宋代步人甲局部。 供图/控弦司

布面甲:火器时代的“铁布衫

在日新月异的火器面前,再坚硬的铠甲也无用了,铁叶自然失去了用武之地。没有了铁叶的布面甲,变成了纯粹的棉甲,而这种棉甲,也逐渐沦为仪仗之用。因为在新式火器面前,再厚的棉,也真的绵软无用。

图为乾隆四年郎世宁所绘《乾隆皇帝大阅图》,描绘了乾隆登基后首次大阅兵 的情景。可威严耀目的铠甲下面,并没有防护性的铁叶。

制甲材料:更轻、更软、更强

藤甲不怕火攻?绢帛不只装饰?纸甲强比铁甲?丝棉竟可防弹?甲胄制作,在更轻、更软、更强的路上,走得比你想象的更远。

棉甲可以有效吸收火器弹丸的动能,为士兵减少伤害。图为18世纪朝鲜王朝棉甲、棉盔。为了增加防御性能,棉甲内部通常还会再穿着铁甲,配合使用。

靠:别样甲胄美戎装

缤纷的色彩、细腻的纹样、别致的造型,戏台上的将军们,身上总穿着一件特殊“铠甲”——靠。戏台上的铠甲,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在歌舞演绎中,成了美的象征。

防弹衣:铠甲进化论?

能挡住子弹的衣服,并不是新鲜事物。西方的板甲和东方的布面甲,都曾充当过“防弹衣”。防弹衣是否是“进化版”铠甲?又将继续“进化”向何方?

现代防弹衣。 供图/图虫创意

欢迎扫码 购买新刊

编辑:方丽娟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2d91b63c470d701813c4374c68b5274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