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电独家”综合编辑;来源:国家广电智库、传媒1号、电视艺术等
文|秦煦、彭锦、胡祥、孙晖、浅度
此次网络视听盛典恰是与广大网络视听用户实现连接和对话的契机,并借助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倾听来自观众们的真实声音,实现对盛典节目内容的二次传播。
转眼,“中国梦”已提出10周年了。
这个10年间沁润在每个中国人心中的梦,在它10周年之际,迎来了一场“中国梦”与“我的梦”的交际盛会。
2月2日, 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网络视听节目管理司指导,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主办,爱奇艺、优酷、腾讯、芒果TV、抖音、快手、bilibili、咪咕等8家重点网络视听平台联合承办的“中国梦·我的梦——2022中国网络视听年度盛典”(以下简称网络视听盛典)上线播出。
它是业内首次集结国内重点网络视听平台共同举办、共襄盛举。网络视听盛典展现各种艺术门类的互融互通、各种表现形式的交叉融合,运用新技术、新手段激发创意灵感、丰富文化内涵、表达思想情感,成为网络视听行业的精彩盛会和靓丽名片。
盛典播出当晚,手机端观看直播用户达1.1亿,互联网电视大屏端观看用户达3932万户。盛典播出临近结束时,微博相关话题阅读量达8.4亿,截至2月7日18时,“视听中国”官微开设的“#中国梦我的梦网络视听年度盛典#”话题,累计阅读量17.6亿次(未计算其他微博号开设的相关话题阅读次数)。节目片段“刷爆”微信朋友圈,各平台盛典节目点播热度持续升高。《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众多主流媒体和行业媒体对盛典播出进行了报道。
▍主流价值全方位触发观众情感共鸣
网络视听传播关乎着无数中国人的精神生活,此次网络视听盛典恰是与广大网络视听用户实现连接和对话的契机,并借助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倾听来自观众们的真实声音,实现对盛典节目内容的二次传播。
盛典播出约4个半小时,“守山大叔讲述情暖万家里的人间烟火”“被平凡的一天整破防了”等累计30余个话题热搜上榜。
除了对节目的喜爱和对主创人员的支持,网络视听盛典的主旋律和正能量更是深入人心。
网络视听盛典以“一五一”格局为框架,即“一个序幕+五大篇章+一个倡议”——《中国红·正当红》为序幕,主体部分是《中国路·百年恰风华》《中国人·我最了不起》《中国风·国潮最有范》《中国情·你让我感动》《中国梦·奋进新时代》五大篇章,一个倡议即网络视听全行业共同发布的《网络视听行业共筑中国梦喜迎二十大倡议书》。整场晚会节奏紧凑、能量满满、高潮迭起。
“你的梦,我的梦,都是中国梦,我的心,你的心,都是中国心……”全体演员合唱的主题曲 《中国梦·我的梦》,以朗朗上口的歌词将无数普通人的“我的梦”汇入具有家国情怀的“中国梦”,奏响了时代之声、爱国之声、人民之声。
歌曲 《领航》唱响礼赞百年风华、奋斗崭新时代的昂扬主旋律,深情讴歌我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凝聚广大军民昂首阔步新征程的磅礴力量。
由河北省牵头制作的歌曲 《奋斗吧!中国》紧紧围绕“奋斗”主题,生动地展现了各行各业奋斗者们奔跑前行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的鲜活生动画面,具有极强的感染力、穿透力。
中国广播艺术团与爱奇艺、抖音、bilibili平台音乐UP主同台合作的 《国乐大赏》,将民族音乐的时代新风貌和勃勃生机展现给广大观众。
情景诗画节目《青春中国梦》,《觉醒年代》主演朗诵李大钊先生名篇《青春》,跨越百年诠释中国青年赤子初心。
青年演员朱一龙用一曲 《送别》致敬革命先烈,通过《叛逆者》剧情带动观众沉浸式地回望历史。
何炅在 情景讲述《穿越时空的电台》中化身电台主持,跨时空连线1950年,听郭晓东深情讲述歌曲《歌唱祖国》的诞生。
情景朗诵《山海情》,热依扎、黄觉穿越时空对话,跨屏致谢“把林占熺教授带到我们身边的好人们”。
乡村振兴题材网络剧《在希望的田野上》主题曲《少年路》点燃青年人服务乡村、教育报国的情怀。
各视听平台结合各自精品IP内容和技术特色,围绕 百年党史、脱贫攻坚、抗击疫情、北京冬奥会、大湾区建设、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等多个细分主题,聚焦时代英雄的高光,关注普通奋斗者的微光,把中国心、中国人、中国风、中国魂深深烙进每个节目的编排设计中。
▍“青春主旋律”集情怀、创意、格调于一体
这台盛典的特色可以用“青春主旋律”来概括——
既以“主旋律”为核,将中国梦与我的梦相融合,是所有作品的思想根基;又以“青春”为形,年轻人喜欢的形式、年轻人喜欢的内容是作品的枝叶。这样既“主旋律”又“青春”的内容,先能进入青年文化,方能引领青年文化,才能用主旋律点燃年轻人。
既有情怀——
《华夏》的文化自信,《穿越时空的电台》的百年复兴,《我们都是追梦人》的当代奋斗,《声生不息》的繁荣统一,《我在他乡挺好的》的平凡坚守,《蜀绣》的国风典雅,《Don't break my heart》的青春中国风⋯⋯这些青春主旋律的节目既有个人的,也有家国的;既有回望历史的,也有当下奋斗的;既有波澜壮阔的,也有平凡坚守的。
以歌曲为筑底却又变化出不同形式的视听表达,呈现网络视听平台强大的创造力。 《穿越时空的电台》复合了情景演绎与童声阿卡贝拉合唱,情境演绎了穿越百年时空的相遇,童声唱出了下一辈人的回声与致敬。
又有创意——
《我们都是追梦人》复合了故事讲述,11位来自粤港澳大湾区的港澳青年代表在音乐流淌中,旁白他们的大湾青年奋斗。
《我在他乡挺好的》复合了VCR短片,将过年期间在他乡坚守各自平凡普通岗位的异乡人的画面融入整体歌曲表演之中。
《蜀绣》复合了汉服舞蹈演绎,国风舞台结合冰屏呈现《仕女图》,画卷中不同朝代的女子在音乐中苏醒、起舞、回归画卷。
亦有格调——
《声生不息》中融入了现场交响乐队,让3首耳熟能详的港粤金曲《朋友》《万水千山总是情》《东方之珠》因为有交响乐的融入而有了恢弘之感。
《Don't Break My Heart》中融入了4种民乐乐器——中阮、琵琶、尺八、笙;合作了两位民乐艺术家——国内尺八第一人、被封为“尺八神”的杨博文,以及全才型乐手、被称为“神仙手速”的陈鹤天。作品将摇滚这一西方流行音乐形式进行了国风国乐再创造、东方美学新赋能,成为中国摇滚的独立表达、中国潮音的青春形态。
由此,网络视听盛典创造了青春主旋律的新派美学——中西交融,古今一体。
而这,恰是当代青年文化的特质。生逢这个时代的年轻人,他们的视野既有世界性的宽广,也有历史性的纵深。
▍有针对性地引发观众共鸣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21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11亿。10亿用户接入互联网,中国成为了全球最为庞大、最生机勃勃的数字社会。
这或许也是为什么国家高度重视网络文化生态,为什么要在大年初二首次举办网络视听盛典的原因之一。网络视听传播关乎着10亿中国人民的精神生活、思想健康、政治导向。我们需要在数字社会中形成“数字社会凝聚力”。
而在此间,10~19岁占比12.3%、20~29岁占比17.4%、30~39岁占比20.3%。因此,10~39岁网民人群组占比正好达到50%。
根据我国国家统计局对青年概念的界定(15~34岁),中国网民中青年人群规模可达全网民规模的1/4至1/3,且他们是网络活动最活跃的一群人。 网络视听文化对于他们的影响,对于构建一个绿色、阳光、健康的“青年数字社会”至关重要。
在此次网络视听盛典中就对这部分青春网民予以了特别的关注,尤其特别致以3种青年:
一致粤港澳青年们。
这是地域向的精准主打。在全国各地年轻人中,特别致以粤港澳青年们。它的分量很重,7个选送节目中就有3个与之相关——
开场秀 《华夏》,有成名于中国香港的张晋、郑希怡,与来自国内其他省市的5名歌手共同完成一曲华夏大歌。
《我们都是追梦人》是4位大湾区艺人陈小春、张智霖、林晓峰、梁汉文与11位粤港澳大湾区青年代表的合作舞台。
《声生不息》是胡海泉与杨千嬅的搭配,周笔畅与薛凯琪的搭配,杨钰莹与王嘉尔的搭配, 每一组都是一位内地歌手与一位大湾区歌手的合唱。其中, 《东方之珠》还特别演唱了粤语版和国语版两个版本,再次点明这个设计巧思。
二致异乡青年们。
这是状态向的精准主打。在春节期间各种生活状态下的年轻人们中,特别致以这样一些年轻人。他们可能是消防员、乘务员、边防战士,也可能是防疫医生......为了维持社会的正常运转、国家的井然有序,有无数平凡而重要的年轻人成为了春节里的异乡人。
三致国潮青年们。
这是兴趣向的精准主打。在文化越来越多元、选择越来越多样的青年文化中,国潮是最彰显中国文化自信的一种文化选择。
为此,此次网络视听盛典特别制作了一个篇章——“中国风·国潮最有范”,《蜀绣》《Don't Break My Heart》就在其列。前者融入汉服、国画、古典舞,后者融入民乐,以飨国潮爱好者们。
▍网络视听盛典的灵感来源
恰如盛典立意,它是用来展示过去一年中国网络视听行业主旋律创作的成果,激励新的一年更好地进行内容创新。因此,每个节目背后都有它的原型、它的出处、它的灵感来源。
有来自综艺的——
既有来自于已播的综艺节目,如 《穿越时空的电台》灵感来源于网络综艺《朋友请听好》。电台既发出了疫情之下抚慰人心的声波,也发出了百年之间穿越时空的信号。
开场秀《华夏》邀请了《乘风破浪的姐姐》与《披荆斩棘的哥哥》同框演出,而乘风破浪与披荆斩棘的精神正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应有之力。
也有来自于未播的综艺节目,比如 节目《声生不息》灵感来源于2022年即将上档的全新网络综艺《声生不息》。这是芒果TV响应国家大湾区文化互动、文化建设的号召,联合香港TVB正在筹备推出的一个港乐歌唱竞演节目。
也有来自剧集的——
在《穿越时空的电台》中融入了《理想照耀中国》的片段,这部作品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策划组织制作、湖南广电支持拍摄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主题作品,在各大网络视听平台同步上线,以8.2的豆瓣高分成为2021年主旋律剧集代表作之一。
节目《我在他乡挺好的》灵感来源于芒果季风短剧《我在他乡挺好的》,它以17万人参评、8.2高分成为豆瓣年度榜单2021评分最高大陆剧集中,是唯一一部出自网络视听网站剧场的作品,也是2021年精品短剧代表作之一。
▍突出“技术+艺术”,将最新科技融入艺术表达
“技术+艺术”是网络视听文艺的重要特征, 将未来科技融入艺术表达也是此次网络视听盛典的突出特点。
网络视听盛典采用了360度圆形舞台,对于机位的布设要求极高。技术团队通过运用多维度特种设备拍摄系统,如轻型轨道、升降轨道、天眼、摇臂、斯坦尼康、大型三维索道等,为盛典舞台的创新设计效果提供了更多的呈现手段。
为了达成虚拟与现实完美结合的视觉效果,技术团队还针对灯光系统、音频系统、LED屏背景融合系统、视频切换系统定制开发了综合控制软件,能够实现一键触发、一键切换。
新的技术手段也更多地运用于节目创作中。
咪咕自研技术打造的5G冰雪之队(谷爱凌、徐梦桃、隋文静、韩聪、任子威数智人)首次集体亮相舞台,共唱北京冬奥助威 歌曲《准备好》。舞台现场与平行时空联动穿越,打破了虚拟和现实的界限,提供了“音乐+冰雪元宇宙”沉浸式交互体验。
全世界第一位中文虚拟歌手洛天依联手二胡演奏家赵磊深情演绎 《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虚拟与现实完美融合。
装置艺术家林万山与青年歌手张艺兴跨界合作带来 歌舞《飞天》,以现代艺术形式展现“传统文化符号”与“科幻感”的碰撞。
网络剧《你是我的荣耀》主演杨洋、迪丽热巴对话英雄航天工作者,剧中“于途”和现实中的“于途”跨次元相遇, XR技术还原《烟火星辰》中的宇宙星海。
▍媒体多角度聚焦掀起刷屏热潮
网络视听盛典充分发挥全媒体多平台融合传播的优势,持续掀起传播热潮。
盛典播出前后,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工人日报》《中国青年报》《文汇报》等众多主流媒体和行业媒体以图文和视频等形式对盛典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聚焦报道,受到广泛赞誉。
如《人民日报》撰文称,多家重点网络视听平台齐聚同一舞台,用创新性、富有时代特点和科技感的歌舞、朗诵、情景表演等艺术形式,围绕建党百年、脱贫攻坚、抗击疫情、北京冬奥、大湾区建设等主题,创新演绎过去一年创作播出的优秀视听作品。
以文弘业、以文培元、以文立心、以文铸魂,把文艺创造写到民族复兴的历史上、写在人民奋斗的征程中,是广大文艺工作者的使命和职责。
新华社新媒体文章称,盛典通过富有创新性、科技感和时代感的艺术表演,展现网络视听行业倾情投入、用心创作的新风貌。
《工人日报》客户端文章称,中国网络视听年度盛典在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凝聚起了携手共启新征程、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力量,有力展现了广播电视队伍、广大文艺工作者的担当作为。
值得注意的是,在媒体刷屏热潮的背后,是网络视听行业认真贯彻落实文娱领域综合治理部署,为树立行业新风正气而不断努力的结果。
近年来,伴随着网络视听领域一系列引导与治理政策的出台,行政管理部门立破并举,行业从业者共同努力,网络传播秩序更加规范,网络空间日见清朗。
诚如《光明日报》文章称:“2021年,网络视听行业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文娱领域综合治理的部署,广大网络视听文艺工作者积极践行爱党爱国,崇德尚艺,做真善美的实践者和传播者,行业新风正气进一步凸显。盛典上,众多广受网民喜爱的青年文艺工作者都是公益出演,让正能量赢得大流量,让大流量充满正能量。”
针对盛典节目内容,众多主流媒体及行业媒体给予高度评价。
《文汇报》对盛典主题曲《中国梦·我的梦》评价道,大家共同唱响主题曲,将无数普通人的“我的梦”汇入具有家国情怀的“中国梦”,生动展现了中国人面向未来的笃定与自信,传递了团结奋进的正向文艺价值,也为整台晚会盛典“点题”。
南方Plus客户端、《钱江晚报》客户端、《新快报》持续发布“大湾区”内容口碑:“今年是香港回归25周年,那些耳熟能详的粤语金曲萦绕,凝结了几代人共同的记忆,流淌着血脉相通的浓浓情感的同时,也充分展现了人文湾区的融合与开放,见证着和衷共济的岁月。”
“广电独家”是广电业界第一订阅号,“影视独家”透视影视热点,北京中广传华影视文化咨询有限公司运营,长按二维码可订阅。